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我到今年为止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1-14
我到今年为止,也看过一些文学作品了。我对我自己的一个转变有所思索。在我过去读书的时候,我看书总是被男性角色打动。比如喜欢《三个火枪手》里的阿多斯、《悲惨世界》里的安灼拉、《战争与和平》里的安德烈王爵、《红与黑》里的于连。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其实我看书都是为了看女性角色,总是为女主人公感动不已。这篇文章,我想谈谈对女性命运的一些思索。
女性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一向很低,不过,我们国家的男女平等的工作貌似做得还是可以的。各个行业都有很牛的女专家。这里有一个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女人就应该结婚生孩子,活在爱的世界里。但是后来提倡男女平等的时候,又宣传女人也要有自己的事业的观点。而且认为有事业的女人是大气的女人,可以不依附男人而生活。一般情况下,人们提倡后一种观点。我最近在看的一些书,使我对这个问题有所思索,所以说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
先谈谈我看过的一些作品中的女性。《悲惨世界》里,雨果塑造了芳汀和珂塞特两位女性。芳汀是一位母亲的符号,珂塞特是一位 的符号。这两个角色都过于理想化而不真实,不过本来《悲惨世界》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大家也不太追究这个问题。《红与黑》里,德•雷纳尔夫人和玛格丽特 是女性的两个极端。德•雷纳尔夫人非常温情温柔,而玛格丽特勇敢强势得像个男人一样。但这两个女人都有缺点。德•雷纳尔夫人有些软弱,那封揭发于连的信就是别人逼她写的。我觉得被别人逼不应该成为写揭发信的理由,手在你自己身上长着。玛格丽特则特强势,毫无女人味。《战争与和平》里,娜塔莎非常可爱,但是在有些事情上显得不谙世事。比如她受阿纳托尔的拐骗给安德烈王爵写了退婚信。我对这个情节的设置不发表异议。虽然我觉得这个情节严重地损害了娜塔莎在普通读者心里的形象,但是仔细想想,单纯的女孩子年轻的时候是总要上几回当才会成熟的,这和智力没有关系,只是一个阅历问题。这个世界上,有些男人是些惯骗,最喜欢找那些单纯不谙世事的小女孩下手。如果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人,没经验还真的很难识破他们。《乱世佳人》里,斯佳丽是个不错的女孩子,但是有时候觉得她太野蛮,给人感觉不舒服。《简•爱》中,简这个女孩子倒相当不错,但是全书有点幻想化,感觉是夏洛特这个自己不怎么漂亮的女作者,在书中给自己勾画一个理想对象和幸福生活的意淫。《呼啸山庄》这部作品的女主角凯瑟琳倒是个大美人。不过,这本书不怎么讨论——在女性的命运中是要事业还是要男人这个问题,而且这部书是不能用世常的眼光来看待的,所以我也不讨论这部作品。《基督山伯爵》里,埃德蒙的未婚妻苔丝德蒙娜在埃德蒙被捕后一年半就改嫁了,以至于埃德蒙出狱后听说了这件事,喃喃自语了一句莎士比亚的名言: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所以这位女性也不太受人喜欢。另外我还看过《源氏物语》,这本书里都是些大美人,但是人物塑造很平板,不立体,没太多可谈的。
