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慨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2-23
摘要:故事梗慨:古话说,养儿防老。爷爷子孙满堂,他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五个孙子,老了尽管有医保,可是由于儿子儿媳们不愿承担那住院门槛费和其他报销不掉的费用而不给老人医治,以致病情加重,最后没人伺候被送往养老院,几个儿子儿媳甚至以各种借口连看都不去看一眼。老人最后交代要吃儿子们做的饭菜,为的是不做饿死鬼去投胎,灵堂桌子上四碗倒头饭让此剧升华,极具讽刺和教育警醒意义。 春天 爷爷家
堂间连着厨房,堂间一个四方桌子,旁边一个长条木头椅子,四方桌子对面一个大屁股电视机。
电视机旁一个竹子折叠椅。
爷爷坐在折叠椅上,强子在背后帮爷爷挠痒,爷爷嘴巴龇着。姑姑在洗碗。奶奶扫地。
爷爷:“强子给我挠痒真舒服。就不知道不能动的时候还有没有人给我挠痒了?”
强子:“爷爷,那我以后天天给您挠痒好吗?”
爷爷:“嗯,好。”
姑姑:“爸爸,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放心,这么多儿子老了还用愁吗?”
奶奶:“就是。”
爷爷笑笑。
镜头推出片名《养和痒》以及演职员表。
(人物按出场先后为序,年龄为首次出场年龄)
强子:男孩,10岁左右。
爷爷:72岁左右,瘦削,高个。
姑姑:五十岁左右。
爸爸:强子爸爸, 8岁左右,高个,微胖。
妈妈:强子妈妈, 7岁左右,漂亮。
大娘、二娘、三娘,奶奶,大伯、二伯、三伯,废品站老板,四个孙女,男医生,保姆,养老院的服务人员,甲、乙女邻居。
端午节
爷爷家
奶奶坐在四方桌子边,带着老花镜拿着一件衣服在强子的身上比划着,大娘手里织着毛衣,二娘磕着瓜子,三娘坐在椅子上看电视,妈妈和爸爸坐在长椅子上看电视,姑姑在洗碗。爷爷在拖地。
大娘眼睛斜着奶奶:“还是带茶壶把子的吃香、值钱啊。”
二娘捂嘴笑:“那是自然。从小到大跟爷爷奶奶寸步不离,就差没给奶给强子吃了。”
三娘:“谁让我们三个没本事生出一个带把的呢。”
妈妈伸手拍打沙发扶手:“哪来这么多苍蝇,烦人。”
爷爷直起腰,对大娘看看,与奶奶目光对视,两人笑笑。
姑姑放下手中的碗:“怪只怪那时爷爷奶奶还要奔生活,没法子……”
爸爸拍着胸脯,“以后爸妈老了我来养。”
爸爸说完这句话,眼睛对妈妈偷偷地斜了一眼。
强子在一边做鬼脸。
大娘:“亏你会吹大牛。”
二娘:“吹牛不交税。”
三娘:“他们有退休工资用不着你来养。”
强子的家
客厅里,一排软沙发,沙发前面一挂壁式的彩电。爸爸躺着看电视,妈妈手削着苹果,强子看画书。
妈妈:“哼,我儿子给你们家延续香火,是顶门头子的,把他带大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你没看人家的爷爷一直将孙子供上大学,带大有什么稀奇的?养什么养?以后少给我充大头!”
爸爸:“算我放了一个不臭的屁总行了吧?”
妈妈:“这还差不多!”
强子捂着嘴笑。
妈妈用手佯装要打强子,强子低头躲过。
端午节后
爷爷家
爷爷家门口搭着灵棚,灵棚中央放着奶奶的画像。
爷爷默然的坐着,神色凄凉
儿子媳妇并排跪在遗像两边。
姑姑跪在奶奶遗像前边烧纸边哭。
爷爷:“你们也不要伤心了,这飞来的灾祸谁也预料不到,只该命当如此。”
大娘用胳膊捣捣大伯。
大伯:“爸爸,妈妈这突然间走了,你老一个人就搬到我那住吧。”
二伯二娘三伯三娘各自冷笑。
二娘:“大哥,你工作太忙,老爷子还是到我那去。”
三娘:“我家房子宽敞,还是到我家去好。”
妈妈冷笑。
画外音妈妈的声音:哼!老爷子要是没工资看你们那个要他去?
爷爷:“你们的孝心我知道,我现在还能动,身体还好,我就不麻烦你们了。等到哪天不能动了,再讲吧。”
夏天的早上
爷爷在马路上捡起一个易拉罐。
春天的中午
爷爷背着大蛇皮袋,在小巷里拣起一片纸壳子。
冬天的下午
爷爷背着一捆废品在收购站的磅秤上秤,接过老板给的钱。
收废品老板:“老爷子,听说你退休工资有一两千,还捡什么破烂哦?”
爷爷:“呵呵,给子孙们攒一个是一个。”
收废品老板笑:“这老爷子,想不开,姓‘下’。”
春节
爷爷的家 堂间
桌子上放着五个红包。
几个孙女和强子分别拿红包。
强子:“十张一百元哎,爷爷,你哪来这么多钱呀?”
