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秦皇遗迹何在人间几度沧桑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9-25

成山,这是一个在我脑海中已经萦绕很久的地方。三十年前,文革刚结束后不久,我曾购买过一套当时再版的《史记》。最初对“成山”这个地名的记忆,就源于书中的某些记述。

《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曾记载了始皇帝两次东巡的经历。第一次东巡是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实现天下一统后,“于是乃并渤海以东过黄、陲,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第二次东巡是在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以为成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一定会有长生不死的仙草。为求仙药,他与方士徐市和宰相李斯一起带人前往。“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也就是在这次东巡返回的途中,秦皇驾崩于河北沙丘。

既然成山是始皇帝曾经两次东巡去过的地方,那里一定就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些当年的历史遗迹。为了追寻这些遗迹,这次到威海,我才要跟家人一起去成山头景区一游。

成山头既是山东半岛的最东端,也是中国海岸线上海陆交接的最东端。由于传说这里是日神居住的地方,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曾经来此拜日神,迎日出,成山头也被人们称作“太阳升起的地方”。

当年始皇帝东巡至此时,见海上仙山云雾缭绕,海面烟波浩渺,怡然拈须曰“仙境,天尽头。”时宰相李斯在侧,遂手书“天尽头”并立碑作传。现在“天尽头”已经成为成山头的重要一景。

听说我们要去“天尽头”游玩,当地人告诉我们说,有两种人一般是不去那里的:一种是做官的人,另一种是情侣。对做官的人而言,“天尽头” 意即在仕途上走到了尽头;对情侣来说,“天尽头”意味着感情或婚姻走到了头,这些显然都不吉利。

听完当地人的话,女儿问我:“爸爸,咱们还去“天尽头”吗?”

“当然要去。那都是些传闻,不足信。即便是真的,我也不害怕。爸爸不过就是个校长吗,现在年岁也大了,正准备找机会退下来呢!你们呢?去,还是不去?”

“为什么不去?我们不信这个。”女儿和女婿也都说道。

“你呢?想跟我们一起去吗?”我转过身来问妻。

“随你们的便,你们去我就去。”——就这样,一家人很快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这天上午,旅游客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在十点钟左右,在一个三面环海的陡峭的山坡上停了下来,成山头景区到了。

随着车上的游人,我和妻、女儿和女婿一起都下了车。环顾周围的景色,我在努力寻找当年秦人留下的痕迹:哪里是当年始皇帝的行宫?哪里是秦人开出的军马故道?当年的“秦桥遗迹”现在何处?秦皇当年是在哪里派射手射杀“蛟龙”?又是站在哪里慨叹“仙境,天尽头”的?

青山无言,礁石不语。只有海风和海浪在轻轻地诉说着今日成山的蜕变:宽阔的沥青停车场、崭新的仿古建筑和雕塑、水泥绕山路、下到海边的陡峭窄石路和来去匆匆的游人。

景区内虽然很难再见到秦人的遗迹,但景区的主题却十分鲜明。旅游客车直接通过一个仿古建筑门楼——“东门”,驶入景区的停车场。走入景区,迎面就是一个著名的主题雕塑“马到成功”。

雕塑向游人展示的是当年秦皇驾车东巡时的情景:只见始皇帝戴着龙冠,端坐在一架四乘马车上,眼睛目视着前方,神态是那样的威严、肃穆。由此,人们不难想象当年秦皇出巡时是何等的气势和威风。

雕塑左面的山上,隔着一条绕山路,依山势而建的就是当今中国独有的“始皇庙”。“始皇庙”是现代人所修建的仿古建筑,大殿里,金身塑成的始皇帝此刻正在享用人们供奉的香火,接受着游人的顶礼膜拜。

据说当年这里就是秦皇的行宫,始皇帝走后被当地百姓改建成“始皇庙”。只是此“始皇庙”已经非彼“始皇庙”,当年的“始皇庙”早已经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痕迹,传说它的遗址就在这附近。

雕塑右面不远处就是悬崖峭壁,崖壁边上用灰色的方砖砌成一个个垛口,下面近百米处就是礁石和大海。一条只容两三个人并行的立陡的石径,天梯一般的左旋右转,直下到悬崖下面的海边。由于这条路崎岖艰险,所以被形象地冠以“走天涯”的名号。

