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三月下旬对樟树的一点观察随笔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1-29

我自以为对我的邻居樟树了解最多,其实不然。我是按常绿乔木的一般习性来理解樟树的。比如常绿乔木的叶子渐生渐落,故不易发觉其新陈代谢。樟树似乎也是如此。但自三月下旬以来,我注意到早晨地上铺满了樟叶,有的淡黄,有的酡红,有的兼色,还有的竟是青碧。看起来,它的换叶季大致集中在春天了。

近几日气候变化颇不稳定,忽雨忽晴,乍暖还寒,极敏感的樟树就喜欢在这间隙悄悄换装,却一不留神被我撞见了。仅一夜功夫,地上就铺了薄薄的一层。我当然不希望清道工来扫它们,就让它们一层层地覆盖下去吧,厚厚的,踩上去有一种清寂而幽深的感觉。

这时你若留意观察它们,就发觉樟树之冠的色彩分布得颇有层次:顶部外缘呈鹅黄色,蛋青般透明,嫩尖部分微微有点酱红,似栖停着万千的蝴蝶;中间部分以暗绿色为主,泼墨似地笼成一团,篷勃而不失冷静,沉着而毫不浅浮;底层则有或黄或红的色斑衬缀着,仔细看去大都形单影只,也有三五一簇的,清清寥寥,静静地悬停在那儿,但整个树冠已被皴染得很有点斑斓雍容的韵致了。比如居委会门前那高大的一株,那点点红叶像不像秋风吹燃的枣儿在绿叶中隐现?因此,从不同的角度看樟树,其呈露的色泽和姿态是不一样的。比如远观和俯瞰,涌动着的樟树冠很有些烂漫、放浪的风姿;而近看和仰视,其葱郁之气混和着几分箫索和清峻,不能不令你停下脚步,感受它们内在的驳杂与犹疑,将洒落之叶视为它的一种言说。

但我还是搞不懂,樟树落叶的颜色何以如此繁复?它几乎没有什么定准,到了这个节气想落就落,不必顾忌什么色调该落,什么色调不该落。比如,绿叶子在其中就占了不小的比例。这就很让人费解。不像那些梧桐叶和枫叶,落下来都是清一色的。当我踩在樟叶上,不能不对这种驳杂不一、深浅不一感到惊讶。

经过比较,我发觉樟树老幼高矮的差别,都会造成落叶颜色的不同。尤其是,樟树对周围环境的嗅觉特敏感,因而长在不同小环境的樟树,自然会因“感觉”不同而呈现相异的“面色”来。在街道两旁,车辆的噪音和带起的灰尘使落叶大都呈枯蛾色;在居民区小吃部附近,樟树的落叶似更早一些,红叶也比较少;树距较密、且被楼影遮阳的樟树,落下来的绿叶、半黄叶似更多。而水沟边的香樟树,因为树冠的一半枝条垂向水面,悬停的红叶也坚持得最久,且以背面的淡绯色朝向行人。

近几日,我在校园车棚旁开车锁时,常被地上一堆红得灿亮、绚烂似火的叶子所吸引。它令我停顿、注目,为之一醉。再往上看,这棵高大、挺拔的香樟绿髯浓密,像古代齐国住在城北的美男子。如此英俊不凡的乔木无遮无拦地向天空腾展,那苍老之叶因获得春气熏染而泛出酡晕。

不瞒你说,有一次在三楼上课我竟走神。原因是,我突然瞥见窗外春天的樟树被八点左右的暖阳斜穿而过,树冠内部灿亮无比,其间疏疏的几片红叶,风情万种,如神来之笔。这时我恍然置身于绵醇的清秋之中。

有个在树叶上写书的陶宗仪,我很羡慕他。这位活在元末明初的学者,于一四三八年避乱于松江,每天下田干活,累了就在大树下读书,没有纸,就随手把心得记在树叶上,回家后把“树叶笔记”放进瓦盆里,埋在树下。十多年后“树叶笔记”竟有数缸之多,经整理就成了《南村辍耕录》一书,长达三十卷。他真是因祸得福。这种得天地之灵气的写作方式,令人回味不尽。只是我还想知道那都是些什么树的叶子?

写作这篇短文时,三月已临近结束。樟树不久就要清馨四溢了,绽出那极细极细的白蕊儿。那么樟叶究竟要落到何时呢?还是静静地等着瞧吧。

共 1 9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三月下旬,樟树下,脚踩着的五色树叶,引起了作者的好奇,为何会有如此多层的色彩呢?他细细地观察这棵树,是因为不同的天气吗?亦或地处不同的位置吗?还是观赏的角度不同吗?樟树在万物复苏的季节,让自己的树叶归航。其散发着的朴实光辉,照亮了如常的日子。文章由一问牵引,执着追寻,就成了此篇文字。记录时节的同时,亦在探索人生。时节在继续,生活在继续,落叶在继续,萌发,同样在继续。继续着的生命,带来清新的味道,五色的树叶,斑斓了素白时光。读来,很美。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平淡是真】

1楼文友: 21:12:46 没有见过樟树,但从文中洞察其美。很享受。感谢老师的分享。

2楼文友: 17:06:50 作者通过观察樟树叶,而引发了思考。思考樟树叶落下的形状,踩在脚下的感觉,以及观察樟树在不同地方生长,为什么它的的枝叶颜色也不同?

看似说的是樟树,实际写的是人生。同样的树木,只因距离枝叶就变幻莫测。这何不是像人一样,同样在社会中生存,有的为什么如鱼得水,活的悠哉悠哉,而有的却生活的不尽人意,这就与人所处的环境,个人的努力有关。

令人思考的美文,感谢作者赐稿流年。

怎样控制自己的体重

运动和饮食控制体重

怎样才能很好地控制体重

灯盏花药业都有哪些产品
小儿积食什么原因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怎么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