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辽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分析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12-04

“十一五”辽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

东北讯( 孙鹏)

在1月17日召开的省政府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一五”以来我省居民收入规划指标如期超额实现,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广大群众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五年,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扎实的一步。

高度重视民生 城镇居民收入年均递增11.4%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出台惠民政策、实施惠民工程,使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使消费热点增多、消费质量全面提高,生活水平显着改善

2010年,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7713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递增1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超过

"十一五"规划的预期目标3713元,增速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以上,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3位,增速在省际间的排名比"十五"时期前移了5位。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6908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递增9.2%。农民纯收入总量超过“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1408元,扣除物价的实际增长速度是自“八五”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收入指标如期超额完成,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扎实的一步。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较重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更显难能可贵。

收入趋向多元化 惠民政策作用日益显现

“十一五”以来,我省连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调高社会保障标准等惠民增收举措,使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也得到较快增长,养老金、离退休金及社会救济收入成为拉动转移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在城镇,拉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收入来源多元化的趋向开始显现,构成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出现下降趋势,经营、财产性收入比例开始上升,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亮点。

在农村,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农民收入结构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工资性收入的增加、

实行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大和征地补偿金的作用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惠农举措,使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全省粮食年平均产量达到354亿斤,比“十五”期间增长12.5%。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以来,随着全省城乡人民收入的持续、普遍增长,我省居民消费结构也不断转型升级。五年来,全省城乡居民住房、家用轿车、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过去一些看似奢侈的消费,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食品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在我省城乡居民消费中下降明显。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比重由2005年的38.8%下降到35.1%,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支出比重为38.2%,比2005年下降3.5个百分点。

2010年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汽车9辆,比2005年增加7.8辆;175部,增加68部,电脑68台,增加35台;人均旅游支出达到553.9元,比2005年增长2.1倍,居民健身活动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3.2倍。

“十一五”是农村民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时期之一。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逐步从满足基本需求向追求享受和发展性转变,农村居民的居住面积和居住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十一五”的五年,城市在变,乡村在变,每个人的生活都在变。辽宁人的衣食住行更舒适也更便捷,百姓生活也更有滋味了。

(东北)

阳江哪家医院看白癜风镇江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吗商丘男科医院哪家好

鞍山有没有白癜风医院
沈阳医院妇科哪家医院好
盐城白癜风去哪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