柳岸人间馍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2-29

馍,在小镇是除面条、稀饭之外,百姓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食物。

《新华字典》中对“馍”的释意为:面制食品,通常指馒头。且明确标注其为方言。可见这馍是一种乡土气息极为浓重的食物。

在乡人眼里,馍并非只指馒头,而是一种含混的说法,是除面条、面疙瘩汤之外,面类食物的统称。习惯上我们将馒头叫作蒸馍;把烙的死面簿饼叫作烙馍;烙的发面饼叫厚馍;死面烙的葱花饼叫烙油馍;发面拉成条在油锅里炸出来的叫炸油馍;而把两张簿面皮中间夹上菜烙熟,以及面糊里加上野菜煎熟的都则称为菜馍。于是,这馍便成了一种指代性食物。

通常情况下,不论大人或是小孩儿,从外面肚子饿了回到家,刚一进门,开口问的第一句便是“有馍没?”,而极少有人会问“有饭没?”。由此,你便能看得出,这“馍”在乡人生活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小镇居于中原腹地,因无天然水源及河流灌溉之利,所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食物构成,面食便成了人们日常的主要食物。且小镇人多地少,所产出之粮食不足以完全自给,惜粮意识深入乡人骨髓。

向时,计划生育尚未普及开来,每家每户人都多,一家五六口极为平常。人口多了,光这一日三餐制作起来也够麻烦。烙油馍,需要油和葱花,用葱不打紧,只是那油较金贵,所以这是极奢侈的事,只能偶尔为之。烙烙馍,得需要两个人搭配着一起干,有擀有烙,但却不经吃,常常是忙活着烙了一厚沓,几个毛头小伙儿坐那儿风卷残云,三下五除二就给吃得净光。只有那蒸馍最实在,每家都有一副大蒸笼,双层的,这一锅蒸出来就是一大堆馍,咋也够一家人吃上两天。

乡人自家蒸馍,极少揉成圆形,都图了省事,直接揉搓成杠子。所谓的杠子,就是面发成后,加些碱面揉好,直接搓成粗条状,而后用刀在揉搓好的粗条状发面上剁几刀。每剁一刀,就是一个馍的大小,但这样的剁并不直接将面全部切断。连剁几刀后,看好合适的距离,将这一截儿完全切断,然后两手拢着拿放到笼屉上,这一段儿面的长度以比笼屉略短为宜。这样,看似随意的几刀下去,不一会儿就能摆出整整两笼屉切剁好的面杠子来,省时也省事!

“杠子”摆好后,放那儿再醒发一会儿。醒发的间隙,那边便要将火烧旺,以使蒸馍锅里的水烧开。锅里的水开始翻大浪头时,再将那些盛放醒发着面杠子的笼屉端到这烧开了的大锅上,盖了笼盖直接大火去蒸。为了保持适当的压力和蒸汽稳定,乡人们会在锅与蒸笼的结合部位,用长条形的湿抹布围上一圈儿,以堵塞因两者结合部位密封不严而漏掉的蒸气。这一切都已经就绪,你所需要的就是往火中及时添柴或者加煤,保证火苗的旺盛和火力的持续。

只要火力稳定,从蒸笼上锅开始算起,经过约四十分钟,这馍便能蒸好。但也有粗心些的,将馍放到火上蒸着,就去忙了别的,等想起火上还蒸着馍,急急的跑过来看时,那灶间已经闻到了糊的气息。倘使铁锅还能承受得了一阵子无水干烧,但若是那种簿簿的铝锅,常常是等你发现时,那锅底便已经烧烂了。锅里蒸着的馍倒不妨事,大不了将烤糊了的地方用刀刮了接着吃,就是那馍有点儿糊味儿而已。可这烧烂了的蒸馍锅却是无法复原的,只能拿到街上找修锅匠重给你换个锅底。若是这家男人脾气好,也不太过计较。但若是这家里又穷,那男人脾气又暴的,难免会因这烧烂锅两口子生气。

看着表,到了馍蒸熟的时候,撤了柴火或是压了火头,那蒸气自然就小了。你小心地撤走围着的长条抹布,两手协作将笼盖向上揭起,此时需要的就是谨慎些,不要让那揭锅时的蒸汽把手烫了。揭开了锅,待那蒸汽稍散些,你就能看到那粗粗长长的馍杠子,发得极开时,那馍都裂了长长的口子。我爸嫌我妈将这馍蒸得太丑,给起了个专门的名字“牛腿杠子”,意既粗得象牛腿。这馍长得虽丑,却适合我家食用,几个毛头小伙儿,外面玩得饿了,跑回家来一人掰上一个,拿了就边吃边往外走。刚蒸好的馍软且香甜,不用就菜,直接吃都很过瘾。

