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桐树下小说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9-16
摘要:金秋的风吹过青中泛黄的桐叶,成熟的果实在秋声中晃动,好像在说:“坚持你的信念,就一定能成功。” 郎霸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叫桐树下,村庄的南头有一块非常开阔的空地,种着一排排整齐的泡桐树。每到春天时,硕大厚润的紫色桐花在春风中摇曳,阵阵弥漫的清香飘进桐花姑娘的童年记忆。
二十年前,桐树花开的时节,一对美丽的双胞胎姑娘随着桐树花的清香呱呱坠地。盼着能生个儿子的杨秋,一看又是女孩,还是两个,就气得不打一处来,坚决要把小女孩扔掉,产后的柳云不知哪来的勇气,竟然滚下床来,苦苦地哀求狠心的杨秋。
杨秋一声哀叹:“我又于心何忍,这是两条生命啊,他们身上也流着我的血液,只是你打听打听,因为我们生不出男孩子,遭受了别人多少嘲笑。你再看看我们一贫如洗的家,我们养活了这两个,哪还有能力再生养一个男孩?”
柳云道:“就听我的一次,把她们留下来吧,下一次我一定生一个男孩子。”
看着两个长得像花朵一样的姑娘,杨秋似乎下了很大决心道:“行了,那就留下吧,家里又要多两个吃闲饭的。”,走出门口,坐在门前的青石板上,呼噜呼噜抽完一袋旱烟后,拎起锄头到田地里去忙活了。
路上碰到家里三个男孩的王石,王石凑过来打招呼说:“老哥,听说嫂子又生了,这次一定是男孩,可得请我们吃面条”。
杨秋气得直瞪眼说:“滚一边去,别烦我,小心我揍你!”
王石讨了个没趣,走了。
杨秋狠命地挥动着锄头,在地里发泄着自己的不满,一不小心就把一块地锄的像是秃子的头一样疤疤拉拉的。他奶奶的,地和也我做对,和家里那块田一模一样,只长没用的,不收“公”粮。
这时,村子里的炊烟已经升起,这家男主人终于想起自己家里还有刚刚生产过老婆和两个孩子,晃晃悠悠地回家了,做了些简单的饭菜,给自己的老婆吃。
这两个姑娘分别起名叫桐花和春草。
不知不觉,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桐花艳丽,芳草鲜美。
“姐姐,我们捉迷藏吧!”
两个女儿欢快的叫声从桐花香里传来。父亲杨秋也在桐树下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袋,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村民们聊天。王石说:“看看你家两闺女长得多俊,我们定下个娃娃亲吧!”
杨秋笑骂道:“你他娘的想得美,现在不都自由恋爱了,我还指着我那两个宝贝闺女,给我自由恋回来两个城里人呢!”
王石凑过来说:“老哥,听说嫂子又怀上了,你可真行啊,这次一定是个男孩吧!”
杨秋笑而不语。
王石又说:“我有个亲戚,是中医世家,看男看女老准了,要不我带着你和嫂子去看看,他家可是在五峰市开一个最有名的中医诊所,城里人也经常去他那里问男问女。”
杨秋似乎有点心动,怪不得这小子家生了三个儿子,原来有这层关系。王石又加把火,我那亲戚说了,就算是个女孩子,他也能想办法变成男孩。
第二天,他们一行三人起了个大早,坐上去五峰市的第一趟班车。把桐花和春草两位姑娘托付给王石的老婆进行照看。一路上,杨秋的怀里像揣了两只发情的兔子,蹦蹦乱跳,一会说东,一会说西,不知道怎样才好。
列车员提醒说:“尊敬的各位旅客,五峰市到了,请准备下车。”
他们一行三人跌跌撞撞的赶到中医世家开的诊所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老中医示意孕妇伸出手来,切脉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换另一只手,继续切了五分钟,老中医看着一脸焦急的杨秋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返程的路上,杨秋一路无话。
还没有走到桐树下,就听到了桐花姑娘尖利的叫声:“不,我要找姐姐,我要找姐姐…”
杨秋走上前,没好气的问道:“哭什么哭,怎么了?”
