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我与民间读书年会的那些事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8-29

我最早接触到的民间读书报刊,应该是浙江嘉兴范笑我先生用油墨编撰的《秀州书局简讯》,我收存了笑我兄寄给我的每一份简讯和每一张书票。再正常不过而又略显吊诡的是,我与笑我兄至今未曾谋面,尽管我曾经路过嘉兴,很想见见他,却缘悭一面。接下来,我收到了南京董宁文先生主编的《开卷》。在我的印象中,《开卷》应当是国内民间读书报刊的先驱。我非常喜欢《开卷》的风格,淡雅到极致,它既不侵占你的时间,又让你不可忽视。渐渐地,长沙有了萧金鉴老师创办的《书人》,傅天斌从湖北十堰寄来《书友》,内蒙有张阿泉主编的《清泉》,山东有自牧和于晓明经营的《日记报》。这大约是我接触的第一批民间读书报刊。

真正让我在民间读书报刊打开眼界的,是参加民间读书年会。民间读书年会每年一次,与会人员多为全国民间读书报刊的主编、以及全国知名的藏书家、读书人。我从未参与过民间读书报刊的与策划工作,虽然喜欢读书,却往往不求甚解,且涉猎有限,本没有参加年会的资格。2006年8月,第四届民间读书年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好友张阿泉兄盛情邀请我,以民间读书报刊作者的身份与会。

于是,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在书香与酒香四溢的蒙古包里,在风光明媚胜似江南的内蒙古大学桃李湖宾馆,我见到了2004年与我同一个代表团赴台湾的蒙古著名作家特音巴雅尔,见到了神交已久的龚明德、自牧两位兄长,结识了北京《芳草地》主编谭宗远老师,上海《博古》主编陈克希老师,江苏南通大学陈学勇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魏建教授,来自甘肃张掖的读书种子黄岳年,南京大学研究生童翠萍、林英、肖永钐,武汉《崇文》李传新和后来主持《包商时报》副刊的冯传友,创办《文笔》杂志的邹农耕。

《文笔》杂志就是农耕兄、萧金鉴老师和我三个人,在从呼和浩特去召河草原的大巴上,你一言我一语炮制出来的。我在2006年8月29日的日记开篇说道:

“在桃李湖宾馆吃过早餐,把行李搁到一楼会务组,乘大巴离开呼和浩特,前往包头召河草原。在车上,与萧金鉴老师坐在一起,右边坐着江西邹氏笔庄年轻的老板邹农耕。农耕是68年生人,祖传笔业,他做笔不唯做笔,而是掉头深入中国古老的笔文化里。他这种不唯利是图的做法由于长期坚持,而取得意想不到的利润。赚了钱,仍然心系笔文化,与我和萧老师谈他想办一本杂志的事。萧老师学养深厚,马上想出一个绝妙刊名《文笔》,既以笔为旨,更以文为归。农耕非常高兴,当场请萧老师和我帮他组稿,一年做四期。我们又为《文笔》想广告语,我想出的是:‘好文好笔,文笔生辉。’萧老师提出的是:‘意随笔到,文笔生辉。’你一言,我一语,杂志的基本轮廓跃然而出。”

不久,农耕亲自来长沙,与萧老师和我商量《文笔》创刊事宜,我因为工作较忙未能继续跟进,萧老师日后担负起了《文笔》的很多组编任务,成为《文笔》创刊的最大功臣。

在8月27日下午的讨论会上,主持人张阿泉点名叫我发言。我说了“两个感谢,三条建议”。感谢组委会邀我参加此次草原笔会,感谢各大民刊给我精神上的滋养。建议民刊办刊应更规范,应及时处理来稿,善待作者。建议民刊以坚持为己任,不一定非要编得很厚,印得豪华;因与读书有关,应注重设计品位和内容特色。建议民刊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目前读书类民刊的最大外在困境是缺钱,最大的内在困境是各自特色不鲜明,作者队伍单一,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浓。

28日上午,在昭君墓青冢前,我接受了内蒙古电视台的采访。我主要谈了北方对我创作的影响。我说我喜欢北方,一有空就往北方跑,北方改变了我的文风,让我由追求华丽的文字转而变得朴质、简单;北方同样改造着我的性格,让我在坚忍之中多了几分空灵、旷达。