这样蒸出的一大锅,基本都是六根杠子,若都掰开来算,就是三四十个馍。那时候都又没冰箱,蒸好的馍除了当餐吃掉的,其它的在案板上晾散完热气后,就都收了放在专用的馍篮儿里,用一块儿干净的干抹布盖了吊在房梁上,只防了那苍蝇、虫子、老鼠,随吃随拿。这样的存放方式,冬天倒好说,不等放坏就吃完了。可在夏天,天气热不易存放,稍不注意就起了粘、长了毛。按现在我们的知识,这属于腐烂变质和发霉,肯定是不能食用,早就给扔进垃圾桶里了。可在那时,粮食就是乡人的命根子,即便是这样变质了的馍,也从不舍得扔了去。

这些变质了的馍,乡人自有一套对应的处理方法。对于已经起粘掰开时能拉出丝的,直接切成片,放在家家户户都有的专用烤馍铁架子上,置于灶台火口上方,用小火将两面都慢慢烤成焦黄色再吃。或者是当时虽发现那馍起了粘,但又并不急着吃,就切开来放在火边灶沿上,用火的余热进行人工干燥,炕成馍干。只是这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通常都需要一天或是一晚上,但这样炕干的馍已经几乎不含了水分,阻断了变质的必要条件,这样再放上几天都不妨事,吃时过来拿就是了。只是这样的馍干太硬,再吃它时,已经不能称之为咬,而是需要用“啃”来形容了,这对牙不好的人是种考验。

对于想给孩子改换口味的母亲来说,如果油罐儿里的油还充足些,她们就会支上油锅,将那些将要变质的馍切成片,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出锅后直接在表面撒些盐面儿,这炸馍干便成了一家人难得的美食。端一碗蜀黍(注:乡人称玉米为蜀黍)糁儿糊糊,就几片金黄喷香的炸馍干儿,吃起来那是外焦里嫩。那种油的香味、馍的甜感、盐的咸鲜,几种味道搅和在一起,冲击着你的味蕾,吃得感觉那叫一个香!临了,你还不忘舔舔捏馍干儿的手指头,将指头上所沾着的油和盐都尽数舔了去。毕竟,这样的美味馍干不是常能吃得上的。

而对于那些确实是发霉长毛不像样的馍,乡人们虽婉惜,却也知道它的危害,不再设法食用。而是掰烂成小块儿在太阳下晒干,以阻止进一步腐败的过程,等给猪熬猪食时一并掺在里面煮了,毕竟这猪是不会挑挑捡捡的。在乡人的意识里,这猪平时就整天在地上乱拱,从土里找东西吃,啥样的病菌没见过,吃这一点儿发霉的馍馍,根本就奈何不了它的肠胃。

处理完了这蒸馍的变质问题,还有一种比较棘手的,就是放干了的烙馍。

烙馍是一种极簿的死面簿饼,仅约半毫米至一毫米厚,在专用的铁鏊子上烙制而成,属于乡人的特色食物。

刚烙好的烙馍,柔软筋道,适合卷了各种菜肴一起吃。哪怕是搭配上素炒的萝卜丝、土豆丝,或者是青辣椒,都能给你配出完美的味道,至于那些带肉的菜肴就更不用说,可谓菜与主食的完美搭配,老少咸宜。但这烙馍你若存放不好,第二日便或皮了或硬了,咬食不便。这样的小小困难,并不能难倒聪颖智慧的乡人。女人们利用这皮硬了的烙馍,又创制了小镇人爱吃的另一种美食——干馍。

这所谓的干馍,就是将放置变皮、变硬后,不再方便卷菜食用的烙馍选一面抹了油、洒上盐,然后进行烘烤。这所抹的油以自家炼制过的猪油为最好,烤出来后焦香酥软。将那面抹过油、盐的烙馍,在烤馍用的架子上稍一烘烤,就对折起来。这样一个圆烙馍就被折成了半圆,里面的油和盐被包裹起来,你只需要利用小火,将这外侧无油盐的两个半圆侧面烤焦既可。