几个孙女分别抽开钱包里的钱。
春节
爷爷家 堂间
桌子上放着五个红包。
强子和四个孙女拿红包。
孙女抽出红包里的钱
强子抽出钱数:“哇,今年十五张哎!”
几个孙女对钱做飞吻状。
几年后
晚上,强子的家 厨房
一家人正围在厨房的桌子上吃饭。
妈妈:“你放学的时候要从爷爷那里过,多看看他。把你爷爷哄开心了有你的好处。”
强子:“嗨,我和爷爷是什么感情,还用得着你来叮嘱?爷爷经常要我给他挠背心后的痒痒呢!爷爷说:‘我孙子挠痒真舒服’。”
妈妈:“我的宝贝儿子哎,好好给你爷爷挠痒痒,他一高兴,口袋里的钱就会掏出来给你。爷爷一人过日子,钱用不掉,你平常需要买什么东西只管朝爷爷开口。”
强子:“爷爷省下的钱过年的时候不是都给了我们吗?”
妈妈:“傻货,你以为他全部给了你们吗?”
爸爸:“你这人真是的,得福不锅(太贪的意思),老爷子够节省的了。你要老爷子把颈子扎起来不吃?”
妈妈拿眼横着爸爸:“哼,你知道个屁,你没听你儿子说,你姐姐经常去他那里吗?老爷子肯定会暗地塞钱给你姐姐的,把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肥水还不流外人田呢,你儿子好歹是他唯一的孙子。”
强子:“妈妈,我每次看见大姑是在爷爷那里帮他洗衣做事的。”
妈妈:“你大姑还不是哄老爷子的那两个钱,就像你给你爷爷挠痒一样。不然她那么好人?”
强子:“那你去给爷爷洗衣服去呀!”
爸爸:“就是,说来惭愧,你们几个做媳妇的,给钱的时候手伸得比谁都长,做事的时候猫影子都见不到一个。你说你们帮老爷子做过什么吗?”
妈妈:“你这话就说得奇怪了,都说长嫂为母,长哥为父,上面有大姐和三个哥哥嫂子,要操心也轮不到我来。你瞎操的哪门子心?真多嘴!”
妈妈将手中的抹布狠狠地砸向爸爸的脸。
爸爸拿着抹布去厨房洗碗。
中午,强子的家 客厅
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爸爸在厨房炒菜。强子进门将书包往沙发上一放。
强子:“明天放假,后天学校要组织郊游,老师要我们交一百元钱。”
妈妈脸一沉:“没有!”
爸爸在一边急了:“儿子正当开销,你不会不给吧?又不是我找你要钱买香烟抽你说没有。”
妈妈:“强子,妈妈这个月刚买了一条金项链,把以前的积蓄都用完了,正愁这个月的生活费紧张呢。你先去找爷爷借伍佰元。”强子一脸迷惑:“老师说,郊游只要交一百元就成,不要那么多。”
妈妈笑:“又傻了不是,你去多借一点,也好帮帮老妈,我们是借他的,又不是不还。”
爸爸:“你借过多少回钱,还过一次吗?”
妈妈狠狠地瞪着爸爸:“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赶紧炒你的菜去,不要在这凑热闹。我的肚子都饿瘪了。”
爸爸伸了伸舌头,赶紧闪到一边去了。
爷爷家
姑姑正在卫生间洗被子,爷爷坐在堂间折叠椅中。
强子:“爷爷。”
爷爷:“哎,今天不上学?”
强子:“明天老师组织我们去白云洞游玩,今天不上课。”
姑姑站在卫生间门口,擦着手上的水。
姑姑:“小强,听说你们学校要组织到白云洞游玩是吧?”
强子:“嗯。”
姑姑:“钱够了吗?姑姑再给你五十元吧。”
姑姑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元钱,递给强子,强子推辞。
爷爷:“强子,要多少钱我给你。来,我这有一百五十元,到白云洞应该绰绰有余。”
强子:“我只要一百元。”
爷爷:“都拿着吧,爷爷能有钱给孙子用,说明爷爷还有用。”
强子:“爷爷,等我长大挣钱了一定加倍孝敬你。”
爷爷满脸的皱纹舒展开了。
爷爷:“爷爷就是怕等不到那天咯。”
强子将爷爷的臂膀搂着:“爷爷会活100岁的。”
爷爷:“那不成了老妖怪了。”
强子家 客厅
强子交给妈妈五十元,妈妈用审视的目光看着强子。
强子:“妈妈,爷爷看样子身体不太好,你去看看他吧!大姑身体不好,还去帮爷爷做事。”
妈妈:“由你做代表去不就行了吗?妈妈身体也不好,你又不是没看见,家里大部分事都是你爸爸在做,不就是因为妈妈身体不好吗?”
