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2-04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确实是一部值得细心研读的经典之作。
与其说《论语》是一部关于治国安邦的著作,不如说它是一本讨论如何善待他人和自己的心得。善待,首先要快乐,其次要尊重,再次要有宽容,最后还要有原则的取舍。
开篇第一句,便是关于快乐的解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且常温习,是快乐的;有远方的朋友来访,是快乐的;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仍能保持平和,是君子的风度,是高层次的快乐呢!孔子提到的快乐境界还有,春日,和学生们同游,观流水,谈志向,其乐融融也。快乐,是善待人己的最高境界了。
尊重。所谓“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提倡每个人都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但不要影响到团结。不要因为观点的不同、做事方式的差异而彼此指责、试图改变或排斥对方,而应为了快乐的大前提尊重彼此,做到最大程度上的融洽。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也算是尊重的很高境界了。
宽容。孔子关于宽容的言论很多,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等,都是宽容的典范。宽容来自于爱心,孔子提倡的“仁”,也就是爱他人的意思。著名的例子是一次马棚失火,他不问马的损失,而先问人有没有伤着,可见其仁的境界。有了宽容,则皆大欢喜。
有原则的取舍对于快乐也很重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说明孔子对于好坏还是有清醒的认识并有很强的主见的,不管是自身的弱点还是他人的不足,都要引以为戒,都要扬长补短,如此,进步是理所当然的。
孔子的快乐观还表现在其对真理追求中的自信上。他周游列国,在陈绝粮,仍鼓琴而忘忧;他推崇的学生颜回,“居陋巷、回也不改其乐”;他相信“德不孤,必有邻”……可以说,自信是快乐的源泉,而追求正确的方向又是自信的阶梯。正因为孔子立足于善待自我与他人的快乐上来做人、做事、传道解惑,从而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千百年来才长盛不衰,才一直成为社会伦理道德的典范。

共 86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潜心又细致的心得之作。读《论语》学为人,学处世,感受其中的智慧之光。有所悟,那便是自我的一次提升。感谢奉献稿件,双节问好!【编辑:铁禾】
1 楼 文友: 2012-10-01 00:02:0 平时的文字来自一片虔心的书写.读 论语 长智慧.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 2012-10-01 09: 6: 6 谢谢铁禾的编辑与点评。
读经典,也就是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过程。
问好!祝节日快乐!
2 楼 文友: 2012-10-01 22:29:5 为这个作品献分,祝写作快乐,也祝创作更上一层境界。
回复2 楼 文友: 2012-10-02 00: 5:46 谢谢你,祝编安!有治疗术后ED的药吗
十大减肥产品排行榜
突然拉水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