“姐姐,姐姐丢了”,桐花姑娘继续抽泣着说。
原来,今天上午他们出发的时候,春草也哭着非要去,母亲告诉她说:“别哭了,你先去王石叔叔玩一会儿,等走的时候,妈妈偷偷的带着你一块去。”他们三人没有出发多久,春草也偷偷地溜出来想要跟上他们一块去。王石的老婆张红也没有在意,认为这个小丫头到什么地方玩去了,直到中午吃饭时,还没有见到春草的身影,张红才着急了,村里村外寻找…
憋了一肚子气的杨秋,扭过头来,和王石厮打在一起,“你们两口子一起合计好来算计我们。五年前,你就村子里散布我家生不出男孩,现在你有用什么狗屁中医世家来羞辱我,甚至和伙来把我的女儿春草给卖了,我非杀了你不可。”
赶来劝架的年轻人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分开,杨秋气吁吁的对往事说道:“我们以后老死不相往来。”
第二天,王石家的和杨秋家的继续沿着通往五峰市的路寻找,春草就像是蒸发了一样,没有任何消息。
这一年腊月的时候,杨秋的老婆生产了,杨秋没有一丁点高兴的意思。他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如果无法改变,还是不要事先知道结果,那样心里还会有些期待和鼓舞,就像生活一样,正因为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才会有希望。
腊月,已经是天寒地冻了,杨秋还像五年前一样,拿出旱烟袋抽着,热腾腾的烟气和冰冷的雾气一块缠绕在杨秋的身旁,夜色逐渐降临,屋子里的老婆还是没有动静。
屋子里手足无措的张婆正在忙碌着,孩子个头很大,母亲的身体有些虚弱,生产显得有些困难。不知张婆擦第几次汗的时候,孩子终于生出来了,还是个男孩。正当张婆准备高兴着贺喜时,发现杨秋的老婆气息越来越微弱,低声道:“叫杨秋和孩子进来,我快不行了…”
杨秋和桐花姑娘来到了产房,杨秋一看张婆的怀里抱着一个男孩,高兴地差点跳起来,接过孩子仔细地搂着;而桐花姑娘看到脸色苍白的妈妈,却哭了起来,叫道:“妈妈,妈妈,你怎么了。”
母亲露出了一个疲惫笑容,“孩子,妈妈太累了,要休息了,你要帮助爸爸带好弟弟,还有一定要想办法找回你的姐姐。”
杨秋也发现情况的异样,忙把孩子交给张婆,要用架子车拉妻子去镇卫生院。
妻子摇了摇手说:“别忙了,没用的,自从孩子丢那天起,我就预料到自己活不长了,当初如果不是我骗孩子,说不定孩子也不会丢掉的。我只希望你养活好这两个孩子,我也去的安心了。”
杨秋狠命地抽了自己一个嘴巴,说:“这到底是怎么了?好不容易生了个男孩,老婆的命又要丢了,都他妈的怪王石。”
老婆摆了摆手,想让丈夫安静下来,“不要怨天尤人了,已经走到这一步,只是埋怨没有用的,你这个人就是性子太急了,一定要改一改。”
王石的妻子第一个赶到杨秋家,帮忙料理事情。
张红问:“大兄弟,这事儿怎么办?”
杨秋就像是一株风霜打过豆角秧,没精打采的,听到张红问话,悲伤地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张红安慰杨秋说:“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是要注意身体才好,你看看,多可爱一个男孩,你一定要把他养好才行。”
杨秋木然的点了点头,突然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说“喜事、白事一块办。我既不能委屈了妻子也不能让我的儿子一出生就生活在悲痛当中。老嫂子,借你的家为我的儿子办事,儿子的名字就叫杨喜旺吧,希望我的儿子经过这样的事情后,仍然能够健康的成长。”
张红点了点头,满口答应。
杨秋又张了张嘴,想说话,却没有说。
张红目光柔和的注视王石说:“大兄弟,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请尽管开口。”
“我想让孩子认你做干娘”,杨秋似乎有些吞吞吐吐的说。
张红没有犹豫,答应了。
喜事和白事一块举行,真新鲜!
哎,杨秋这人也够倒霉、够可怜的。
谁说不是呢?儿子终于盼来了,老婆却走了。说不定这儿子是个灾星。
这番对话恰好被赶来的张红听到,上前道:“没有一点正经事,就知道嚼舌头,都乡里乡亲的,前去搭把手,帮个忙吧!”
