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斌文化的尊严最要紧的是醒着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9-12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近年来,作家创作势头强劲,其长篇小说《农历》、随笔集《寻找安详》及《〈弟子规〉到底说什么》等,干净纯粹而富有诗意,弥漫着浓郁自然和谐的气韵与温暖。同时,郭文斌还以一个作家独特的眼光和宽广的视角,解读现实社会中人们所面对的诸多问题,并以高度的感和使命感,关注国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成长的历程。郭文斌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地区,那里虽然土地贫瘠,却是一片精神的绿洲。那里的人们淡定乐观,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为作家的创作和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郭文斌作为银川市文联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其长篇小说《农历》在今年举办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中获得提名,于最后一轮投票中名列第七。他还先后荣获过“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奖项。而他与本报的这些一问一答,更碰撞出了许多充满 的思想火花。
【真幸福和真尊严在“醒”中】
:在《寻找安详》之后,您又写出了《〈弟子规〉到底说什么》,其实,在您的长篇小说《农历》中,也处处浸染着一种“寻找”的情绪和意味,那么,您想寻找的究竟是什么?
郭文斌:诚然,十余年来,我是一直在寻找,寻找什么呢?简单地说,是在寻找一条“回家”的路吧。我想大家也同样,只不过有些人是自觉的,有些人是不自觉的。如果说生命是旅行,那么“回家”便是必然。对于生命个体来讲,“回家”不但意味着归属,还意味着幸福、喜悦和安全。当然,它还是尊严。
:现在有人提倡“慢阅读和慢生活”,您认为快节奏给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何种影响?还有,经济上的“全球一体化”对各国或者各地域的文化造成了怎样的冲击?
郭文斌:提倡“慢”是对人的一种关怀,就文学来讲,我认为,只有回到心跳的速度,才有可能接近真理,因为那是“感动”的速度,感动只有在心灵同频共振的时候才能发生,为此,“慢”是归途,但也仅仅是归途,还不是“家”。文学的家在“静”里。真正打动读者的是“静”,因为它是生命的来处。对于作家来说,这个“静”和他用的手法没有关系,如果他的心是静的,那他即使写意,读者看到的也是静,如果他的心是闹的,即使他用工笔,读者看到的也是闹。生活也一样,一个心中有“大静”的人,他即使在奔忙中,也会享受静。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心回到“大静”,这又回到刚才我们探讨的主题——寻找。我的体会是,“忘我”是一条道路,那么如何才能“忘我”,答案是全然的奉献。我这样讲,有人就会问,我凭什么要全然的奉献?这就又回到安详逻辑中,安详逻辑告诉我们,只有全然地奉献,人才能从焦虑中摆脱出来,或者说,全然的奉献的背面本身就是“零焦虑”。那是什么呢?全然的喜悦。就是说,真正的利他,本身就是最好的利我,因为喜悦就在纯粹的利他中。而生命,就是为喜悦而来,除过喜悦,我们还要什么呢?
关于“全球一体化”,我觉得,它本身不存在善恶分别,关键是要看这个一体化是什么的一体化,如果是古人理解的大同社会,那一体化就是善,如果是道德沦丧、欲望膨胀、享受泛滥的一体化,那可能就是深渊。如果一个个文化自足体在一体化面前决堤,那么留在大地上的是一个个文化的空村、空巢、空壳,最后也许就是一片空白、苍白。所以,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更应该自觉维护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完整性,全球化只有与文化的多样性相辅相成,这个世界才是一个丰富、可爱、有趣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拙著《农历》之所以会得到一些读者的认可,大概正是因为它还是一个还没有被“一体化”的非常自足的喜悦系统,如果说其中有一体化的元素,那也是天地人的一体化,“天人合一”的一体化。
:如今每个城市都喜欢搞“幸福指数”的调查,您认为“幸福”最基本的内涵是什么?是房子车子等硬件设施?还是心灵的宁静以及发自心底的快乐?抑或其他?
郭文斌:在我看来,幸福的基本内涵是安详。从本质上来讲,它和房子车子没有关系,第欧根尼没有车子房子,但他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正如您讲的,它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快乐。提醒读者朋友留心一下“心底”这个词,心的“底”,换句话说,就是“心地”,就是说,它是一种自然生发力,就像大地,它本身具有生长力,真正的幸福正是从这个心灵的大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只要“春来”,就会“草自青”。这个“心地”,就是安详。
:您曾经和华一欣谈过何为现代人的痛苦这一话题,您认为怎样才能摆脱这些痛苦?一个人怎样活着才会使生命更具意义?
