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温馨岁月征文生日随想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8-16
摘要:明天是农历三月十六,我四十八岁的生日,自己不说,没有人知道的。因为自己也确实从没有过过生日。农历三月十六,这一天也是五四青年节,这是多么巧合的日子。我这个年纪了还和青年两个字扯上了关系,真是幸运。青年节,每年都过,生日也每年都来,混着混着风尘仆仆,走着走着,满脸沧桑。
其实,人每天活的就是一种心情。生活的风景总有千千万万,或繁芜,或粗俗,或唯美,或单调,或恬然,或枯燥,或多彩多姿,或索然无味,等等,都和我们的心情有关。只要你把一切看淡了,学会心平气和了,凡事也就不那么躁动和厌倦了。乡村有乡村的风景,城市有城市的快乐。只要我们活着有个好心情,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把人间大爱延续传承,你的日子就是幸福的!快乐的,开心的!-----题记。
有很多个时候,很想一个人在某一个星星漫天的夜晚,独自坐在老槐树下,吸允这槐花的清香,享受着夜晚凉爽的微风拂面,然后,再喝一口家乡的小烧,有些微醉,有些甜美,有一些感伤逝去华年,再把自己沉浸在曾经的一个过往里,回味着那些经历过的往事。然后,找一个感情的发泄口,静静地对自己说:“今天又是你的生日,你看,你都快老了啊?这个生日要是能跳过去,不过多好!每一天都让时间静止,别再往五十奔了,那样,你真的就快搭上老人班的航母舰了。”
就算独醉不醒,时间的指针也不会因为你的感慨而停止。明天是农历三月十六,我四十八岁的生日,自己不说,没有人知道的。因为自己也确实从没有过过生日。农历三月十六,这一天也是五四青年节,这是多么巧合的日子。我这个年纪了还和青年两个字扯上了关系,真是幸运。青年节,每年都过,生日也每年都来,混着混着风尘仆仆,走着走着,满脸沧桑。
【一】
我们这些不算孝子贤孙们却给奶奶婆过了好多个生日,还没过那最后一道八十三岁的坎,奶奶婆就走了。公公和婆婆也开始过完“七十三,串一串”的生日了。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龄段过生日,子女们必须要买大鲤鱼的。传说鲤鱼跳龙门是指才子高中,也是指老人们吃了鲤鱼,就会穿过病痛的劫难,是最好的生日礼物。而这两个年龄段对于老人来说,是最不吉利的。谁要是闯过这两道坎儿,谁就会长命百岁。奶奶婆没活到八十四,就因病去世。
但公公和婆婆明年就该过“七十六,吃块肉”的生日了。据说,七十六,吃块肉。意思就说当儿女们给七十六岁的父母买了肉,吃过之后就万事大吉,一切顺利,所有的病痛也会无影无踪。这都是乡下的老辈传说,管不管用谁都明白。但总不妨碍儿女们名正言顺地花钱孝顺一番。
我对这些讲究都不信,但也依旧遵循着乡间的习俗,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走下去。公公婆婆的今天,就是自己明天啊。
如果这一切没有发生,是不是世界还那么安静?如果距离可以衡量,是不是就有无数定期的约定?如果没有如果,追忆成殇也是美丽得使人忧愁的幸福日子。
刚结婚那年,奶奶婆就已经七十岁了。奶奶婆小脚,肥肥的搭档棉裤整天裹着扎腿带子,前门牙也早就脱落了。塌瘪的嘴唇布满了核桃纹,说话嘴角直漏风。奶奶婆的小脚很有特点,大母脚趾特别大特别粗壮,其余的四个小脚趾根本就看不见,被大拇脚指压在了脚心,真不知道奶奶婆走路的时候,会不会痛?偏偏她是家里的当家人,走路岗荡岗荡的,就是能干活。奶奶婆从来不守着家人洗脚,好像怕别人看见似的。
有一次,我去奶奶婆屋里拿东西,碰巧看见了奶奶婆的小脚真面目。当时我都吓呆了:天,这脚丫子整个都已经变了形,你说,奶奶得要忍受怎样的苦痛啊?那天,奶奶还不好意思,赶紧把脚丫子藏进被窝。我对奶奶说:“奶奶,您疼吗?”“咋不疼?没办法,都七十年了,习惯了。那时的人都憨,俺娘在俺三岁时,就开始给俺裹脚了。不裹脚丫子,嫁不出去啊?”看着奶奶的小脚,我很难受。这么多年,奶奶咋熬过来的?老辈子的人确实够憨!
