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在一片荒野上等等身后的灵魂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9-09
梭罗说:现代文明改变了人们的屋子,却没有改变住在屋子里的人。纪伯伦说:野蛮人从树上摘果实吃,文明人从摘果人手里买果实吃。
一个下午,我在一本书中遇到了这样两句话,长时间里,我沉浸在这短短的两行如若小麦地上温柔涌动的麦浪中,心思温润。
有人用一滴水书写大海,而我从这只言片语中仿佛正目睹着一个遥远的、纯净的、原始的、简约的、安详的世界。我恍若能嗅到苜蓿地上散发出来青草的芳香,能听到茅草屋前某个老人捻羊毛的托子发出优美的旋转的声音。当心灵的视野一经不小心被松开了栅栏的禁锢,一个全新的、旧的世界便这样静静的浮现在眼前了:牧羊的少年在夕阳的余辉中踢溅着乡村纯净的空气,一路上,总有清澈的山风伴随,有最温和的阳光沐浴,有最动听的咩咩声传递出小羊对母羊亲昵的唤声,有牧童最美好的心思向着家的方向缓缓蔓延……这让我想起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一首名为《暮色》的短诗。
晚星带回了
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
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
带回了牧童到母亲身边。
这古朴祥和的一幕,被古老的文字神奇的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是诗人一颗敏感、多情、善良的心灵捕捉到的人间美丽的一幕。我们甚至能从文字的柔情处看到母亲慈祥温和的目光,看到孩子因为母爱的温抚而荡漾在脸上幸福的笑容。
羊归了圈,太阳回到了山里,星星开始布置夜晚的天空。劳动暂时告一段落。剩下的夜晚,人们开始享受劳动之后那段充实丰盈的欢乐和幸福。我能想来,那种幸福是多么的安静宁谧,多么简约朴素,似乎无需一点多余的渲染,哪怕是一缕现代文明衍生的灯光都是多余的。明亮和幽暗中的幸福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幽暗中的幸福才更接近心灵的幽深之处。
或许,这便是农业文明的温厚所带给人们一种泥土一样的幸福。人们因为自己实实在在的劳动和自然相濡以沫的亲近使得幸福的意义如此简单,并直抵人心。古罗马作家加图在他的《农业志》中这样赞美农民:“利益来的最清廉、最稳妥、最不受人们疾视,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绝不心怀恶念。”
我的理解是:农民是这个世界上最谦卑、却能享受最纯正幸福的人。
我有幸经历过这样一段农民的幸福。虽然那时年纪甚小,但是我还是完整的把自己和乡村融在了一起,并从最初的懵懂中渐渐明白土地给予我们的希望和幸福是多么的重要。现在来想,那时候我们寄予土地的那种情感便是一种类似信仰的真诚。春天的耕种,夏天的守护,秋天的收割,似乎这每一次季节的轮回,都跌宕起伏着我们的悲欢和幸福。农民的视野和心野是狭窄的,就像是一条种满了庄稼的山谷。似乎从不指望从土地之外还能获得什么意外的惊喜,所以,一年四季,人们一心一意,全心全意的在松土、播种、施肥、锄地,然后在秋天的麦场或者谷场上一心一意的上演生命的狂欢亦或悲伤。但无论如何,那些忧伤或者欢悦都是那样的真真切切、实实在在。
我真切记得,我在多年的时光里,曾经一次次的在麦场上体会过那种收获的快乐和失望。
但是,多么的令人怀念啊!