郭文斌:简单地说,现代人最大的痛苦是焦虑。焦虑从何而来?答案是患得患失。患得患失又从何而来?答案是“自我”,确切些说就是古人讲的“我执”。可见,消灭“我执”就成了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消灭“我执”?这就是《寻找安详》和《〈弟子规〉到底说什么》探讨的问题。
在我看来,摆脱痛苦和“有意义地活着”是一回事。而一个人要把生命变成意义,首先需要醒来。一个没有醒来的人,他所做的一切事,都有可能是错事。这就像一个迷路的人,他走得越快,可能离目标越远;这就像一个人在梦中拼命完成了一件天大的工程,但是梦醒之后,全是懊丧。如果我们稍稍知道一些醒来的常识,就会发现,醒来的过程就是痛苦消失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讨论,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先让自己醒来,再把他人唤醒。因此,经典有言,你给别人一块像须弥山那样大的金块,还不如给他一句唤醒他灵魂的话更值钱,因为真幸福和真尊严在“醒”中。
【传统文化就像母乳之于婴儿】
:现在有些人,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极端漠视,甚至破坏,而另一方面,又急功近利,通吃祖宗,也即所谓的“文化啃老”,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乃至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郭文斌:极端漠视甚至破坏传统是一个人没有福气的表现,也是没有“醒来”的表现。现在,也有不少人对传统有误解,在我看来,传统不是别的,它只不过是古人早我们一步发现的真理。就像母乳之于婴儿,就像大地之于庄稼。请问,一个婴儿拒绝母乳,一粒种子拒绝大地,意味着什么?
相对于破坏传统,“文化啃老”要好一些,因为毕竟他还是要学点文化,学点传统,通过传统文化来达到他的目的。但“啃”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不肖”,这个“不肖”并非是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有可能只是一种利用,从而断章取义、篡改传统,来达到他赚钱的目的。一个孝子,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祖宗基业才是。因此,传承传统,发扬传统,本身就是孝道,是养父母之志,是在养父母之身之心之上的大孝。当然,古人在此之上,还讲至孝,那就是养父母之慧,就是在我们醒来的同时,也让父母醒来。
如何更好地保护乃至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我在《〈弟子规〉到底说什么》一书的后半部分,分六个章节做了分享。
:您认为在当今这个纷繁的时代,知识分子应该如何承担自己的社会?
郭文斌:按理说,时代越纷繁,越多元,知识分子应该越有用武之地,还是那句老话,在人们需要灯的时候,知识分子首先要把自己手中的火种点燃,然后才能点燃他人,照亮他人。因此,关键还是要知识分子自己首先醒来,然后才能按照醒者的清晰逻辑,心怀敬畏和良知,服务于社会。否则,他的任何言论,都可能是一种乱上添乱,就像梦游者给梦游者带路,结果是两倍的梦游。
而知识分子的醒来,要比非知识分子难得多,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傲慢和偏见。对于安详来讲,傲慢和偏见是最大的两条拦路虎。我不敢说自己是知识分子,但我深受过傲慢和偏见的危害。为了消除这两种习气,我用了很长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仍然不敢说已经把它们消除了。检验是否已经消除掉了这两种习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是否能够认同《弟子规》等传统训蒙养正读本,并老老实实地依教奉行。一个人只有消除了傲慢和偏见,他才能回到根本性,才能懂得如何使真理之树枝繁叶茂,以之福荫社会,庇荫苍生,因为根本性是精气神的源头所在,当然也就是生命力所在。这也就是我为何要在《〈弟子规〉到底说什么》的第一部分探讨“根的教育”的原因。
【幸福就是我们“本身”】
:我看到,在《〈弟子规〉到底说什么》一书中,您差不多用一半的篇幅讲实践《弟子规》的六个原则,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郭文斌:一个理论,如果我们不去实践,它永远只是一个理论,和我们的生命没有任何关系。《弟子规》是一个非常好的药方,但只有在我们依此用药之后,才会产生作用,否则,它只是一个药方而已。因此,面对那些对《弟子规》说三道四的人,我会先问他们一句,您实践过吗?如果没有实践过,那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我也建议一些开《弟子规》课的学校,背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落实,否则,你还不如让同学们去背“四书五经”呢。但在现代社会如何实践,人们非常茫然,因为现代社会人们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包括我个人,也一时找不到学用《弟子规》的方法论,这六个原则,就是我这些年学用的一些心得体会。
:那么,您说的安详与《弟子规》又有什么内在关系呢?
郭文斌:关系紧密。如果一个人向外寻找幸福,生生世世也找不到幸福。中华民族的古传统是向“内”寻找幸福,因为幸福就是我们“本身”,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向“外”看,那束天生的打量幸福的目光已经永久睡眠。正因为这种向“内”寻找幸福的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和灿烂,也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基本的社会稳定和安宁。现代人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是,本身开着幸福的车子却满世界寻找幸福,最后把车子都开坏了,最终却和幸福擦肩而过。当一个人内心存有安详,仅仅从一餐一饮、半丝半缕中,就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否则,即使他拥有世界,也可能和幸福无缘。因此,安详既能给富人提供心灵着陆,又能给穷人提供心灵温暖。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推行《弟子规》的意义所在。《弟子规》 60句,11 件事,本质上是给我们提供了11 个走向安详的入口。
几年的实践证明,“安详”的确对人具有不错的“改变”作用。在安详的影响下,不少问题学生得以改变,不少问题家庭得以改变,不少心灵疾患得以消除,为此,《寻找安详》等相关书籍被不少单位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读本,被一些学校列为重点课外阅读书目。
宝宝感冒症状有哪些
宝宝感冒发热是什么原因
宝宝鼻塞流鼻涕打喷嚏
悦而维生素D3滴剂好吗灯盏花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千金益母颗粒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