那么,有没有哪部文学作品中,有塑造得十全十美的女性呢?还真有,但是并不是《乱世佳人》里的玫兰妮,《乱世佳人》里的玫兰妮其实是个写得非常不成功的角色,而应该是司各特作品《英雄艾文荷》中的犹太少女丽贝卡。因为考虑到大家也许并没有看过《英雄艾文荷》,我大致讲一下。
这本书叫《英雄艾文荷》,一听就知道男主角是个叫艾文荷的英雄。这位英雄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友,叫罗文娜,在书里也是个大美人。后来又有一位美人出场,就是犹太少女丽贝卡。艾文荷从小就和罗文娜情感深厚,因为罗文娜是艾文荷父亲收养的义女。可惜这位有趣的爸爸,把美丽的罗文娜视为掌上明珠,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和罗文娜眉来眼去,就把儿子赶跑了。艾文荷后来回到了家乡,戴着面具参加当地的比武大会。比武大会是当时流行的格斗活动,类似古罗马的奴隶角斗,但不是由奴隶来表演,而是由骑士来比武。比武大会进行两天,第一天的胜利者,可以指定观众席上任何一位美貌的女观众,作“美与爱的女王”。如果第二天这名骑士又获得了胜利,那么就由“美与爱的女王”为他颁奖。艾文荷参加了比武大会,他得了优胜。他指定罗文娜为“美与爱的女王”。最后罗文娜为他颁了奖,而这个时候,丽贝卡还没放出她的光彩。
我们在这里来玩味一下“美与爱的女王”这个称号。这就是普通男性对女性的全部向往,她要美貌过人,还要对男主角有深厚的爱情。关于“美”,就不探讨了,这个世界为了让女人美丽,几乎花掉了半个人类的力量。但是关于“爱”呢?我们容后再说。
之后,有两个贵族男人,一个叫德布拉西的看上了罗文娜的美貌,一个叫布瓦吉贝尔的圣殿骑士钟情于丽贝卡,这两个人把罗文娜和丽贝卡拐到了自己的城堡里。德布拉西想说服罗文娜和自己结合,罗文娜先是不从命,后来知道事态严峻可能无法改变,忍不住大哭起来,哭得德布拉西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极大地损害了罗文娜在读者心中的形象,觉得她不过是个软弱没主意的女人。但是布瓦吉贝尔在丽贝卡那里碰了个大钉子。司各特把丽贝卡写成了一个勇敢无畏,辩才出众的女人。她先是盛气凌人地以死威胁布瓦吉贝尔不要靠近她,布瓦吉贝尔发现她是认真的,于是不得不站远点,客客气气地对她说话。然后布瓦吉贝尔对丽贝卡进行了历时几个月的反复劝说,从自己的城堡一直劝到了审判丽贝卡的法庭。但是无论是用利,还是用情,都打动不了坚定的丽贝卡,无论布瓦吉贝尔怎样花言巧语,能说会道,丽贝卡都能看穿布瓦吉贝尔的卑劣的本质,把他的那些鬼话全驳斥了回去。最后是布瓦吉贝尔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女人,他真爱上了这个犹太姑娘。但是,他到死也没有得到丽贝卡。
后来的情节是,丽贝卡爱上了艾文荷,但是艾文荷还是跟罗文娜结了婚。据说此书出版以后,很多喜欢丽贝卡的读者问司各特,为什么不安排艾文荷和丽贝卡结婚,司各特回答读者: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丽贝卡只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
司各特塑造丽贝卡这个形象,显然是出于对犹太民族的同情。这是另一个话题,我们在此不讨论。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男人心中最完美的女性是什么样子。她必须美貌,温柔,不重财色,有对人类的大爱,有对自己心上人的深厚情义,聪明过人,清高,有底线,面对危险时还勇敢坚定智慧得像个男人一样。但是,当然不可能所有的女人都有丽贝卡的天份。那么,世俗的爱情通常是什么样的呢?