强子欲言又止。
强子家 厨房
强子、爸爸妈妈正在吃饭。爸爸的手机响了。
爸爸打开手机,传来大姑的声音:“老五,爸爸看样子不太好,你快点来,我们一道将爸爸弄到医院去看一下。”
爸爸:“哎,我马上就到。”
强子:“爸爸,我也要去。”
爸爸:“嗯,快点。”
爷爷家 堂间
爷爷坐在折叠椅上,两眼暗淡无光,黏黏的口水挂在胸前很长。姑姑和爸爸急忙将爷爷弄上出租车。
医院急诊室
男医生:“老爷子是严重的脑梗阻,下半身已经瘫痪,要住院治疗。”
姑姑打电话。
不一会,大伯、二伯、三伯、大娘、二娘三娘来到医院。
姑姑:“你们都在这,现在老爷子突发脑梗阻,下身已经瘫痪,需要住院治疗。他虽然有医保,但现在需要交入院门槛费,我们姊妹几个每人先拿五百元出来。”
大娘:“这时想起我们做媳妇的啦,哎,就当我们前世没做好事欠老爷子的。”
二娘:“拿就拿呗,讲那么多干嘛?”
三娘:“就是。”
妈妈眼睛斜着姑姑:“老爷子每个月将近两千元的工资也不知道他怎么花的?生病了还要我们拿钱,真是的!”
强子:“妈妈,你忘了爷爷过年给我们每个孙子一千五百元啦?”
妈妈:“去!到一边去。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大人不言,小人不语,一点都没规矩,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姑姑搂过强子,欲言又止。
病房里
男医生拿过来一张单子:“今天是老爷子住院的第十二天,账面上你们已经欠费了,要续交钱了。”
姑姑打电话。
大娘二娘三娘来到病房。
大娘:“上次我们每人拿的伍佰元这么快就用完了吗?在医院里可不能讲排场顿顿吃好的了。”
姑姑:“是这样的,住医院治疗,虽然是90%报销,但那10%加上不能报销的费用还要大家均摊。另外在医院我和爸爸吃的伙食都是我在家里带来的,没花大家一分钱的,这里我都有记录的。”
二娘:“大嫂你也是,这时候你还算那小帐?最主要的是这偏瘫一会两会恐怕也治不好,这住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再说了我们也没工夫来回往医院跑,干脆请个保姆将老爷子弄回家吃药伺候算了。”
大娘三娘附和:“就是。”
这时只见爷爷往床下翻滚。姑姑急忙上前拉住爷爷。
姑姑问:“是不是要小便?”
爷爷口词不清:“我要回家!”
三娘:“他自己要回家,看样子也不会配合治疗,住了也是白住!干脆弄回家得了。”
姑姑含着泪水给爷爷办了出院手续。
爷爷家 房间
房间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 爷爷睡在双人床上
夜里。保姆趴在爷爷床边,爷爷用手敲床头板响,保姆赶紧站起来,把爷爷抱到便桶上。
保姆刚躺下,爷爷敲床板。
保姆起来帮爷爷换尿片。
早上,
保姆帮爷爷穿衣服,爷爷哎哟叫着。
姑姑推门进来,帮忙。
保姆:“大姐,我实在干不下来,你另外请人吧。”
姑姑:“让你辛苦了。”
保姆:“老爷子太磨人。”
姑姑打电话。
大娘二娘三娘强子妈妈强子陆续到爷爷家。
大娘:“依我之见,干脆将老爷子送养老院得了,省得反复请保姆的麻烦,另外到养老院的话,老爷子的工资也够他花销的了。”
姑姑:“送到养老院就等于送到火葬场的前一站。”
三娘,“不能这么说,照你的逻辑,养老院都要倒闭了?你不同意,保姆又不干了,那怎么办?反正我是没工夫伺候老爷子。”
二娘:“我们是更没有空伺候他的。再说我们这是替你着想,你不要把好心当成驴肝肺。”
大娘:“大姐你也是快六十的人了,还有心脏病,你能伺候的了吗?”
姑姑哭了。
养老院
爷爷一人睡在房间里,床边一个简易的小方桌子,上面放着尿壶和茶杯。
每天,姑姑很早起来,骑着电瓶车去养老院。
强子和姑姑一道来到养老院。
强子:“爷爷。”
爷爷:“强子来啦?”
服务人员:“这是?”
爷爷:“是我最小的孙子。”
服务人员:“老爷子,原以为你就一个姑娘呢,你真有福气,小孙子都这么大了。”
爷爷点点头,又摇摇头。
强子两手搓着。
养老院
腊月二十八 共 5684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俗话说“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剧中的爷爷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四个孙女一个孙子,可算得上儿孙满堂,这“老来福”自不必说了。但,事与愿违,随着剧情的发展,未生病前,因为爷爷有工资,还在坚持着捡废品,“给子孙们攒一个是一个”。除了姑姑时常照顾爷爷,强子给爷爷挠挠痒外,其它人就只是一味的索取,眼睛盯着爷爷手里的那点钱。当爷爷突发“脑梗阻”需要住院治疗时,虽然爷爷有医保,众多儿子也不愿负担那微不足道的“不能报”的费用。老人由医院到家,再到养老院,最后,实为心先死而后绝食而终,只留下一个心愿:“我不想做饿死鬼去投胎”。那四碗倒头饭是“什么乡风”让邻居困惑,而最终得出的“他家四个儿子孝顺呗!”是最精妙的讽刺。全剧极具现实的教育意义,何为养?何为孝?值得深思与反醒。推荐欣赏。【编辑:三微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 0411 9】
1 楼 文友: 201 -04-11 15:40:04 曾经有人自问过:什么是孝?儿女再孝,哪个能如父母当初为养儿女那般尽心尽力? 一母能养十子,十子养不了一个老母 的事并不少见。问人、自问:我真能做到孝吗?
