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0后的我们一拨拨地奔三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1-10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80后的我们一拨拨地奔三,还没来得及伤感青春渐远,我们就被紧锣密鼓的人生进程推搡着,恋爱、结婚、生娃,一猛子纷纷成了爹和娘。

作为接受了正规而完整的教育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不少80后都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自觉的学习习惯,从穿衣吃饭、买车买房,到婚礼策划,一项项人生大事,我们都习惯于通过络和专业书籍,充分且全面地“研究”这些全新的生活知识,然后一丝不苟地实践之。做生活的专家,做生活的主人,正是80后乐此不疲的新活法。

说到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人生大事,非生儿育女莫属,因此,读书学习更不能少。在孕育新生命的各个阶段,为了打造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每对准爸准妈要么趴在上查阅怀孕知识,绝对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头儿;要么买了育儿专业书,刻苦研读,恨不得烂熟于心 吃什么、做什么、听什么,一招一式,亦步亦趋,个个都算得上优秀的生娃技术选手。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欢天喜地迎来了新生命,恨不得把全部的爱都给娃,更不要说继续学习科学养娃了。但说实话,孩子1岁之前懵懂无知的时候,读几本经典的养娃好书,常上与大家多交流,再加上多向长辈虚心请教,知识加上经验,把娃养好不算难事。难题出现在1岁之后,在人生的头一年里对我们“言听计从”的宝宝,开始学说话练走路,一点点展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小个性,一天天建立起了自己丰富多彩的小世界 养娃再不是三招两式的学习、练习和复习,而是从“全心全意地养”向“一手养,一手教,两手都要硬”,完成养娃“质的飞跃”。

积累了二三十年的知识、经验、习惯和观念,我们都想“教”给娃,并且大多数人都有自信,教给娃的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红色的是西红柿,绿色的是黄瓜;饭前便后要洗手,有好吃的要分享;遇见长辈要问好,得到帮助要道谢 可不是嘛,没有哪样是错的,一点点教给娃,然后一天天监督娃,直到这些“知识”和“道理”在娃的内心根深蒂固,这或许就是家庭教育吧。

在年轻妈妈交流群里,大家每天都围绕着养娃教娃的话题热烈讨论。有一天,一位80后妈妈请大家支招:“为什么自家可爱至极的宝宝,在小区里看见幼儿园同学,对方一个劲儿地跟他打招呼,他却假装不认识人家?自己不是在家里三番五次地教育过宝宝,只要见到认识的人,都要问好么?有时候带着宝宝出门,偶尔遇见了邻居,也会积极提示宝宝,跟人家主动打招呼啊!宝宝这是不听话,还是有交际障碍?”

我和这位妈妈是同事,对她有所了解,所以我大概对她的困惑有了自己的答案。我想,幼儿园一个班级不过十几个孩子,她应该也认识宝宝的同学及其父母,当她带着宝宝偶遇他们时,她只顾着关注宝宝是否做到了有礼貌地打招呼,却忽略了自己本应该先向对方问好。都说言传身教最重要,教孩子的同时,自己首先也要做到、做好,不仅为了给宝宝“做示范”,更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的修养。

最近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深深地打动了我,叫做《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的确,爱孩子,教孩子,不仅仅是父母教孩子学,更是做父母的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在人格、修养,以及对人生和他人的理解方面,积极努力地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更何况,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们“学习做父母”一点儿都不能懈怠、不该懈怠,也不敢懈怠。

此外,如果能在对孩子的“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那么,这份收获将会是我们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我们又该如何感谢孩子为我们带来的这一切!

这本书从属于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好爸好妈分享系列”丛书,这个系列名我也很喜欢,所以,我很愿意与大家分享书中的一句话:“学会爱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长,是父母必需的修行。”

(:邵钰杰)

上饶治疗牛皮癣医院
快速瘦身减肥方法
湖南治疗包皮包茎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