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绍俊读湖南儿童文学新作有感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0-31

201 - 湖南作家 

我只是一名儿童文学的读者,而且是一名永远的读者。我以为,成年人也应该经常读儿童文学,儿童文学能让我们保持年轻的心态。我是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头了,但我自认为我的心理年龄还没有老,这就是因为我能经常读一读儿童文学。

另一方面,每一个作家都在为儿童们写作。也许我们可以将儿童文学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这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儿童的思维进行写作的,我把这一类的儿童文学比喻为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来的植物,排除了各种外在的复杂因素,符合各种科学的数据和条件。还有一类儿童文学就是 中那些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我把这一类儿童文学比喻为在大自然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植物,虽然有着风吹雨打的痕迹,甚至有着虫咬病害的伤疤,但也许这样的植物有着更丰富的营养,具有更加天然的本性。其实每一个少年儿童几乎都有阅读这一类儿童文学的经历,我们的成长都与这一类儿童文学大有关系,只不过在阅读时并不把它看成是儿童文学罢了。我将这一类儿童文学称之为“自然状态儿童文学”。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在他所写的作品中如果根本就没有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那他的文学写作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一个作家如果不会为儿童写作,他的心智就不能算是健全的。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它让我集中阅读了一批儿童文学作品,而且是我家乡的作家写的作品。这不仅是一次愉快的阅读,而且也是一次长知识受启发的阅读,它特别是让我对新时代的儿童文学多了一份了解。

儿童文学应该强调性别上的审美特征。这次阅读,我就发现,有些作家的作品有鲜明的性别特征。比如,汤素兰的作品是女孩的,牧铃的作品是男孩的。读汤素兰的《奶奶星》,就像是抱着一只长毛绒的小熊;读她的《小巫婆真美丽》,就像是面对一个会哭会笑会眨眼睛的洋娃娃。读牧铃的《牧犬三部曲》则显然是像拿着一件男孩爱玩的变形金刚,而他的《影子行动》则像是一把能够发出火光的玩具冲锋枪。突出儿童性别上的审美特征,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儿童的成长阶段,性别角色教育是重要的环节,这不仅影响到儿童以后的正常社会交往以及日常情感生活,还会影响到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人培养起健全人格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儿童文学显然在儿童性别角色教育上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不过如何发挥这种作用却是需要讨论的。汤素兰和牧铃所体现出的性别上的审美特征,是建立在性别心理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性别角色教育的传统模式之上的。性别角色的传统模式要求男孩强壮、顽皮、具有攻击性,女孩听话、温柔、爱漂亮,等等,而这种传统模式背后都投射着一层男尊女卑的阴影。在汤素兰和牧铃的作品中,性别角色的传统模式是被颠覆的,比如汤素兰所塑造的真美丽,就不是一个听话的乖女孩,也许从性别角色的角度看,真美丽有很多男孩的性格。但我们并不感到性别角色的错乱,因为在审美上是充分女性化的。牧铃的写作更多的是少年文学,他的读者对象在年龄层次上要比汤素兰的高,少年在性别意识上已经成熟,因此牧铃的小说在性别角色上不能完全采取对传统的颠覆性策略。这样的处理是对的,同时最可贵的是,牧铃并没有刻意强化性别角色,无论是他的《牧犬三部曲》中的少年林达,还是《影子行动》的双胞胎马明马亮,都是典型的男孩形象,但牧铃在形象塑造上一点也没有夸张、强化、渲染等做法,相反他还赋予男孩形象一些反性别的性格特征。关键是在叙述和笔调上牧铃有一种凝重、沉稳的特点,就像一个正在变声的男孩子在汇报自己的值日的情况。忽略性别角色模式,甚至颠覆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却在审美上凸显性别的差异,这或许应该是现代儿童文学努力的方向。这样能够充分展示男孩和女孩在心理上的不同特点,并加以美化和诗意化;同时又尊重儿童的心理自由生长,不在社会角色上作过于刻板的设计。这也体现了现代儿童教育观中关于双性化人格建设的想法。