通往“天尽头”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沿雕塑左侧的水泥公路前行,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直接到达,路也平坦得多。我想就是当年贵为天下一帝的秦皇,也未必会享有如今的这份惬意。另一条就是沿着海边的石径“走天涯”,最终也可以到达“天尽头”。只是这条路十分艰险,但却能看到海岸线上无数险峻的风光。

妻和女儿胆小且有些“恐高”,说什么也不肯跟我和女婿一起去“走天涯”。两个人看到我们下到悬崖下面的海边后,就沿山上的公路直接去了“天尽头”。我和女婿则跟在游人的后面沿悬崖下的石路忽左忽右、时上时下,蜿蜒前行。

海水撞击着水中和岸边的礁石,激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水中和岸边的礁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垂暮的老人,有的像威武的将军,有的像美丽的石笋,有的像挺拔的石林。据同行的游人说,两元人民币背面上的石林图案就是在这里取景的,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天涯”路曲折且长,我们走了有足足半个小时时间。在一处峭崖边上,路开始陡然上行,行人每向上迈一步,都不敢回头再看已经走过的路,时刻担心不小心会一下子坠落到悬崖下边。

我和女婿终于攀上了崖顶,此时,妻和女儿早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因为天气炎热,更因为攀崖时的劳累和恐惧,我和女婿都早已经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

放眼东望,一处高数十丈、上窄下宽、纪念碑状的山岩赫然矗立在前面。山岩距我们所在的地方有近二三十米远,只有底部相连,游人根本无法到达那里。岩石上刻有“天无尽头”四个红色大字,远远看去,十分醒目耀眼。

咦?不是“天尽头”吗,怎么崖壁上的字变成了“天无尽头”了?看来秦皇当年的怡然慨叹也无法抵御世俗的力量。大概是出于商业运作的需要吧,为了迎合游人的普遍心理,景区对这一重要景点竟然做出了如此的改动。

在靠近景区南侧的悬崖边上,有一个供游人休息纳凉的长廊。长廊北侧是一个不甚规则的广场,广场上有江泽民、胡耀邦等一些国家领导人参观成山头的提词纪念碑。再向北还有一些商亭和现代建筑,景区内已经很难再寻到任何秦时的遗迹。只有广场东侧崖边的始皇帝和宰相李斯、方士徐市的青铜雕塑,才能唤起人们对那段已经尘封了两千多年的久远的记忆。

在长廊中略作休息,我们开始沿山间的公路返回。归途中不知为何,我忽然想起了伟人毛泽东主席的那首《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涛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 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魏武挥鞭,千载有遗篇;当年曾威风八面的秦皇,又给两千多年后的成山留下些什么呢?大概除了史书上的文字记载,人世间早已经了然无痕了。人间几度沧桑后,秦皇的是非功过只能存活在历史文字和人们的心目中了。只是历史记载和人们心目中的秦皇还是不是秦皇本来的面目,谁也无法说得清楚。

共 265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成山头,带着浓郁传说,因为兼并六国而实现天下统一的“秦始皇”在此东巡而留下了神秘的色彩。作者一家人在游览过程中发现重要景点“天尽头”变成了“天无尽头”,或许是为了迎合游人的心理,有些可惜,有画蛇添足之嫌。事情本无绝对的对与错,过于强调,就失去了事物本来的意义。被美化的成山头,是不是和当年的秦始皇一样被世人所美化?情景交融,游览中思考,足见作者深厚文字功底,不错的一篇散文,推荐赏读!【:回眸一笑】

1楼文友: 14:17:06 被美化的事物,可惜了。 用文字抒发情感,做人是善良的核。

2楼文友: 14:17:44 作者喜欢思考问题,值得学习借鉴。祝创作愉快! 用文字抒发情感,做人是善良的核。

楼文友: 14:58:45 问好老师,感谢赐稿杨柳!祝您创作更进!

灯盏花产业领航者

云南道地药材灯盏花的作用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都有什么

薏芽健脾凝胶
儿童大便干
孩子不爱吃饭的4大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