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她打算摊牌了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2-14


她打算摊牌了。
儿子下半年就要上小学,她不能让儿子没名没份。
为此,她和他闹过,他总说,给他一些时间。现在,她一刻也不想等了。大二那年,她疯狂地爱上了他——她的语文老师。她仰慕他渊博的学识,迷恋他儒雅的风度,而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她,他是自父亲走后,第一个主动给予她温暖的男人。
她知道他有家室,可她控制不住自己,在一场师生聚会后,喝得迷迷糊糊的她,将自己完全交付于他。从此,她疏离了众人,将自己厚厚地包裹起来,远远地游离于现实的边缘,只在半夜里妖娆绽放。
大学毕业那年,她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说,我来养你。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可她没得选择。十年前的那场地震,让她成了孤儿,她永远忘不了地震时的场景,天阴沉沉的,轰隆隆的巨响之后,房子、父母都不见了,眼前只剩一堆废墟,那是一个坍塌的世界,破碎,孤独,恐慌,绝望,她感觉自己被整个世界遗弃了。
她什么都没有,她害怕一个人。只有在他的怀里,她才能安然入睡。他是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不能失去他,她要将筹码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她深谙生米煮成熟饭的道理,在她的刻意隐瞒和一意孤行下,他们的儿子已经六岁了。他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她知道,他不会为了自己和老婆主动离婚。他是知名大学的教授,他的老婆是医院的主治大夫,他们有着体面的生活。现在,她只能孤注一掷。她要向他的老婆摊牌,摊牌后,无非两种结局,要么他迫于压力离婚娶她,要么她带着儿子远走他乡。
无论哪种结局,都好过现在这种见不得光的生活。她可以在暗处生活,但儿子必需活在阳光下。
为了儿子,她豁出去了。
她带着儿子来到了他居住的小区,这是一处位于湖边的高档别墅群。
苗木馥郁得凝重,花朵艳丽得出佻,那一幢幢复式小楼似乎透着不屑,她牵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地行走着,心通通直跳。
“妈妈,这里好漂亮啊。”儿子挣脱了手,跑了起来。
“小宝,慢点儿……”她话音未落,只听“咚”的一声,儿子摔倒了,一位中年妇女将手中的蔬菜一扔,蹲在儿子身边。
她赶紧跑了过去。
儿子的膝盖磕破了,正在流血。那个妇女一脸歉意:“他跑得快,撞我身上了。这样吧,我家就在前面,到我家擦点药膏吧。”
她六神无主,心揪作一团,看大姐一脸歉意,茫然地点点头,抱起了地上的儿子。
到了妇女家门口,她一下子愣住了。
54号!怎么会这么巧。她偷偷看过他的身份证,牢牢记住了这个门牌号。
“来,把孩子给我吧。”不等她反应过来,妇女已经抱着孩子进了门。
她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来之前,她曾设想过相遇的种种场景,冷冷相对、激烈争吵、相互咒骂、撕作一团、摔砸东西……却唯独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如此友好地进门。
她稀里糊涂地跟了进去,妇女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她心虚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妇女熟练地用碘酒为小宝清洗创面、包扎伤口。她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好像是一场梦,如此不真实,她使劲掐了一下自己,试图让自己清醒过来。
她低着头揉搓着手中的杯子,不知该说什么,仿佛自己是入室的小偷被人抓了现形,心不安地跳着。
妇女关切地看着她:“看你年龄不大,被吓着了吧?”
她慌乱地答:“没,没有,谢谢大姐”。她抬起头,看到一张舒展微笑的脸,有种莫名的亲切,那一刻,她竟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意识到这一点时,她抖了一下,她赶紧将视线转移到了电视墙上。
她看到在凹进去的电视墙里,放着一个透明的水晶奖杯,奖杯上镶嵌着一个红色的熟悉的标志。那个标志,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她靠近,她慢慢地起身,缓缓走了过去。
“这是我们做志愿者时给发的奖杯。”妇女解释道。
她“噢”了一声,心好像被什么击打了一下,隐隐地疼。她自然知道,她用的每一份文具上,都印有这个标志。地震后,是志愿者们的捐助,让她完成了学业。
她把奖杯拿了起来,手瑟瑟发抖:“这么说,您去过大青山?”