2 楼 文友: 201 -04-11 15:48:15 谢谢花社的精心编辑,花妹辛苦了。
楼 文友: 201 -04-11 17:20:01 这个剧本,花社昨天晚上就指派我跟评,我没有跟,为什么?因为我比较重视,要好好的看看,而不是大眼一看然后写一句赞美的话就拉倒了。
我说了,家珍是个写剧本的人才。这个剧本,有散文,散文我也看了,不错,但是剧本比散文更好,表现力更强,艺术性更高。
这个剧本,内容是家庭的故事,主题就是一个字 孝。啥是孝,咋样孝?应该说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认为,孝有个底线,就是保证基本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能让老人有明显的精神上的遗憾,能做到这样,基本上算个孝顺子女。
至于说到 久病床前无孝子 ,我也不得不遗憾的说,这句老话是对的,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也是这样的,没办法,只能说尽量,谁也做不到绝对。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的特点,中国人有个特点,那就是 心都是向下长的,都是为了下辈人活的,同时,当个中国人也很累,但是又改变不了国籍。
扯远了,回到作品上,老爷子四儿一女,但是貌似儿子们都不当家,这没关系,当家不当家,该尽孝尽孝,其实说白了儿子们还是不太孝顺。姑娘挺孝顺,认真伺候,跑前跑后的,可是戏剧性的是,老爷子死了,四碗饭竟然代表四个儿子,没她的份儿!偏偏最孝顺的反而没地位!为什么,因为她是丫头 哎,还是老思想,人家外国就没这思想。
家庭关系本来就是错综复杂的,剧本不难读,文意通顺,一眼看下来前因后果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剧本给我们的震撼力还是挺强的,让人不禁一声长叹,这说明什么?说明作者写的好,效果达到了。具体细节我不分析了,什么压岁钱啊,住院费呀等等,不说了,反正就是表现媳妇们的算计,儿子们的冷漠,孙子的单纯可爱,姑娘的实心实意,人物塑造是成功的。
另外,我这个坏人,再说几句题外话:一个作品的好坏,我们不要去看他的局部,我们要全面的看。有些人,喜欢看局部,他看局部不顺眼,就认为全都不顺眼,这是错误的,什么意思?比如说, 我 看到家珍文章里有些对话太简单,太直白, 我 就对家珍说: 你写的太幼稚了,大人的对话能那么简单吗?媳妇们就那么外露吗? 从而 我 就把家珍否定了!这样的错误的!看待一个文章,你这样看,说明你很没有鉴赏力!
还有一种人,喜欢充大,什么表现呢?那就是他认为你的作品非得让人痛哭,让人一晚上睡不着,让人吃不下饭,如果你的作品没达到这些,那么,他就说你不深刻,没意义,说你肤浅。我看呀,这样的人,适合去广电总局文艺处当个研究员,专门审查电影,好了,不说了,有些人呀,是一看到我就烦,说多了人家更不服气了。
好了,我的跟评到底结束,花社给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请家珍看看,请花社看看,评的不好,没有章法,你们凑合看吧。 据说:你梦到了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在想你。
回复 楼 文友: 201 -04-11 22:06:25 摩高老师中肯实在的长篇点评让家珍感到震撼,一篇很平淡的文字摩高老师却给予如此精评细点,让家珍感觉很惭愧。惭愧的是没有摩高老师说的那么好。家珍自认为文字中还有很多东西需待慢慢打磨。尤其是对白的浅显,情节的平淡都是家珍有待改进和提高的东西 感谢摩高老师的一路支持和鼓励,家珍真诚地希望摩高老师和各位老师多多指点,家珍拜谢大家了。问好摩高老师。
4 楼 文友: 201 -04-11 18: 1:47 家珍姐的剧本,写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感人,动人。倘若让我一句话评价: 人性现形记。 真可拍电影了!!!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诗歌入选《东边的城》《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中国实力诗人代表作名录》。2015年出版诗集《西河屋》。
回复4 楼 文友: 201 -04-11 22:11: 9 谢谢图腾de天空老师的精彩点评,谢谢您的鼓励,真诚地送上家珍对您的问候。
5 楼 文友: 201 -04-11 19:48:2 比起散文,情节更加清晰,画面转换简洁流畅,尤其是命题和结尾的设计升华了主题。祝贺精品! 一个返老还童的文学朝圣者
回复5 楼 文友: 201 -04-11 22:19:51 衷心的感谢青莲老师一直以来的无私帮助和真诚的鼓励,家珍奉上清茶一杯,略表感激之情。
回复5 楼 文友: 201 -04-11 22:20:01 衷心的感谢青莲老师一直以来的无私帮助和真诚的鼓励,家珍奉上清茶一杯,略表感激之情。
6 楼 文友: 201 -04-1 16: 4:19 家珍老师让我开眼了,好剧本,感人,欣赏学习! 文学,是我的精神食粮;摄影,是我的精神支柱;健康,是精神的保障。
回复6 楼 文友: 201 -04-1 17:26: 2 谢谢闫寒老师的鼓励,送上家珍诚挚的问候,写编快乐。产后预防感染吃什么好心脏下壁心肌梗死北京军海医院董洪昌
堂间连着厨房,堂间一个四方桌子,旁边一个长条木头椅子,四方桌子对面一个大屁股电视机。
电视机旁一个竹子折叠椅。
爷爷坐在折叠椅上,强子在背后帮爷爷挠痒,爷爷嘴巴龇着。姑姑在洗碗。奶奶扫地。
爷爷:“强子给我挠痒真舒服。就不知道不能动的时候还有没有人给我挠痒了?”