我以前看到上一个笑话,这个笑话是这个样子的:
女人,妖的叫美女,刁的叫才女,木的叫淑女,蔫的叫温柔,凶的叫直爽,傻的叫阳光,狠的叫冷艳,土的叫端庄,洋的叫气质,怪的叫个性,匪的叫干练,骚的叫有味道,嫩的叫青春靓丽,老的叫丰韵犹存,浪的叫众星捧月,牛的叫傲雪凌风,闲的叫追求自我,弱不禁风叫小鸟依人,长得不像女人的叫超女。
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那么事实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你是美女,男人笑你没大脑;你有才华,男人觉得你可怕;如果你是端庄淑女,男人嫌你没意思;你温柔,男人觉得你好欺负;你直爽阳光,男人觉得你没心肺;你冷艳,男人觉得你遥不可及;你有个性,男人觉得你边缘化;你干练,男人觉得你太强势不好控制;你青春靓丽,男人就想方设法占有你。你老了,男人就不想理你;你有味道众星捧月,男人在背后瞧不起你;你牛,男人背后说你是男人婆;你闲着,男人觉得你没有职场女性的味道;你小鸟依人,男人觉得你没用……你是李清照,老公嫌你不会生小孩;你是唐婉,你被婆婆给休了;你是朱淑真,你父母把你嫁给庸俗商人;你是林黛玉,只能为爱泪尽而亡……最好是做那个人见人爱的薛宝钗,但是薛宝钗最后的结局也不怎么样。
我所知道的有名的女人,估计命最好的是林徽因。她出生高贵,才华横溢,貌美如花,爱情甜蜜,事业有成,名垂青史,真是羡煞众人。不过我听说此人性格有点刻薄。冰心写了一篇文章叫《太太的卧室》,讲林徽因家里的沙龙。林徽因于是给冰心寄过去一坛子醋。我对林徽因此举颇不以为然: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不过,想来我也犯了吹毛求疵的错。
世俗中的爱情,就我身边来说,我认识的女孩子,结婚以后家庭稳定幸福的,大部分都是俏黄蓉嫁给了傻郭靖。阴盛阳衰可以使男人依附于自己的女人,从而没有到处沾花惹草的欲望。我身边很多温柔的女孩子,结婚的时候找了比自己强势的男人,结果是大部分都没有过好。我的一个女朋友,她年轻的时候谈恋爱,那个时候她男朋友非常爱她,这个男孩子我们都见过,是个挺帅的小伙子。后来她和男朋友分手了,因为这个男孩子有什么事喜欢问她的意见。我们觉得男朋友有事喜欢问女方的意见是件很好的事,但是她不喜欢,她追求另一半十全十美。后来找了现在的老公。她结婚前非常甜蜜地对我们说,她的老公有多么成熟,多么稳重。但是结婚后才发现,老公又强势又自私。我那个女朋友不强势,受欺负是肯定的。现在孩子几岁了,貌似离婚了。还有一个女朋友,年轻时非常美貌单纯。她放弃了一个正在为私人飞机奋斗的富豪级追求者,选择了一个普通的老公。她老公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懂几国语言。按说知识分子应该比较有境界,但是她婚后也过得不好。现在看她的朋友圈,都是她和孩子,从来没见她老公露脸。
现在回到我看过的一些作品上来。我要举两部我看过的日本漫画为例。这两部漫画就是漫画大师池田理代子的《凡尔赛玫瑰》和《奥尔菲斯之窗》。这两部作品虽然是漫画作品,但是对女性的命运作了严肃的探讨。我以前写过这两部漫画的专论。此处仅重复关键内容。
这两部作品中,《凡尔赛玫瑰》的创作时间早一点,大概算得上池田理代子的成名作。此书在70年代的时候被誉为杰作,风靡一时。这部书的女主角奥斯卡是个女扮男装的女孩。她出生于法国路易十五时期一个将军家庭,父亲因为没有儿子,就把她培养成了一个女将军继承自己的职业。这部书完全是按照英雄的标准来塑造奥斯卡的,结果塑造得非常成功,在日本被改编成了歌剧,家喻户晓。我也非常喜爱这位忧国忧民、天赋过人、战神一样的女子。
这部书主要刻画了奥斯卡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的心理变化。在小的时候,奥斯卡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个女孩子,非常要强,一门心思练剑,在剑术上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在奥地利公主玛丽嫁给还是王子的路易十六后,她当上了侍卫队队长,那时她的心里只有玛丽公主,一心只想像个男人一样好好地保护她。这既是自己曾经在父亲面前立下的军人誓言,也是出于她自己心里对玛丽公主的爱。但是后来,她爱上了瑞典贵族汉斯,但是汉斯爱着玛丽王妃。这段痛苦的单相思让她终于领悟到:其实自己是个女人。最后是她爱上了自己青梅竹马的侍从安德烈,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让她在为革命牺牲之前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在原著里,到了作品的结尾,奥斯卡和她爸爸有一段点睛的对话。当时奥斯卡的爸爸敏感地感觉到法国要发生革命了。他太了解自己的女儿,怕她参加革命死在革命中,就作安排要奥斯卡结婚。