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的作者艾米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了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2-02-07
《山楂树之恋》的作者艾米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山楂树之恋》出版已经好几年,海内外拥有大量‘山楂迷’。电影导演张艺谋和电视剧导演李路想把它搬上大小银屏,我想重要原因应该是看中了它的故事框架和雄厚的读者群。既然如此,还是应该尽量忠实于原著,否则还不如找人创作一个新剧来拍摄。”(《中国青年报》8月10日)
尽管艾米声称“影视改编可以完全忠实于原著,也可以完全不忠实于原著,中间还可以有各种程度的忠实度,这都是允许的”,但是,“比如电影,将故事发生的季节从初春改到了仲春,这个改编就没什么道理”,“电影还删掉了原著中的几场吻戏,这也没什么道理”,“电视剧改编了些什么,我现在还不清楚,但我至少知道将静秋的年龄改大了,并将她的身份由学生改为代课老师。这也没道理”之类的直接表白,让我们看到了艾米对改编的不满和诟病。那么,一个连原作者也不满意的改编能取得观众的认可吗?更进一步地追问是:改编的边界在哪里?改编的合理性标准又在哪里?改编当然不需要完全依照原作者的标准,但是,能否一味迎合市场的逻辑和标准呢?
正如艾米所说,“如果你的忠实度不能达到你的目的,那么就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张艺谋的这次改编会不会成为“拆台”呢?结合艾米此前强烈批评电影的两位编剧尹丽川及顾小白——他们根本没有读懂这本书,在笔者看来,这或许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们可以适当考虑下隔级配备套装 文学与影视的结合应该是一种双赢,否则,就背离了常识。也就是说,文学只有避免成为影视的附庸,影视也只有避免生吞活剥文学资源,不以牺牲文学价值的代价来片面追求影像感,影视与文学的结盟才能相得益彰,否则,就意味着两败俱伤。更进一步的说法是,小说与影视的结合应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而不是相互吞噬,才能相互补充。否则,只能造成影视趣味对于小说的渗透与腐蚀,甚至是抽空。但是,从艾米的诸多“没有什么道理”来说,影视对文学的裹胁似乎正在成为现实,并且,影视正在拆文学的“台”。
商业的介入对文学作品改编之影响已经是有目共睹。一个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是,在影视改编的过程中,影视开始疏离文学,解构了文学的内涵,将其核心诉求转向迎合世俗大众的情感和审美趣味,并且,已经达到了肆无忌惮和毫无顾忌的程度,对文学母体肢解已经成为影视改编的普遍场景。也正是在这点上,才产生了艾米的诸多“没有什么道理”。
这当然证明了影视作品的难以阻挡的渗透力,但是,对文学生存空间的侵蚀,也是明显的。由此出现了影视与文学沟通的障碍。所谓“没有什么道理”的改编就是证明。因此,笔者以为,面对商业化浪潮的冲击,影视改编如何能够迎合商业化的需要,又不丧失文学性,则是影视改编在商业浪潮冲击下所要突破的困境。
(:郭婧涵)
西安治疗宫颈糜烂多少钱兰州男科医院
碧凯保妇康栓用药疗程
上一篇:山飒的写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