那些年,村里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几乎全是裹脚。她们一样要去地里干活,要走很远的路。还要带孩子,做家务,喂牲灵拾柴草。晚上点上油灯,搬出纺车子嗡嗡地纺棉花,织布,或者做针线。这一辈子,奶奶这一代人受尽了苦,吃够了罪,还没享受生活和家庭的温馨呢,转眼头发就白了,牙齿掉光了,走路也慢了,像家里的那盏从不知疲倦的老油灯,就快拷干了。
奶奶婆是全家人的宝贝,她已经七十了,还在为家里事操心,还不时闲,不是给重孙子做棉衣,就是给孙子媳妇们用高粱秸秆纳盛干粮的碟筐。奶奶纳的碟筐精致,细密,扎实,好看还实用,我们都很喜欢,弄得我和大嫂家里墙上,橱柜,都是。后来实在都没地方放了,才算完事,奶奶就这样喜欢忙碌,从来不舍得闲一会。那种手编的碟筐今天早就失传了,年轻一辈的都用超市里买的塑料用品,谁还会编织啊?也没有人愿意学了。
手工制品可要比塑料的强一百倍,一千倍,那时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编织,还有用棒子皮做的小孩鞋,雪天穿着又暖和又不潮湿,绣上花鸟鱼虫的图案,真是经济实惠又有抵抗寒冷的作用。可惜,这样的好手艺,以后也恐怕要失传了。有时候,我就想,这么好的手艺活咋就没人给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以后,恐怕老祖宗的这些家庭编织手艺真的要被我们这一代人给遗忘了。
我爱人是家里的最小,等我们结婚之后,奶奶婆就彻底清静了。她再也不用操心操肺地张罗孙子的婚姻大事。按理说,很应该享受一下幸福的晚年。于是,尽管那时我们还很穷,但大家伙都同意,从今天开始,每年给奶奶过一次生日。
奶奶是个苦命女人,自从二十几岁就开始守寡,那时候,爷爷被国民党抓去做了壮丁,被人打死在战场。奶奶哭得死去活来,看着三岁的儿子和几个月大的女儿,从此孤零零地苦度日月,心都碎了。在一九四五年,中国还没解放,人们还都处在封建社会的思想,禁锢着尤其女人的心。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余毒根深蒂固在乡间蔓延。
年轻的奶奶早已背上反动派的成帽子,更不敢越雷池一步,把眼泪往肚里咽,艰难地拉扯一双儿女,走到今天。吃过的苦,受过的罪,能写几部书,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许多。所以,直到今天,儿孙满堂,奶奶婆仍是这个家的最高掌柜,大当家的。我们包括公婆,事事都依着奶奶,从没有人敢驳逆顶撞,都特别尊重她老人家。奶奶不矫情,越对她敬重,她越和蔼可亲,从不打骂儿孙。尤其疼爱重孙子们。奶奶有啥好吃的,必须先紧着第四辈的小家伙们吃,剩下才是自己的。有时好吃的不多,她干脆不吃,都留给我和大嫂家的孩子们。