虽然奥斯卡在之前的情节里女扮男装已经经过了太多严酷的考验,但她终于把这些困难都打败了,而且对父亲要自己结婚的念头觉得非常荒唐。但这件事引起了她的思考,她发现她的人生走到这一步,她已经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做过一个女人,有没有享受过女人的幸福了。她问她爸爸,如果她没有被当男人养大,她是不是会像自己的姐姐们一样,不到15岁就被嫁出去,优雅地弹着竖琴,唱着歌剧,每晚盛装地到社交界去嬉笑一番,生下孩子,养育孩子。父亲回答说,是的。然后奥斯卡说:我很感谢你,父亲,感谢你给了我这样的人生,虽然只是一个女人,却能看到如此广阔的世界,人生的必经路程中,为原本应该一帆风顺而无意义的人生,带来些许的波澜。我不会再后悔,要当战神马尔斯之子,把人生献给剑,献给枪弹,一生都当一个武官。看到这里,我明白,作者此时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上很多人的观念相似,认为女人也应该为事业奋斗,有波澜壮阔的人生。这种观念当然是有其正确性的。而且在女性地位很低的日本,这个角色的塑造可谓是石破天惊。
而成书较晚的《奥尔菲斯之窗》,虽然女主角尤里乌斯也是从小女扮男装,但是读起来和《凡》完全不同。出生在德国的尤里乌斯毫无奥斯卡的英雄气质,她爱上男主角,即俄国来的革命党人阿里克塞之后(这部书的背景是俄国十月革命),从来心里只有阿里克塞一个人。她是音乐学校的学生,但是从来没见她好好练过钢琴。后来阿里克塞回俄国参加革命,她退学跑到俄国去找恋人去了,后来在俄国和阿里克塞结了婚。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她跑去了俄国,我还真心以为她后来参加了革命,当上了女将军,像奥斯卡一样。但是其实尤里乌斯一直是革命的旁观者,革命都是她老公在干。
共 8580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阅读的世界名著很多,文章通过列举的方式,概要地介绍了作者所读名著中的女性特点,讲述了作者阅读作品之后对他们的感受。文章明确指出,这些作品塑造的女性,都没有去思考女性的命运问题。然后,文章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述了作者阅读的池田理代子的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讲述了作者赋予她们的社会角色,展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和追求的思考。作者的这部分内容,不仅借助文学作品的评述展现女性形象,而且也是在思考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反应女性的社会命运。女性究竟应该追求怎样的命运人生?文章从爱情的角度讲述了作者的现实观察。在作者的女性朋友中,有的选择这样的对象,又选择那样的对象,结果从爱情中的选择到婚姻中的离婚再结婚的选择,似乎都不很如意,更不要说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幸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她们很长时间的这种无幸福感的命运?文章讲述了作者的故事,写作者对婚姻、对养育孩子的看法的转变。这个转变来自于作者的闺蜜要做母亲了,作者可以放肆地爱这个孩子了。选择事业?选择做一个母亲?这是不少女性的矛盾之处。作者的分析告诉我们,这些都是能得到幸福的,让我们的命运是幸福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对待和处理。这篇文章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到现实中的女性情感,两者结合,写出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展示的内容和思考的结果,是能带给我们文学写作和人生追求的双重启迪的。【:春雨阳光】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7: 1:00 我们的文学作品,不只是要塑造人物形象,更应该借助人物形象关注人的命运,命运形成的原因,命运的走向。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命运,而不应该总是停留在理想状态中。 语文教师
2楼文友: 18: 1:20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天津治疗白癜风方法怎样运动减肥瘦身
慢性过敏性鼻炎喷哪种药好
上一篇:张德才貌品三全的儿子
上一篇:201年长篇小说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