两位妇女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小声嘟囔着走了。
三天后,这场特殊的新生礼和葬礼在桐树下村如期举行。
经过商议,决定白事有男人来做,而喜事,有女人一起到王石家参加面条宴席。
十几年后的今天,桐花姑娘每当回忆起这个场景时,内心深处都充满了温暖真切而又痛彻心扉的记忆。
杨秋终于迎来了新的生命希望,却送走了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欢喜的心情还没有来得及舒展,已经枯萎成一朵凋谢的玫瑰花,飘荡在记忆的河流里。
鞭炮声让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匆匆地追赶新年的脚步,开始下一年的期盼。
当桐树的叶子悄悄长满枝头时,杨喜旺已经半岁了,眯着双眼,在姐姐的怀里咿咿呀呀地叫着,红嘟嘟的小嘴、圆圆的耳朵、尖尖的鼻子、亮晶晶的眼睛里流动着桐树叶的绿影。
张红也时常过来照看孩子,抱在怀里,逗弄着孩子,让叫娘,聪明的孩子,咧开嘴,嘻嘻地笑。张红高兴极了,细心地侍弄孩子,并手把手地教桐花姑娘怎样喂孩子奶粉,怎样判断孩子是否高兴、是否健康等。
桐花姑娘学得很快,按照张红教的方法是弄孩子,试水温、调奶粉、更换尿布样样都做得很好。桐花姑娘还有一个心愿:过完今年夏天,自己就可以和同龄人一块去上学了。可是她始终不敢和父亲提起,他还要照顾弟弟,也好,如果等弟弟长到一岁半的时候,自己是否能够和同村的小伙伴一起去学校上学。
桐花姑娘痴痴地望着过往的同学,还有他们身上的崭新的书包里装着的印着水彩画的书本。她多想鼓起勇气,告诉父亲自己也想去上学。杨喜旺现在已经会走路了,大多时候,都非常的安静,幸运的是他还不能分清母亲和干娘之间的关系,一直认为张红就是自己的母亲。
当绿油油的桐树叶又一次飘洒在夏日的晨光中,上学的孩子放假了,有小伙伴来找桐花姑娘玩,给桐花姑娘讲起学校的故事,桐花姑娘听得如痴如醉。杨喜旺也已经长到三岁了,有时看着姐姐眼里流动的渴求,奶声奶气的说:“我已经长大了,姐姐可以去上学了。”
桐花姑娘把杨喜旺抱在怀里,任凭泪水悄悄地流淌,杨喜旺拍着姐姐的肩膀说:“没事,我可以和你一块去上学,我保证不会捣乱的。”桐花姑娘终于下决心要告诉杨秋自己的心愿。
桐花姑娘终于如愿以偿的背上书包去上学了,杨喜旺也和姐姐一样,背着自己的小书包去上学。桐花姑娘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十分用功的学好每一门学科,杨喜旺表现的特别安静,和其他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坐在姐姐的旁边,转动着光亮的眼睛,认真的听老师讲课,下课了,同学们都来陪着杨喜旺一块玩耍。
杨喜旺终于到了可以入学的年龄,当他再一次坐进一年级的教室时,老师们都格外喜欢这个男孩,他也很争气,每次都能够考取全班第一名。
等到杨喜旺上到小学五年级时,杨秋把二人叫到一起,开了一个小会。杨秋艰难地开口说:“现在我已经供不起你们两个一块上学了,你们中间必须有一个人要和我一起到田地去劳动。”
在沉默的空气中,杨喜旺首先打破了僵局说:“我还小,就让我先休学几年吧,等我们挣了足够的钱,我再回学校去上学!”