所以,我和嫂子都特别喜欢奶奶婆,都喜欢和她这个勤快,善良的老人在一起说话拉呱。我喜欢听奶奶唠叨她的过去,奶奶也经常好奇地打听啥叫奔小康?啥叫歌厅卡拉ok等等。八十年代末,村里还没有一部,更没有,但家里有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每到晚上,我们一家人就坐在一起看电视。奶奶最喜欢看《渴望》。她说大成心眼真好。但她害怕看里面抄王户生家的场面,奶奶的家原本就够贫困的,可是爷爷是反动派的兵,奶奶家曾多次被翻过,被抄家。奶奶说她恨死四人帮了。我们都笑着安慰奶奶:“没事啦,以后这样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
奶奶婆七十了,我和嫂子商量,咱也给她老人家过一次生日吧。奶奶婆唯一的女儿远嫁黑龙江,好多年都没回来了。奶奶心里想女儿,嘴上从来不说。我和嫂子都想替姑姑孝顺奶奶婆。当时我们家的日子刚刚够温饱,男人们一年到头的干活,也只是拿回家几百元。婆婆听说我和嫂子要给奶奶婆过生日,就说:“你们有心,愿意过就过吧。俺也想给你奶奶买点啥,可俺不当家,手里也没钱,没你们好福气,娶进门都个人当家。”
我和嫂子心里明白,婆婆小气鬼,不舍得让我们花钱。但她说的话倒是真的。婆婆只管干活,从不管一分钱,都是奶奶掌握大权的。我和嫂子就不同了,结了婚,我们就分开单过,自然老公挣回家的钱也由我们管理。嫂子和我说:“咱们平时少花点,奶奶爱吃豆腐炖鱼和红烧五花肉。咱俩一人买一样吧。”我说:“行,就这样了。”
第一次过生日,奶奶异常兴奋。那天,奶奶亲自下厨,做了红烧肉和土豆炖鱼,然后,还炒了几个小菜,做了满满一桌子。在奶奶的指使下,全家人一个都不许落下,十口之家坐满了一大桌子。明明是奶奶过生日,可她能吃多少?还不都让我们这些牙口好点的吃了。但奶奶高兴,一家人高兴,还惹来邻居们羡慕不已。在那个时候,农村对于过生日还很陌生,几乎没有。在他们眼里,那是城里人的新鲜玩意,是城里有钱人的享受。但是,奶奶婆的生日没有蛋糕,那时候根本买不到。
我清楚地记得奶奶婆的第一个生日那天,大家伙正在兴头上,我的一岁半儿子非得要老奶奶婆抱着把尿,爱人气急了,上去就是一巴掌,惹得小家伙哇哇直哭。奶奶生气了,狠狠地瞪了我爱人一眼说:“孩子找俺,那是待见俺,你再打孩子俺就打你。”然后,接过孩子,一边把尿一边哄着说:“俺地小儿来,尿啦啦,一尿尿到外婆家,外婆看见笑哈哈。尿啦啦,啦啦啦啦……”听见奶奶诙谐的口头禅,我们都哄堂大笑了。那场景真的很温馨。吃完饭后,奶奶拉着重孙子的手,继续她发明口头语:“簺箩箩,磨面面,蒸馍馍。蒸出馍馍给谁吃,给俺的大孙子吃……”
【二】
说起生日两个字,我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的。我的父母都是苦命人,自小都是家庭贫苦出身,却在土改期间被人冤枉,背上了地主成分的称号。这一背就是几十年,以致连累我们兄妹几个在七十年代上学时还抬不起头,学籍里的成分始终让我们感觉低人一等,没有贫下中农的子女光荣。一个大字不识的父母更不知道狼外婆和白雪公主与七矮人是谁?但邻居大凤的母亲就知道。她妈是知青,有文化,经常给我们讲故事。有很多时候,我都做梦希望自己变成大凤家的妹妹,有那样一个装满故事的妈妈多好?