儿童文学离不开想象,而且想象应该是儿童式的想象,它不合逻辑,它没有负载,所以它特别轻松,也特别自由。湖南的这几位作家都是富有想象力的,而且各自的想象也不一样。他们首先都明白想象的重要性,汤素兰就说:想象是童话的基石。皮朝晖也说:童话的灵魂是想象。湖南作家在想象力的运用上有一点是值得一说的,这就是对想象资源的综合运用。我以为这几位作家的想象资源有这么几类是比较关键的:一是儿童身边的生活,一是儿童已有的知识,一是大自然。抓住儿童身边的生活,也就是走到了儿童的身边,亲近儿童,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抓住儿童已有的知识,也就是抓住了儿童的兴趣,特别是抓住儿童已有的文学知识,既张扬了经典意识,也让经典更具有活力。如谢乐军以《西游记》人物重构的童话,汤素兰的童话中很多是在经典童话的基础上延伸发展的。抓住大自然就是抓住了儿童的心灵。人类的天性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但人类社会随着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与大自然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甚至人类与大自然构成了一种对立关系。但儿童还保持着人类的天性,还没有被文明彻底改造,所以他们天生向往大自然。在湖南作家的作品中,大自然是一个重要的意象,这显然是非常儿童的心灵的。湘莲子的《米粒芭拉》让我感到惊异。作者是一位农村的女孩子,至今每天还在农田里干农活。是大自然赋予她神奇的想象,芭拉是一颗洁白的小米粒,她跳出米坛,带我们奔跑在清新丰饶的田野。湘莲子的想象完全摆脱了城市题材和农村题材的框架,让我们不再纠结于到底是城里伢子还是农村伢子的阅读思维之中。这得益于湘莲子对大自然的领悟,得益于她始终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就像她自己说的:“我荷着锄头,走向童话般美丽的田野”。强化儿童文学中的大自然意象,应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它有益于儿童精神的健康和健全的成长。

 在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在审美上坚守堡垒。这是我阅读几位湖南儿童文学作家的一个突出感受。邓湘子说得非常好,他说:“我的儿童小说不够时尚,我希望它们像米饭和青菜一样,朴素、自然、清新,有自己的味道和品质。”米饭和青菜就是邓湘子所要坚守的审美堡垒。儿童文学在这一点上与成人的小说有相似之处,现在畅销小说占据了文学图书市场,畅销小说能带给人快感和刺激,但它会让人们的审美感觉钝化和粗俗化。同样的,在图书市场上,一些特别畅销的儿童文学,充其量只能算是时尚读物,它们至少在审美上不会给孩子们起到开启心智的作用。所以像邓湘子这样自觉地写“米饭和青菜”,绝对体现出一种文学上的担当意识。他在审美上坚守堡垒,但在思想上又是与时俱进的。他的《像风一样奔跑》写的是农村孩子的生活,他们的饥饿感大概是今天的城市孩子根本无法体会到的,小说显然融入了作者的童年记忆。这是典型的“米饭和青菜”,但他并不是简单地把米饭和青菜烩一下就端到孩子们的面前,当然更不是为了迎合今天的孩子,就在米饭和青菜边上再配上麦当劳的炸薯条。他的与时俱进体现在,他将童年记忆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下,让孩子的心灵与大自然对话,在这样的叙述中作者传达给读者一种生命的体验。牧铃的叙述和风格在当代儿童文学中显得比较独特,它凝重,仿佛有一层很深的底色。这种独特的叙述和风格本身就会给生长在娱乐化环境中的儿童一种不一样的精神感染。牧铃的独特风格似乎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的人生选择有一种逆潮流、反世俗的意味,他对此无怨无悔,这种人生姿态包含着一种敬畏生命、崇尚自然的精神,他以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将这种精神传达给儿童读者。在牧铃身上我看到了与时俱进和坚守堡垒的高度和谐。(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哪种钙片好吸收

孕妇小腿抽筋吃什么好

怀孕七个月腿抽筋怎么办

痔疮严重怎么办
弥勒灯盏花药业简介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能吃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