桐花姑娘没有说话。
这时候,桐花姑娘已经考取了五峰市第一高级中学,灯光下的通知书上闪动光亮的卑微。桐花姑娘没有叹息,轻轻地撕掉了通知书,连夜写好家书,摸了摸杨喜旺的脸蛋,静悄悄地走了。
那时候刚刚时兴打工,桐花姑娘在南方某地的一家电缆线制造工厂成了一名流水线工人日复一日的操作着简单而重复的动作。在这里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初中没毕业或勉强毕业的青年男女,辛苦的生活、长年累月的加班让他们变得很麻木,为了难点微薄的工资而勾心斗角。
桐花姑娘没有参与这些斗争,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熟悉工作流程和规范操作上。很快,桐花姑娘就已经掌握了电缆线制作的规范流程,成为一个熟练地老员工。
桐花姑娘进厂的第五年的夏天,厂里要招聘一批质检员,桐花姑娘凭着认真好学和过硬的技术,应聘上了质检员。工作相对轻松下来,求学的梦想又一次在她的心里扎根发芽,这时杨喜旺也已经上高一了。
桐花姑娘做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决定,要和弟弟一块去上大学。当桐花姑娘把这个决定告诉弟弟时,弟弟激动地说:“姐,这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桐花姑娘买来高中的教材,认真地啃读,遇到不会的地方,就请教自己的弟弟。
今年的夏天,桐花姑娘和杨喜旺一起参加了高考,填志愿时两个人报考了一所学校。注定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天,姐弟两个人一起考上了某著名大学。
杨秋老泪纵横地说:“以前的时候,每天夜半梦中,我总是听到你们的母亲责备我为什麽丢下了桐花?”
金秋的风吹过青中泛黄的桐叶,成熟的果实在秋声中晃动,好像在说:“坚持你的信念,就一定能成功。”
共 464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结构精巧、布局合理,人物塑造很成功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叫做桐树下的村庄的故事。先前主人公杨秋和妻子柳云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做桐花,另一个春草。在那个年代,一直期盼着想要儿子的杨秋,看到妻子生了女儿,心里不免会有些失望,经过妻子的努力,杨秋最终同意把这两个女儿留下来。后来遇见了王石,他说有个亲戚是中医世家,再看看王石连续生了三个儿子,心里被王石触动,跃跃欲试。第二天杨秋便带着妻子,连同王石一起前去求子。老中医摇摇头,杨秋垂头丧气,还没有走到桐树下,就听见桐花尖叫呼喊,姐姐春草丢了。那一年腊月,杨秋的妻子生了,如愿以偿,不过妻子也在这场生产中不幸去世。几十年后,桐花姑娘想起往日的种种,心里五味陈杂。桐树下的故事,也深深在他们心中留下烙印。【:墨竹抚寒】
1楼文友: 18:04:24 感谢投稿笔端流云,祝您在流云创作愉快!
回复1楼文友: 18:16:49 谢谢社长老师的精心指导。敬茶。
2楼文友: 18:24:29 生活是一曲高昂的歌曲,尽管有时会有高低音,只要坚持,就会唱出一首激扬奋进的歌。桐树下的心酸是生活的滋味。感谢赐稿流云,期待更多精彩!问好五峰!
回复2楼文友: 18: 6:42 谢谢娇娇老师的鼓励,希望能和各位老师一起进步。
楼文友: 18:56:15 相互学习,一同进步!问好五峰文友!祝创作愉快!
4楼文友: 21: 9:01 很精彩的小说,问好河南老乡,感谢赐稿流云,祝创作愉快,佳作连连!期待精彩再现。(^_^)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回复4楼文友: 06:4 : 0 谢谢老乡的关注和支持,真诚希望指导和帮助。
5楼文友: 00:28:10 感人的故事,精彩绝伦,祝福秋安,感谢支持流云。 ,一遇风云便化龙
回复5楼文友: 06:45:08 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还请多提意见。
6楼文友: 10:02:25 文章结构不错。但刚出生的双胞胚比作两个花朵,不妥!不符合初生婴儿的特征。 读书写文,乃雅兴欣赏,沉其内,即使百年也不孤独!
回复6楼文友: 10:2 :4 谢谢老师的精心指导,在以后的写作中一定多加注意。
7楼文友: 10:19:21 故事情节给人带来好多的悬念,从而使故事的发展不够自然和流畅! 读书写文,乃雅兴欣赏,沉其内,即使百年也不孤独!
回复7楼文友: 10:25:41 或许我不是一个好的故事演讲者,在故事情节的构建上总是有欠缺。
云南生物谷药业代表性药物
云南生物谷药物代表
云南生物谷药业灯盏花系列药物
生物谷灯盏花有哪些特色小孩不拉大便怎么办
孩子咽喉肿痛
上一篇:天清夜归客皆为迷路人
上一篇:雀巢征文壮惊天地感泣鬼神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