强子:“爷爷,那我以后天天给您挠痒好吗?”
爷爷:“嗯,好。”
姑姑:“爸爸,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放心,这么多儿子老了还用愁吗?”
奶奶:“就是。”
爷爷笑笑。
镜头推出片名《养和痒》以及演职员表。
(人物按出场先后为序,年龄为首次出场年龄)
强子:男孩,10岁左右。
爷爷:72岁左右,瘦削,高个。
姑姑:五十岁左右。
爸爸:强子爸爸, 8岁左右,高个,微胖。
妈妈:强子妈妈, 7岁左右,漂亮。
大娘、二娘、三娘,奶奶,大伯、二伯、三伯,废品站老板,四个孙女,男医生,保姆,养老院的服务人员,甲、乙女邻居。
端午节
爷爷家
奶奶坐在四方桌子边,带着老花镜拿着一件衣服在强子的身上比划着,大娘手里织着毛衣,二娘磕着瓜子,三娘坐在椅子上看电视,妈妈和爸爸坐在长椅子上看电视,姑姑在洗碗。爷爷在拖地。
大娘眼睛斜着奶奶:“还是带茶壶把子的吃香、值钱啊。”
二娘捂嘴笑:“那是自然。从小到大跟爷爷奶奶寸步不离,就差没给奶给强子吃了。”
三娘:“谁让我们三个没本事生出一个带把的呢。”
妈妈伸手拍打沙发扶手:“哪来这么多苍蝇,烦人。”
爷爷直起腰,对大娘看看,与奶奶目光对视,两人笑笑。
姑姑放下手中的碗:“怪只怪那时爷爷奶奶还要奔生活,没法子……”
爸爸拍着胸脯,“以后爸妈老了我来养。”
爸爸说完这句话,眼睛对妈妈偷偷地斜了一眼。
强子在一边做鬼脸。
大娘:“亏你会吹大牛。”
二娘:“吹牛不交税。”
三娘:“他们有退休工资用不着你来养。”
强子的家
客厅里,一排软沙发,沙发前面一挂壁式的彩电。爸爸躺着看电视,妈妈手削着苹果,强子看画书。
妈妈:“哼,我儿子给你们家延续香火,是顶门头子的,把他带大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你没看人家的爷爷一直将孙子供上大学,带大有什么稀奇的?养什么养?以后少给我充大头!”
爸爸:“算我放了一个不臭的屁总行了吧?”
妈妈:“这还差不多!”
强子捂着嘴笑。
妈妈用手佯装要打强子,强子低头躲过。
端午节后
爷爷家
爷爷家门口搭着灵棚,灵棚中央放着奶奶的画像。
爷爷默然的坐着,神色凄凉
儿子媳妇并排跪在遗像两边。
姑姑跪在奶奶遗像前边烧纸边哭。
爷爷:“你们也不要伤心了,这飞来的灾祸谁也预料不到,只该命当如此。”
大娘用胳膊捣捣大伯。
大伯:“爸爸,妈妈这突然间走了,你老一个人就搬到我那住吧。”
二伯二娘三伯三娘各自冷笑。
二娘:“大哥,你工作太忙,老爷子还是到我那去。”
三娘:“我家房子宽敞,还是到我家去好。”
妈妈冷笑。
画外音妈妈的声音:哼!老爷子要是没工资看你们那个要他去?
爷爷:“你们的孝心我知道,我现在还能动,身体还好,我就不麻烦你们了。等到哪天不能动了,再讲吧。”
夏天的早上
爷爷在马路上捡起一个易拉罐。
春天的中午
爷爷背着大蛇皮袋,在小巷里拣起一片纸壳子。
冬天的下午
爷爷背着一捆废品在收购站的磅秤上秤,接过老板给的钱。
收废品老板:“老爷子,听说你退休工资有一两千,还捡什么破烂哦?”
爷爷:“呵呵,给子孙们攒一个是一个。”
收废品老板笑:“这老爷子,想不开,姓‘下’。”
春节
爷爷的家 堂间
桌子上放着五个红包。
几个孙女和强子分别拿红包。
强子:“十张一百元哎,爷爷,你哪来这么多钱呀?”
几个孙女分别抽开钱包里的钱。
春节
爷爷家 堂间
桌子上放着五个红包。
强子和四个孙女拿红包。
孙女抽出红包里的钱
强子抽出钱数:“哇,今年十五张哎!”