那次年会的会务组人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内蒙古大学宣传部的白托娅,像一株漂亮的山丹花。临走前,我将充电器忘在了会务组,她硬是赶到火车站候车室将充电器交到我手上。还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孔亮,他执意要打的士送我,到火车站,他说,还有时间,又带我游览了火车站前面的市民广场。那次内蒙之行,第一个接待我的就是这个纯良的小伙子,最后送我的也是他。临别,他怯怯地对我说,老师,送一本你的书给我好吗?我握着他的手说,一定。回到家里,我就寄了一本诗集给他。还有在草原上逮着我,却又舍不得灌我酒的托雅、周薇、张伟平,六年后的今天,她们会是什么样子呢?祝她们青春永驻,美丽长存。

遗憾的是,接下来的几届读书年会我都没能参加,因为每届读书年会召开的时间恰好是我一年中工作最繁忙的时候。第五届在山东,自牧、晓明、袁滨期待与我在淄博相见,我非常想去呵,可惜身无彩凤双飞翼,好在心有灵犀一点通,兄弟们能理解。失去的总要补回来。2009年7~8月,我一股脑游历了山东十一个城市,拜见了十余位文友。自牧老师一见到我,就将一个泰山石做成的笔筒递到我手上,说这是第五届年会的纪念品,特意留给我的。我握着他的手,一时说不出话来。第七届年会又到了内蒙,阿泉希望我能再去,我依然未能请到假。

这几年没参加年会,但我读到了更多的读书民刊:《芳草地》、《清泉部落》、《包商时报》、《书脉》、《文笔》、《崇文》、《上林书社》、《万通·生活家》、《长行》等,特别是广东东莞图书馆主办的《悦读时代》,不仅每期能够读到,而且几乎每期都能在上面看到自己和众多文朋书友的名字,仿佛一个定期的读书俱乐部。《悦读时代》开始是童翠萍寄给我的,她从南京大学徐雁教授门下毕业后,就到了《悦读时代》担任;后来结识该刊执行主编徐玉福先生,其雅人深致,与我十分投缘。

一晃到了2011年。第九届民间读书年会移师温州,会期正好是我忙碌间的一个空档。我拍马赶去,果然见到了玉福兄。他举着相机镜头到处寻找模特,我亦有幸多次成为镜中人。我在2011年10月1 日的日记中写道:

“到万豪商务大酒店办手续,我被安排到8016房。同样来自长沙的、《书人》杂志萧金鉴老师住在对面8026房间,他的室友正是本次年会我最想见的徐玉福先生。玉福先生是东莞《悦读时代》的执行主编。见面交换名片才知道,他本是一名商人,一家轮胎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商而优则写、则编,则有《悦读时代》的诞生。做《大学时代》那几年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中国未来的希望或许在商人身上。因为,中国的官员不要指望,他们心虚;中国的文人也不要指望,他们腿软。中国的官员和文人或许最终都会要靠商业来改造,比如商人从政肯定拥有更多的民主元素,商人从文则更有可能将文人带出闭门造车的乌托邦。好,不说远了,再来说玉福先生。他身材较高,不像本土的南人,头发少而略卷,春风满面,萧散冲淡,手里端着个相机,逢人就拍,一拍就是一串。我问他为啥拍那么多,他憨厚地笑道:‘不知道哪一张最好?’”

在温州,碰到的第一个朋友是姜晓铭,他的名积树居,我们在博客上交流颇多;见到了蔡玉洗、董宁文、自牧、王稼句、谭宗远、阿滢、王玉民、冯传友、李传新等师友;结识了《温州读书报》主编卢礼阳、鲁方平,《瓯风》杂志主编方韶毅,海宁图书馆陆子康,镇江图书馆徐苏,毛边书研究专家沈文冲,唐山学者董国和,上海书虫韦泱,佛山电视台杨河源,《易读》杂志李岚屏,苏州才女吴眉眉,雁荡山书法家金明雪,衢州书生李剑明等。

最要感谢的是《温州读书报》的卢礼阳和鲁方平两位兄弟,他们承担着非常繁琐和繁重的会务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老实说,我开会比较潦草,心里一直牵挂着江心屿、五马街、雁荡山、楠溪江那些地方。温州之行,我写了近万字的日记,礼阳兄不嫌其粗浅,分两期,一字不漏地刊发在《温州读书报》上。试录一段:

