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的创作的过程中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1-16
摘要:在古诗词的创作的过程中,其音调决不能老调常弹,应有新意新声,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 一首古诗词由许多字词的声音组成,字词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也就构成了诗的音调。
古诗词声音单元的组合主要受主题与音域美感规律的支配,因而中国古典诗歌有律句与拗句之分。符合规律则谐,违背规律则拗。谐者仿佛乐曲中的协和音程,使声情具引人入胜,充分发挥诗词的艺术魅力。而拗者则仿佛不协合音程,使人难以理解和谐进去的音韵。因而,古典诗词的平仄组合的音韵美的艺术引导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其音程协合与否,取决于两音间的距离。诗句谐拗的区别,也在于平仄的搭配。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平仄是字音声调的主要区别,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也可以形成节奏,但并不鲜明。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所造成的诗词音调的整体协调与和谐。在诗句之中平仄的区别主要不在声音的长短上,而在声音的高低上。可以说平仄律是借助有规律的抑扬变化,以造成音调的主题与优美的音域。
例如:《六州歌头》一百四十三字,前后阕各八平韵。又由于平韵外兼叶仄韵者,或同部平仄互叶,或平韵同部、仄韵随时变换,并能增强激壮声情,有繁弦急管、五音繁会之妙。要以平韵为主,仄韵为副,务使“玄黄律吕,各适物宜”耳。
所谓“平韵外兼叶仄韵”,是说除了押平声韵外,还在行文中兼押仄声韵,这当然是指“平仄韵”的,例如贺铸、韩元吉所作是也。从《六州歌头》这一词牌来说,历来文人最推崇贺铸之作,言:“贺词以东部之洪音韵配合之,词情遂与声情相称,而推为此调之杰作”,“张孝祥改用庚青部韵,虽仍骏发踔厉,不失为悲壮激烈之音。然较之贺词,已稍有不逮”,“迨乎韩元吉填此曲,改用支、微、齐韵,则转为凄调,萎而不振,非复激壮之音。”(见龙榆生《填词与选调》)这说明平仄主音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要么和时代的节拍主音相吻合,要么和自身的感情主音相激荡,才能使诗词的音韵流畅,按照古诗词固有的音律被动地填写诗词,多少是娇娆造作之声,昂然的生气缺少,可能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平仄之外,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词、叠韵词、同音词和象声词来求得音调的流畅与协调。双声调和叠韵词是由部分声音相同的字组成的词,声母相同的叫双声词。韵母相同时叫叠韵词,叠合同是声音完全相同的词。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叠的如两玉相叩,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宛转。”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铿锵、宛转,荡漾、促节的细微区别,虽未必尽然,但双声、叠韵的音乐效果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叠音词的效果也是一样,它们的音乐效果可以这样概括;即在一连串声音不同的字中,出现了声韵部分相同或完全相闹的两个邻近的字,从而强调了某一个声音以及由此声音所表达的情绪,铿锵的越发铿锵。婉转的益见婉转,荡漾的更加荡漾、促节的尤为促节。至于象声词则是模仿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构成的词,它只有象声的作用而不表示什么意义,象声词的效果在于直接传达客观世界的声音节奏。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双声、叠韵、叠音、象声,这类词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相当广泛。如“参差荇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用得恰当,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例如[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其中:芜为丛生的草。而“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写出了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因而,在古诗词的创作的过程中,其音调决不能老调常弹,应有新意新声,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
共 148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谈论古诗词知识,切入点很漂亮,抓住“音调”进行论述,给我们讲述了古诗词的专业知识,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对诗歌爱好者,是很有启迪意义的。文章开篇讲述了古诗词的韵律句式特点,然后从平仄、双声词和叠声词等角度具体论述了音调的形成特点和效果。论述清楚,举例和论述结合自然。好文!【:春雨阳光】
1楼文友:201 -0 -22 14:0 :04 谢春雨阳光按语与鉴赏,祝好!
2楼文友:201 -0 -22 21:17:48 文章选点很好,对诗词爱好者是有裨益的。 语文教师
楼文友:201 - 2 :59:41 行文严密的赏析篇章,给读者带来不小的思考,好文,支持一下!
乳腺癌初期容易治么武汉博仕肛肠医院预约挂号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预约挂号
上一篇:和醉春风暖
上一篇:1爱必须是两情相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