几个孙女对钱做飞吻状。
几年后
晚上,强子的家 厨房
一家人正围在厨房的桌子上吃饭。
妈妈:“你放学的时候要从爷爷那里过,多看看他。把你爷爷哄开心了有你的好处。”
强子:“嗨,我和爷爷是什么感情,还用得着你来叮嘱?爷爷经常要我给他挠背心后的痒痒呢!爷爷说:‘我孙子挠痒真舒服’。”
妈妈:“我的宝贝儿子哎,好好给你爷爷挠痒痒,他一高兴,口袋里的钱就会掏出来给你。爷爷一人过日子,钱用不掉,你平常需要买什么东西只管朝爷爷开口。”
强子:“爷爷省下的钱过年的时候不是都给了我们吗?”
妈妈:“傻货,你以为他全部给了你们吗?”
爸爸:“你这人真是的,得福不锅(太贪的意思),老爷子够节省的了。你要老爷子把颈子扎起来不吃?”
妈妈拿眼横着爸爸:“哼,你知道个屁,你没听你儿子说,你姐姐经常去他那里吗?老爷子肯定会暗地塞钱给你姐姐的,把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肥水还不流外人田呢,你儿子好歹是他唯一的孙子。”
强子:“妈妈,我每次看见大姑是在爷爷那里帮他洗衣做事的。”
妈妈:“你大姑还不是哄老爷子的那两个钱,就像你给你爷爷挠痒一样。不然她那么好人?”
强子:“那你去给爷爷洗衣服去呀!”
爸爸:“就是,说来惭愧,你们几个做媳妇的,给钱的时候手伸得比谁都长,做事的时候猫影子都见不到一个。你说你们帮老爷子做过什么吗?”
妈妈:“你这话就说得奇怪了,都说长嫂为母,长哥为父,上面有大姐和三个哥哥嫂子,要操心也轮不到我来。你瞎操的哪门子心?真多嘴!”
妈妈将手中的抹布狠狠地砸向爸爸的脸。
爸爸拿着抹布去厨房洗碗。
中午,强子的家 客厅
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爸爸在厨房炒菜。强子进门将书包往沙发上一放。
强子:“明天放假,后天学校要组织郊游,老师要我们交一百元钱。”
妈妈脸一沉:“没有!”
爸爸在一边急了:“儿子正当开销,你不会不给吧?又不是我找你要钱买香烟抽你说没有。”
妈妈:“强子,妈妈这个月刚买了一条金项链,把以前的积蓄都用完了,正愁这个月的生活费紧张呢。你先去找爷爷借伍佰元。”强子一脸迷惑:“老师说,郊游只要交一百元就成,不要那么多。”
妈妈笑:“又傻了不是,你去多借一点,也好帮帮老妈,我们是借他的,又不是不还。”
爸爸:“你借过多少回钱,还过一次吗?”
妈妈狠狠地瞪着爸爸:“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赶紧炒你的菜去,不要在这凑热闹。我的肚子都饿瘪了。”
爸爸伸了伸舌头,赶紧闪到一边去了。
爷爷家
姑姑正在卫生间洗被子,爷爷坐在堂间折叠椅中。
强子:“爷爷。”
爷爷:“哎,今天不上学?”
强子:“明天老师组织我们去白云洞游玩,今天不上课。”
姑姑站在卫生间门口,擦着手上的水。
姑姑:“小强,听说你们学校要组织到白云洞游玩是吧?”
强子:“嗯。”
姑姑:“钱够了吗?姑姑再给你五十元吧。”
姑姑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元钱,递给强子,强子推辞。
爷爷:“强子,要多少钱我给你。来,我这有一百五十元,到白云洞应该绰绰有余。”
强子:“我只要一百元。”
爷爷:“都拿着吧,爷爷能有钱给孙子用,说明爷爷还有用。”
强子:“爷爷,等我长大挣钱了一定加倍孝敬你。”
爷爷满脸的皱纹舒展开了。
爷爷:“爷爷就是怕等不到那天咯。”
强子将爷爷的臂膀搂着:“爷爷会活100岁的。”
爷爷:“那不成了老妖怪了。”
强子家 客厅
强子交给妈妈五十元,妈妈用审视的目光看着强子。
强子:“妈妈,爷爷看样子身体不太好,你去看看他吧!大姑身体不好,还去帮爷爷做事。”
妈妈:“由你做代表去不就行了吗?妈妈身体也不好,你又不是没看见,家里大部分事都是你爸爸在做,不就是因为妈妈身体不好吗?”
强子欲言又止。
强子家 厨房
强子、爸爸妈妈正在吃饭。爸爸的手机响了。
爸爸打开手机,传来大姑的声音:“老五,爸爸看样子不太好,你快点来,我们一道将爸爸弄到医院去看一下。”
爸爸:“哎,我马上就到。”
强子:“爸爸,我也要去。”
爸爸:“嗯,快点。”
爷爷家 堂间
爷爷坐在折叠椅上,两眼暗淡无光,黏黏的口水挂在胸前很长。姑姑和爸爸急忙将爷爷弄上出租车。
医院急诊室
男医生:“老爷子是严重的脑梗阻,下半身已经瘫痪,要住院治疗。”
姑姑打电话。
不一会,大伯、二伯、三伯、大娘、二娘三娘来到医院。
姑姑:“你们都在这,现在老爷子突发脑梗阻,下身已经瘫痪,需要住院治疗。他虽然有医保,但现在需要交入院门槛费,我们姊妹几个每人先拿五百元出来。”
大娘:“这时想起我们做媳妇的啦,哎,就当我们前世没做好事欠老爷子的。”
二娘:“拿就拿呗,讲那么多干嘛?”