也因为父母的成分问题,老师总是不待见的。不管你学习多好,那个象征荣誉的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的班干部标志,永远也戴不在成分有问题的学生胳膊上。人家大凤从一道杠一直升到三道杠,老人物了,总在我面前显摆。为了那个三道杠杠,我哭了好多次,最后才明白,再努力也白搭,地主崽子永远也不会做班干部,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还有我的大哥,已经考上民办教师,成绩位居榜首。然而,也因为调查时,成分问题被撤销教师资格。十八岁的大哥在家里哭了好几天,不知怎地,我们这些儿女,或多或少的都有点恨父亲母亲,哪里想过去关心他们?
父亲母亲也因为成分不好,还是文盲,在生产队里任由生产队长喝东吆西,人五人六地随意指使。干活始终都是最累最脏的,而且工分还最低,父母因为成份不好,每天都是唯唯诺诺的,一副没有骨头的低三下气相。家里每年都是闹春荒,一到春天,就断粮,地里的冻土豆子就成了家里唯一可以果腹的东西。每每想起那个年月,我还会不自主地流下眼泪,那日子,真的心酸。真不知道,一直低头过日子的父亲母亲是靠着怎样的毅力,才把我们兄妹四个拉扯长大。到了八十年代,土地开始承包到户,日子才开始渐渐地好转,由村里的下等户直线上升为中等户。扣在家人头上几十年的地主帽子也摘除了,我们这些个儿女都相继成家,个人过起来个人的小日子。
一直到九六年,那时我家的日子开始有了几千元的存款,我们兄妹几个从四面八方赶回家,再次团聚时,也许是心血来潮,忽然想提议也给咱自己的父母过回生日吧?
我在婆婆家时,奶奶婆去世之后,每年都不忘给公婆过生日。自然,买蛋糕的是小姑,买酒买肉菜卖衣服等等是我和大嫂的,然后小姑一家和我们妯娌两家的人全部到齐,十几口子,加上公婆,也和当年给奶奶婆过生日一样,围坐在一起,分吃蛋糕和分享公婆的喜寿面。看着公婆幸福得合不拢嘴,看着儿女们都在长大,那场景真的很开心很愉悦!
而我们却从没有给自己的亲爹亲妈过一次生日。现在我们哥几个四分五裂的哪地方都有,都离开了家乡。家里就剩下两位老人家孤单相伴。难得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在春节时一起赶回老家。于是大家伙商量,父母年纪大了,吃了太多的苦。如今咱们都好过了,也应该给父母过回生日吧?我们几个这么多年了都习惯于父母的关心,还从没想过问问父母的生日,好像才想起关心父母有些迟了,一种愧疚和羞愧涌入心头,作为儿女,真的不算称职,对父母的关心确实太少了。大家都同意,当问起父母是哪天的生日时,大哥二哥摇头,都说不知道。我和妹妹更是云里雾里的懵门,以前从没问过,现在谁都不知道。可我们四个兄妹,小的时候,每年父母每年都给我们过生日。不管是谁的生日,母亲都会同时煮好四个鹅蛋,一人一个大鹅蛋,不偏不向,也不用眼馋看着一个人吃,特别均匀。但是父母自己却连牙祭都不舍得打,那可是父母都舍不得吃用来换钱贴补家用的宝贝。
我问父亲母亲他们的生日是哪一天时,父亲和母亲几乎同时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谁知道自己是哪一天生日?那时候吃饭都是问题,人人成了饿不死的瞎家鸟,能活着就不错了,谁还记得生日啊?老辈子的人都傻瓜,谁记得也不会说给子女的。”“哦,原来爷爷奶奶没告诉你们。那咱家的户口本上算数不?”“那都是生产队长瞎填的,都不真。”父母都说:“过啥生日?看你们一个个有两钱紧得瑟,买这么多好吃的就行了,就当给俺们过生日了。”
