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孙方友对记者忆苦思甜当年笔会还找烟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1-14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在中国如果不提笔记小说则罢,如果提,必提孙方友。对于孙方友的代表作《陈州笔记》系列,评论界普遍认为, 古有《聊斋志异》,今有《陈州笔记》 ,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也因此被认为是继蒲松龄之后,中国文学笔记体小说的又一座高峰,他和弟弟墨白也被称为文坛上罕见的 兄弟作家 。在接受采访时,孙方友谈到纯文学,表示像韩寒等年轻作家的作品最终还是会回归到纯文学创作中来,谈及本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时,孙方友笑着说25年前大家一同参加笔会时,张炜是一个非常帅气的小伙儿。
61岁的孙方友为人热情、率真,这次来大连参加笔会,也让他找回了多年以前参加笔会时的感觉。 1975年,25岁的孙方友开始初涉文坛,让他动笔写作的目的现实而简单,就是为了赚点低廉的稿费生存, 那时还很年轻,总想快点赚钱好为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另外写作也是为了让枯燥的农村生活丰富起来,自己也没有想过后来会成为职业写作。 孙方友表示,这几十年来,他参加过的笔会有很多, 但那时的笔会和现在的笔会不大一样,那时是一个集体奔跑的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1986年,在郑州举行的一次笔会上,当时包括贾平凹、叶兆言、张炜等很多作家都去了,孙方友回忆道,那时大家都很年轻气盛的,各省市级的作家操着不同的口音在笔会上激烈探讨,在分享彼此创作过程的同时又互相学习,几盘瓜子、花生,泡上一壶茶或者干脆人手一茶缸白开水都能探讨一上午,而最有意思的就是因为大家都没钱买烟抽,就互相借 烟屁股 抽, 那时张炜刚刚发表了长篇小说《古船》,在文坛已经小有名气,他还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儿。 孙方友笑着说。
著名作家毕飞宇曾说, 孙方友的笔记小说是中国的独一份。 一部《陈州笔记》系列让孙方友蜚声文坛,谈到《陈州笔记》系列,孙方友表示,这部作品反映了一种地域文化, 我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我写第一篇小说就是在太昊陵前面。当时写的时候还没有陈州这个概念,一开始陈州就是笔记小说,包括后来转载的时候都是零零散散的一些,后来写的多了都是放在陈州。 1988年《百花园》选刊的时候说你给我写几篇小小说呗,我说我不会写呀,后来他非要求我写,就写了一篇《捉鳖大王》,后来就获了奖,据说这个奖很珍贵,冰心第一,我排第二,王蒙排第三。第一篇就写这个,我觉得很顺手。 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孙方友说, 有人这样评价我,说我是把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结合得比较好的一个作家。
生物谷灯盏花特点
生物谷灯盏花产品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疗效如何
怎么知道自己缺钙呢心绞痛发生的原因
老年痴呆症什么症状
上一篇:婚姻实则是一种绑架
上一篇:菊韵散文随笔巾帼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