三娘:“就是。”
妈妈眼睛斜着姑姑:“老爷子每个月将近两千元的工资也不知道他怎么花的?生病了还要我们拿钱,真是的!”
强子:“妈妈,你忘了爷爷过年给我们每个孙子一千五百元啦?”
妈妈:“去!到一边去。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大人不言,小人不语,一点都没规矩,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姑姑搂过强子,欲言又止。
病房里
男医生拿过来一张单子:“今天是老爷子住院的第十二天,账面上你们已经欠费了,要续交钱了。”
姑姑打电话。
大娘二娘三娘来到病房。
大娘:“上次我们每人拿的伍佰元这么快就用完了吗?在医院里可不能讲排场顿顿吃好的了。”
姑姑:“是这样的,住医院治疗,虽然是90%报销,但那10%加上不能报销的费用还要大家均摊。另外在医院我和爸爸吃的伙食都是我在家里带来的,没花大家一分钱的,这里我都有记录的。”
二娘:“大嫂你也是,这时候你还算那小帐?最主要的是这偏瘫一会两会恐怕也治不好,这住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再说了我们也没工夫来回往医院跑,干脆请个保姆将老爷子弄回家吃药伺候算了。”
大娘三娘附和:“就是。”
这时只见爷爷往床下翻滚。姑姑急忙上前拉住爷爷。
姑姑问:“是不是要小便?”
爷爷口词不清:“我要回家!”
三娘:“他自己要回家,看样子也不会配合治疗,住了也是白住!干脆弄回家得了。”
姑姑含着泪水给爷爷办了出院手续。
爷爷家 房间
房间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 爷爷睡在双人床上
夜里。保姆趴在爷爷床边,爷爷用手敲床头板响,保姆赶紧站起来,把爷爷抱到便桶上。
保姆刚躺下,爷爷敲床板。
保姆起来帮爷爷换尿片。
早上,
保姆帮爷爷穿衣服,爷爷哎哟叫着。
姑姑推门进来,帮忙。
保姆:“大姐,我实在干不下来,你另外请人吧。”
姑姑:“让你辛苦了。”
保姆:“老爷子太磨人。”
姑姑打电话。
大娘二娘三娘强子妈妈强子陆续到爷爷家。
大娘:“依我之见,干脆将老爷子送养老院得了,省得反复请保姆的麻烦,另外到养老院的话,老爷子的工资也够他花销的了。”
姑姑:“送到养老院就等于送到火葬场的前一站。”
三娘,“不能这么说,照你的逻辑,养老院都要倒闭了?你不同意,保姆又不干了,那怎么办?反正我是没工夫伺候老爷子。”
二娘:“我们是更没有空伺候他的。再说我们这是替你着想,你不要把好心当成驴肝肺。”
大娘:“大姐你也是快六十的人了,还有心脏病,你能伺候的了吗?”
姑姑哭了。
养老院
爷爷一人睡在房间里,床边一个简易的小方桌子,上面放着尿壶和茶杯。
每天,姑姑很早起来,骑着电瓶车去养老院。
强子和姑姑一道来到养老院。
强子:“爷爷。”
爷爷:“强子来啦?”
服务人员:“这是?”
爷爷:“是我最小的孙子。”
服务人员:“老爷子,原以为你就一个姑娘呢,你真有福气,小孙子都这么大了。”
爷爷点点头,又摇摇头。
强子两手搓着。
养老院
腊月二十八 共 5684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俗话说“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剧中的爷爷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四个孙女一个孙子,可算得上儿孙满堂,这“老来福”自不必说了。但,事与愿违,随着剧情的发展,未生病前,因为爷爷有工资,还在坚持着捡废品,“给子孙们攒一个是一个”。除了姑姑时常照顾爷爷,强子给爷爷挠挠痒外,其它人就只是一味的索取,眼睛盯着爷爷手里的那点钱。当爷爷突发“脑梗阻”需要住院治疗时,虽然爷爷有医保,众多儿子也不愿负担那微不足道的“不能报”的费用。老人由医院到家,再到养老院,最后,实为心先死而后绝食而终,只留下一个心愿:“我不想做饿死鬼去投胎”。那四碗倒头饭是“什么乡风”让邻居困惑,而最终得出的“他家四个儿子孝顺呗!”是最精妙的讽刺。全剧极具现实的教育意义,何为养?何为孝?值得深思与反醒。推荐欣赏。【编辑:三微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 0411 9】
1 楼 文友: 201 -04-11 15:40:04 曾经有人自问过:什么是孝?儿女再孝,哪个能如父母当初为养儿女那般尽心尽力? 一母能养十子,十子养不了一个老母 的事并不少见。问人、自问:我真能做到孝吗?