“七点半回到宾馆。八点半,董宁文、李传新两位老兄过来聊天。他俩和韦泱都是藏书家,听他们讲收藏签名本的故事,以及各年代版本的行市,饶有意趣。两个小时哈哈而过。刚要躺下休息,又接到自牧老师打来的,叫我去201 房间去签名。原来,韩延光主编了一本《书香阿滢》,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近百篇全国各地文友书友写阿滢的文章,其中有拙作《秋水文章不染尘》。很多文章的作者这次也来开会了,自牧要这些作者一一在《书香阿滢》上签名,收藏家就是这般细心。在201 房,获《日记杂志》主编自牧赠书《注聂之道——侯井天与聂绀弩旧体诗》,内有舒芜、罗孚、王蒙、朱正、孙郁、李零、野夫、十年砍柴、五岳散人等的文字,自牧题签:“井深海阔”;获山东散文家孙永庆赠书《风檐展读》,林非的序,自牧的跋,林伟光、萧金鉴等专家作评,十分了得。”

从中略略可以窥见,在温州那些天,书事是多么忙碌,书人是多么快乐,书香是多么充盈。

与陆子康先生的交谊是在温州奠定的。子康先生,笔名子午源,报到那天晚上,我们坐在一桌吃饭,子康先生彬彬儒雅,待人谦和,我们交流接谈十分愉悦。但接下来的日程,我因贪玩到处乱跑,遂没再联系。不料,先生回去后,给我快递过来他主编的《海宁图书馆藏金石拓本》,西泠印社出版,标价520元,里面的拓本图文让我眼红心热。这是多么珍贵的礼物啊!来自王国维、徐志摩、穆旦、金庸的老家!旋即,他又在他执行主编的《水仙阁》杂志2012年第2期上刊发了拙作《我解金庸》。

温州年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是读书界令人景仰的萧金鉴前辈的绝唱。去温州前,我打给他,得知他会先我一天去,他说要去市区走走。他去之后,又打给我,说温州房价贵,他带少了钱,嘱我多带三百块钱去。我去了,把钱交给他。他很不好意思。他在温州已显病态,但自始至终情绪饱满,去雁荡山那天,我看见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回长沙后,一直没联系。有一天他打来说,病了,住院了,借我的钱不能亲自送还给我,只好从邮局寄。我说,不要寄了,保重好身体,抽时间我来看您。不久,我收到了他邮寄过来的三百块钱,但我没有抽时间去看他,直到得知他病危……很多书友都情深意切地写了悼念萧老师的文章,我也写过,不再赘述。听说,萧老师是唯一一位参加过历届读书年会的嘉宾,一届不缺,而且每次都是自费。然而,他却无法参加在东莞举办的第十届年会了,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让我们,向九泉之下的萧金鉴老师致以读书人的崇高敬意!

民间读书年会像一根纽带,将我和全国各地的读书种子以及民间读书报刊绾结在一起,让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一介书生,毫无孤寂之感,并时常受到鞭策、鼓励与加持。如果说书籍是一盏盏明灯,那么民间读书年会、民间报刊和众多书友们,就是一个个持灯者,是他们的勤勉与智慧,照亮着我的人生,让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得以继续前行。

共 419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读书,能使人聪慧;读书,更能丰富一个人的思想。书人喜欢把喜怒哀乐全部书写于纸上,这是他们的精神食粮。通篇文字,均记录的是与文友之间关于年会以及交流的种种,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跃然笔端,从而看到一系列读书人的故事,透过故事读到的是一个个别样的灵魂,他们无私奉献,他们兢兢业业,他们坦诚相待……从而愉悦了更多的同行者。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无论时光如何转变,我相信,那些宝贵的经历会一直在作者心间,激励、鞭笞,使人永远铭记和奋进。这篇纪实散文思路清晰,夹杂日记的形式来回忆,更加吸引读者眼球,呈现别样的精彩!佳作,推荐赏阅!【:王世热】 【江山部·精品推荐1 070005】

1楼文友:201 - 16:51:56 拜读佳作,问好吴老师! 岁月会流逝,对文学的追求永不变。

2楼文友:201 - 09: 9: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小孩打喷嚏怎么治疗

小孩打喷嚏流鼻涕属于什么感冒

宝宝鼻塞流鼻涕打喷嚏

厌食症的症状如何治疗
弥勒灯盏花药业在哪里
宝宝健脾吃什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