“嗯,地震后,我在那里做过一段时间志愿者,帮扶捐助过几个孩子。”
她感觉有什么东西使劲抽打着心脏,疼得厉害,她的眼睛开始模糊了。
她捂着胸口,好像要窒息了,她慌乱地转过身,语无伦次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得走了。”
“小宝,咱们回家。”她喊了一声,却发现小宝不见了。
“小宝……”她慌乱地呼喊着。恍惚中,她看到从里屋出来的小宝捧着一个相框向她走来,边走边欣喜地叫道:妈妈,你看,这里有爸爸。
她的脑袋轰然作响,眼前的一切开始扭曲、坍塌,她仿佛又看到十年前那场地震,她听到了破碎的声音……

共 174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她,为了儿子,不能不跟男人摊牌了。这个男人和所有有外遇的男人一样,也需要时间。她迷恋自己的语文老师,酒后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大学毕业,她没有找到工作,而在“我养你”的承诺下做了他的编外情人。她是孤儿(这是一笔铺垫与悬念),只能委身如父的他。她是清醒的,她要争取名分了。她带着儿子到了那个高档小区,兴奋的儿子跌倒了,一位中年女人深抱歉意,抱起了她的儿子,并且到了54号的家,为她的儿子包扎。这种巧合,颠覆了她想象的“摊牌”场面,原来这个中年女人就是她的师母。惶恐与不安,代替了冷眉以对,当发现电视墙上的奖杯,便将一个曾经孤儿的她摄住。一个地震志愿者与一个被捐助的人之间马上牵连了一道网。而且,大青山成了感情爆发地,曾经如此相近,现在,她已经被折磨得心脏无法承受那份曾经无私的爱了。在女主人帮扶的孩子里就有她,她要离开,因为她不能对恩人发起“夺夫”之战。可孩子小宝从房间发出“爸爸”的呼声,她无力承受心碎的一幕。这篇微小说,十分精粹,情节矛盾急遽相撞,孤儿十分的无助与委身被养,面对孩子,男人一拖再拖的态度与她不能不摊牌的决心,阳光般的孩子与阴暗的身世,要对簿公堂的心理与恩人的救伤善良……这些矛盾一串串,构成了微小说的跌宕情节,巧妙的巧合,让剧中人物处于剧烈的心理拷问中,在最后一刻,一声“爸爸”的呼唤,让故事的高潮与结局同时呈现,扣人心弦。情节是构成微小说最主要的元素,可以说,没有让人心跳和陡转的情节,微小说就失去了光芒,本篇情节设计,精彩纷呈,故事跌宕,悬念紧扣,其矛盾的饱和度到了随时可以破裂的程度,摄人眼球,震人心魄。在错误铸成之后,怎样求得一个名分和未来上,感恩的心,最终占据了受害者——她的胸腔,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就站在了我们的面前,微小说将感恩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在心理煎熬下完成,让人唏嘘,而且给人以震撼。我们可以谴责那个造孽的男人,但我们无法把罪恶给与这个女人,因为她将人世间最重的善良之心呈现在我们面前。微小说所表达的美,是在经过心理不断在善与恶的绞杀里呈现,给人深刻的美感。“救赎”只能靠善良与感恩,新生会在善良里得到,感恩的心就是最好的救赎之心。小说语言简约,甚至几个字就交代了情节和背景,精当洗练,显示了作者驾驭微小说的超强能力。倾情推荐,共赏精彩。【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7020005】
1 楼 文友: 2019-07-02 07:25:52 用精彩扣人心弦的故事演绎一个人的心理救赎,凸显感恩的美。请欣赏微小说。感谢投稿柳岸,希望精彩不断。问候作者,谨祝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 2019-07-02 2 :42: 5 怀才老师的解析非常到位,的确这篇微小说,旨在通过心理描述,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对人性中的沉沦进行鞭挞与拷问,唤醒人们向上向善,懂得感恩。感谢老师的精彩编按,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 2019-07-02 2 :45: 标题叫救赎,发文后觉得似乎 赎 的感觉弱了一些,挣扎的元素更多一些。改成《向左向右》或〈良心在左,情感在右〉如何?探讨~~
2 楼 文友: 2019-07-02 07: 4:59 精彩小说,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回复2 楼 文友: 2019-07-02 2 :42:52 多谢鼓励~~
 楼 文友: 2019-07-02 21: 5:48 菁茵的文章,是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言简意赅成文,有深度思索在内,佩服。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回复  楼 文友: 2019-07-02 2 :46:58 多谢鸿鲲老师的认可与鼓励,您读懂了我的用意,敬茶~~~
4 楼 文友: 2019-07-0 07:46:28 看见菁茵老师的跟帖,对老师如此严谨锤炼作品的精神深为赞赏。向您谢谢,不断打磨,追求精彩。祝贺菁茵老师微小说摘精。
5 楼 文友: 2019-07-0 08: 5:00 内涵丰富,短小精悍,读来回味不尽!欣赏,学习了!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网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6 楼 文友: 2019-07-0 11: 7:56 菁茵老师的小说,很有看头,总在关键时刻制造悬念,吊足读者的胃口,让人意犹未尽又不突兀造作。结尾处不显山露山,给读者留有思考余地。而且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吻合主流思想,彰显了菁茵老师已具备 铁肩担道义 的大格局,所以才有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能很好诠释人性中具有真善美的一面的好文。
8 楼 文友: 2019-07-0 16:29:04 阴暗的身世笼罩着的,阳光的恩情温暖她的。这是一个叫人说不出的,错综复杂的感情。 相信自己的努力
9 楼 文友: 2019-07-04 11: 4: 4 在实际生活里,我们每个人可能都面临着道德的拷问,或许我们所处的故事性弱一点,但却在是非情感的漩涡里,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出决断。这篇微小说的社会意义很鲜明,我们无法左右自己不犯错误,但我们可以选择怎样的社会态度,放下不易,拾起艰难,抉择痛苦,这些东西都给了我们深刻的反思与警示,这也是这篇微小说出类拔萃的一个理由。为菁茵老师的精彩创作点赞。小儿咳嗽祛痰偏方
防城港治疗癫痫病医院
上腹胀的中医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