2 楼 文友: 201 -04-11 15:48:15 谢谢花社的精心编辑,花妹辛苦了。
楼 文友: 201 -04-11 17:20:01 这个剧本,花社昨天晚上就指派我跟评,我没有跟,为什么?因为我比较重视,要好好的看看,而不是大眼一看然后写一句赞美的话就拉倒了。
我说了,家珍是个写剧本的人才。这个剧本,有散文,散文我也看了,不错,但是剧本比散文更好,表现力更强,艺术性更高。
这个剧本,内容是家庭的故事,主题就是一个字 孝。啥是孝,咋样孝?应该说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认为,孝有个底线,就是保证基本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能让老人有明显的精神上的遗憾,能做到这样,基本上算个孝顺子女。
至于说到 久病床前无孝子 ,我也不得不遗憾的说,这句老话是对的,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也是这样的,没办法,只能说尽量,谁也做不到绝对。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的特点,中国人有个特点,那就是 心都是向下长的,都是为了下辈人活的,同时,当个中国人也很累,但是又改变不了国籍。
扯远了,回到作品上,老爷子四儿一女,但是貌似儿子们都不当家,这没关系,当家不当家,该尽孝尽孝,其实说白了儿子们还是不太孝顺。姑娘挺孝顺,认真伺候,跑前跑后的,可是戏剧性的是,老爷子死了,四碗饭竟然代表四个儿子,没她的份儿!偏偏最孝顺的反而没地位!为什么,因为她是丫头 哎,还是老思想,人家外国就没这思想。
家庭关系本来就是错综复杂的,剧本不难读,文意通顺,一眼看下来前因后果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剧本给我们的震撼力还是挺强的,让人不禁一声长叹,这说明什么?说明作者写的好,效果达到了。具体细节我不分析了,什么压岁钱啊,住院费呀等等,不说了,反正就是表现媳妇们的算计,儿子们的冷漠,孙子的单纯可爱,姑娘的实心实意,人物塑造是成功的。
另外,我这个坏人,再说几句题外话:一个作品的好坏,我们不要去看他的局部,我们要全面的看。有些人,喜欢看局部,他看局部不顺眼,就认为全都不顺眼,这是错误的,什么意思?比如说, 我 看到家珍文章里有些对话太简单,太直白, 我 就对家珍说: 你写的太幼稚了,大人的对话能那么简单吗?媳妇们就那么外露吗? 从而 我 就把家珍否定了!这样的错误的!看待一个文章,你这样看,说明你很没有鉴赏力!
还有一种人,喜欢充大,什么表现呢?那就是他认为你的作品非得让人痛哭,让人一晚上睡不着,让人吃不下饭,如果你的作品没达到这些,那么,他就说你不深刻,没意义,说你肤浅。我看呀,这样的人,适合去广电总局文艺处当个研究员,专门审查电影,好了,不说了,有些人呀,是一看到我就烦,说多了人家更不服气了。
好了,我的跟评到底结束,花社给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请家珍看看,请花社看看,评的不好,没有章法,你们凑合看吧。 据说:你梦到了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在想你。
回复 楼 文友: 201 -04-11 22:06:25 摩高老师中肯实在的长篇点评让家珍感到震撼,一篇很平淡的文字摩高老师却给予如此精评细点,让家珍感觉很惭愧。惭愧的是没有摩高老师说的那么好。家珍自认为文字中还有很多东西需待慢慢打磨。尤其是对白的浅显,情节的平淡都是家珍有待改进和提高的东西 感谢摩高老师的一路支持和鼓励,家珍真诚地希望摩高老师和各位老师多多指点,家珍拜谢大家了。问好摩高老师。
4 楼 文友: 201 -04-11 18: 1:47 家珍姐的剧本,写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感人,动人。倘若让我一句话评价: 人性现形记。 真可拍电影了!!!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诗歌入选《东边的城》《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中国实力诗人代表作名录》。2015年出版诗集《西河屋》。
回复4 楼 文友: 201 -04-11 22:11: 9 谢谢图腾de天空老师的精彩点评,谢谢您的鼓励,真诚地送上家珍对您的问候。
5 楼 文友: 201 -04-11 19:48:2 比起散文,情节更加清晰,画面转换简洁流畅,尤其是命题和结尾的设计升华了主题。祝贺精品! 一个返老还童的文学朝圣者
回复5 楼 文友: 201 -04-11 22:19:51 衷心的感谢青莲老师一直以来的无私帮助和真诚的鼓励,家珍奉上清茶一杯,略表感激之情。
回复5 楼 文友: 201 -04-11 22:20:01 衷心的感谢青莲老师一直以来的无私帮助和真诚的鼓励,家珍奉上清茶一杯,略表感激之情。
6 楼 文友: 201 -04-1 16: 4:19 家珍老师让我开眼了,好剧本,感人,欣赏学习! 文学,是我的精神食粮;摄影,是我的精神支柱;健康,是精神的保障。
回复6 楼 文友: 201 -04-1 17:26: 2 谢谢闫寒老师的鼓励,送上家珍诚挚的问候,写编快乐。产后预防感染吃什么好心脏下壁心肌梗死北京军海医院董洪昌
上一篇:但不得不说就发生在他身上了
上一篇:校长站在办公室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