共 699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本文描述了三段或心酸或温馨的生日前后背景,分别由奶婆婆、父母、及作者自己的生日构成。奶婆婆是个小脚,从年轻时起就担负了养家的重任,老人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是个值得后辈尊敬的奶奶,晚辈们为她过了几个生日,让老人很高兴,让家庭也分外融洽、和谐;想为父母过生日,却不知父母的生日,只因为他们背负了地主成分的骂名,一辈子抬不起头,让子女也受到牵连,让子女有些怨怼。但特殊年代里,这样的情况又怎能怪憨厚老实的父母,父母的爱一直跟随陪伴着孩子们成长,终于,让子女也认识到了,并决定弥补,然而,只陪伴他们度过了几个生日,父母就相继去世,这样的遗憾是让人无法释怀的;作者自己的生日里,真切体会了亲情的可贵,子女的孝顺,幸福溢满了心田。中华是文明古国,是讲究孝道的。本文的作者通过几段具体事例来阐述一个明确的主题,关于孝道,就是要一辈辈传承下来,所谓上行下效,就是这个道理,对长辈孝顺,子女也会跟着学。散文语言流畅、叙事生动、笔法细腻、围绕着生日这个话题为读者铺开一幅幅生动的场景,细致地描述了长辈的不易,也给读者留下深深的思考。感谢雪落黄河边老师投稿绿野,绿野有你更精彩,期待佳作不断!问好!【 浅念一夕】【江山部·精品推荐15051 0018】
1楼文友: 19:54:4 第一次给雪落老师,不到位之处多多包涵。不知道姐姐刚刚过了生日,在这里送上迟到的祝福,祝福生命之树长青,祝愿笔健文丰,多出佳作!遥握!
回复1楼文友: 20:29: 1 谢谢一夕妹妹精彩解读!敬茶!
2楼文友: 20:02:55 浓浓的亲情,芳香迷人;甜蜜的爱情,回味悠长.欣赏老师美文,学习老师,问好老师,祝福老师佳作不断,健康平安幸福每一天。
回复2楼文友: 20:29:58 谢谢鹦鹉文友热心跟评!
楼文友: 01: 6:51 雪落姐,深夜醒了,难以入睡,来这里有又读到你的文章了。从奶奶婆、自己的父母到自己本人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三份不同的生日感受。可读到的全是相同的温暖和感动,一个幸福温暖的大家庭实实在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直喜欢读雪姐的文字,那鲜活的烟火味道,乡土气息仿佛这些故事就在自己身边,那个从东北老家嫁到山东的雪落姐就是自己的邻居。深深地祝福雪落姐,祝你每一天都开开心心的。
回复 楼文友: 20: :1 老刘,真的很感谢一路有你!
4楼文友: 16:50:58 一看姐姐的文字就会流泪!我不让姐姐老去,
回复4楼文友: 20: 4:21 薇儿谢谢你!咱们的活计都很多,注意休息
5楼文友: 18: 8: 2 温馨的生日!祝生日快乐!
回复5楼文友: 20: 5:1 谢谢朋友赏读!也祝您快乐!
6楼文友: 18: 9:11 迟到的祝福,同样的真诚!
7楼文友: 00:00:09 好文字,充盈着浓郁的情感.感人!迟到的生日祝福.生日快乐! 于夜,独品江南暗香的浮动
回复7楼文友: 1 :54:19 谢谢醉爱老师!
8楼文友: 1 :52:48 姐姐,俺总喜欢读你的文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幸福,让人心生羡慕与感动。
问好!祝安! 欢迎关注公众号:荷香文苑(ID:hexiangwenyuan8899
回复8楼文友: 22:50:27 雨儿妹妹,谢谢你!
9楼文友: 21:46:45 好温馨呀!小时候再穷,过生日父母会弄两鸡蛋,可是自己从没有给父母过生日,非常愧疚。 热血走江山,冷眼观天涯。
回复9楼文友: 21:15: 4 远近,谢谢你一路关注!
金水宝的功效
肾虚腰酸怎么调理
肾炎冶疗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使用方法什么是云南省特色植物药
云南生物谷药业灯盏花系列
上一篇:荷塘PK大奖赛见证农村变迁散文
上一篇:李星柳青文学遗产的继承弘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