这烤焦后的成品就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干馍。但吃这干馍的时候,你需用自己的饭碗或是一只手在下巴下面摊开接着,以免那被烤干的烙馍被咬动时掉下来一小片一小片的馍渣儿。其实这时候搭配上一碗粘稠的蜀黍糁儿糊糊是最美的。碗中的糊糊因粘稠和冷却,表面会形成一层饭疙疤膜,你咬吃干馍时掉下来的馍渣便会被它接住,而不会掉进糊糊里被回软。这时候你趁势吸溜蜀黍糁儿糊糊,那馍渣便会被一起吸进了嘴里,你再嚼,它依然干脆鲜香,带着那普通的蜀黍糁儿糊糊都美味起来。

一块儿干馍将吃完,一碗蜀黍糁儿糊糊也喝得底儿朝了天。这时,我们将手里拿着的一小块儿干馍在碗里来回刮蹭,以便尽可能将那些粘在碗壁上的蜀黍糁儿颗粒收拢到一起扒进嘴里。这一小块儿干馍便承担了类似勺子的部分功用,最后,随碗里那仅有的星星点点蜀黍糁儿颗粒一起丢进嘴里,牙齿嚼动间,你能听到那干干脆脆的声音在嘴里回响,那香香的味道便从舌尖一直流淌到心上……

如今,冰箱取代馍篮儿成为保存各类食物的有效工具,天然气取代柴或煤的炉子,干净、方便地烹制着各样食物,你再不需要为馍的保存而发愁。可这样的方便也使烤馍的架子再无用武之地,更没有了那一则则关于烤馍的故事。而我所经历过的那关于馍的故事,便留存在了脑海里,成为那段艰苦生活的原始记忆。

共 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种再普通不过的面食“馍”,在作者的笔下变幻出了各种姿态,有“蒸馍”“烙馍”“油馍”“菜馍”等等,这以故乡为烙印的称呼,其实是映衬了作者的一种恋乡情结,带着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那些旧时的生活场景和蒸“杠子”香甜的麦香味道在字里行间盈盈环绕,各种由“馍”衍生出的奇特食物也在作者的笔下可触可感,使人不由得忆起过去岁月里那些似曾相识的点点滴滴。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旧时的很多食物和吃法也渐行渐远,而那些关于“馍”的故事,却随曾经艰苦的生活经历,留在了记忆深处。朴实而细腻的文字,欣赏并荐阅!【:梓郁】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2:56:09 问好作者,写作愉快!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2楼文友: 22:57:24 馍 有的地方单指馒头,而作者的家乡却是所有面食的统称,这很有意思。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楼文友: 22:58:47 一篇关于 馍 的美文,让人领悟到了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回复 楼文友: 2 :29: 4 感谢梓郁辛勤点评,问安!

4楼文友: 09: 5:46 一滴水能映射出太阳的光辉,而一块馍折射出了中原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文化,让南方人得以身临其境,大开眼界。欣赏、学习,晓生先生质朴的文笔。

回复4楼文友: 11:41:11 感谢您百忙之中的阅读点评!

5楼文友: 11:58:17 读了范生的《馍》,似乎感应到了生活的香甜,有一种垂涎欲滴的诱惑。看来,不让人吃上一个两个馍,于心不忍呀! 看破 放下 随缘 自在

回复5楼文友: 1 :52:41 生活如 馍 ,味道不只在吃的那一刻,还在于它的味道!感谢您的阅读点评!

6楼文友: 17:08:11 好香的馍馍,品尝其中,家的味道,浓浓的亲情尽在其中。欣赏晓生佳作,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回复6楼文友: 18:51:59 有家,有爱,有馍馍!嘻嘻,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7楼文友: 20:07:16 看望晓生,拜读佳作,点赞佳作!遥祝吉祥如意!(*^__^*) 嘻嘻 柳岸的端午节就以馍代粽好了。

回复7楼文友: 21:52:2 感谢如风姐姐百忙之中的阅读点评!

8楼文友: 12:01:28 说柳岸,道柳岸,柳岸有个范晓生。

相约仓央在雨中,早就摘了江山星。

范晓生,煮鸡蛋,平时聊天乱捣蛋。

煮饭煮成胡辣汤,那节那日那花灯。

接过老兵手中枪,一树棠梨付秋霜。

都说月是故乡明,也把江山当故乡。

挑水娃儿范晓生,我的连队我的兵。

心怀江山守边疆,蔬莱白馍分外香。

【江山】柳岸群英唱江山(诗歌)_江山文学

肥胖症的形成原因

关于肥胖症的原因

肥胖症的原因及预防

宁尔康退热冰露怎么用
治冠心病心绞痛小偏方
小便黄有什么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