我的启蒙教育基于乡村,基于窗前的槐树和槐树上一个个精美的鹊巢;我最先是从土地上认识世界而不是从电视或者书本上认识麦子、糜子、或者天空的大雁和树上的蜂巢的。我时常回味我放牛的那些清晨或者黄昏,草叶上密集的露珠就像是自然母亲对大地儿女清晨的梳洗打扮,无数亮晶晶的水珍珠让大地的面容那样富有生机。那是一种超越华贵的朴素的高贵。牛啃着带露的青草甚至夹杂着蒲公英和更多喷薄着芳香的野花,如是在赶赴一场大地上的盛宴,显得幸福而知足。判断牛是否吃饱喝足,主要是看它那庞大的肚子是否鼓的圆圆的,像一个个麦秸垛。倘若牛躺在阴凉处微闭着眼睛发出阵阵悦耳反刍的声音时,我和伙伴们便开始去草丛中抓蛐蛐,抓蟋蟀,或者蹑手蹑脚朝着落在树梢上的一只蜻蜓实施起了自己的阴谋。那是我们快乐的一部分,就像牛吃着青草是牛快乐地一部分,花开着是花儿快乐地一部分。而基于大地上这一切生命之间的快乐,是大地快乐的一部分。
苇岸在他1989年的一首名为《现代的孩子》的诗歌里写道:
现代的孩子 致的食物,娇弱的胃口让他们厌恶颐养劳动体魄的粗蔬和五谷。
现代的孩子穿漂亮衣服,卫生的观念将他们隔绝于孕育万物的风雨和泥土。
……
这两天,因为单位络线路的故障,我有幸体验到那种失却现代文明的安静和安宁。这使得我在工作之余,能安安静静、心无芜杂的看一本书,读一段文字,在一页页发黄甚至泛着古旧味道的书页上重温一些过去岁月中的祥和以及美好。
我在这段清静的时光里遇到了梭罗,看到了他一个人在瓦尔登湖边静静的散步。我听到他说:“你脚踏着土地,你如果不觉得它比世界上任何别的土地更甜润,那你这人就毫无希望了。”他相信:大部分的奢侈品,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他幽默的说:“我的最大本领是需要极少。”在瓦尔登湖边,他用自己亲手搭建的小木屋以及自己开垦的土地证实了人除了必须要的物品,其他一无所有也能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下去。
梭罗使我们明白,如何从简朴中保持尊严和自由的快乐,如何从亲近自然和大地中获得精神方面最为奢侈的灵魂的幸福。
这个下午,我同样在文字里遇到了从来不走平坦大道,专拣田野小路或收割过的庄稼地走的托尔斯泰。他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在被森林、田野、河流、土地围绕的庄园中。那是他天然的栖身之地,他把自然看作真善美的最直接的体现。“在这个可爱的自然界中,人的内心里能够容纳仇恨、报复、和消灭自己同类的那种感情吗?”他相信,跟自然界的接触,是消除人们心头恶念的良好途径。
那里,我同样听到了爱默生对自然的一些感触:“从哲学上看,宇宙是由自然和灵魂构成的。因此,严格地说,所有同我们相分离的,所有被哲学定为非我,即那些属于自然和艺术的,所有他人和我自己的身躯,都必须归属于自然的名下。自然,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指的是尚未被人改变的实体;如空间,空气,河流和树叶。艺术则是指人的意志与这些实体相结合的产物,如房子,运河,雕塑,绘画。但人所有的活动加在一起是微不足道的,只是在那儿干了些切削、烘烤、补缀、浆洗而已,在诸如世界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这种偌大的时间面前,它们简直没能改变什么价值。”
这是我看到这位老人对自然这个庞大体系和人类活动所相比较而言所发出的一道明亮的星光。它将指向和引导我们正确的去认识人类生存和自然的关系,认识你所做的一切相对于自然来说是如何的微不足道。如是想,我们在自己的一生里到底做了多少无关于生命的、徒劳的努力啊!
不如,让我们暂且放下城市里那些暴涨的欲望,或者放下你手中的,离开被络覆盖的区域,然后去自然的怀抱里坐一坐,或者躺一躺,在鸟儿美妙的歌声里等等落在后面自己那疲惫的灵魂吧。
共 265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真是很精彩的一篇文章,富有哲学的思想,单就人类灵魂的蜕变来说:农民的视野和心野是狭窄的,就像是一条种满了庄稼的山谷。似乎从不指望从土地之外还能获得什么意外的惊喜,所以,一年四季,人们一心一意,全心全意的在松土、播种、施肥、锄地,然后在秋天的麦场或者谷场上一心一意的上演生命的狂欢亦或悲伤。但无论如何,那些忧伤或者欢悦都是那样的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我真切记得,我在多年的时光里,曾经一次次的在麦场上体会过那种收获的快乐和失望。但是,多么的令人怀念啊!作者对于文字的语言运用堪称娴熟老道,语言的自然美让人赏心悦目。尤其是看到这是作者在江山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这让我肃然起敬。我想这样的一篇文字是无可挑剔的!推荐共赏!【:黑土涛声】【江山部精品推荐0170 261 】
1楼文友: -2 2 :12:5 感谢老师赐稿渔舟!你的文字够美!够精彩! 用文字让人生成为诗意的婉约。
2楼文友: -24 05:58:14 欣赏拜读老师美文佳作,认真学习品读:一个下午,我在一本书中遇到了这样两句话,长时间里,我沉浸在这短短的两行如若小麦地上温柔涌动的麦浪中,心思温润。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楼文友: -24 11: 2:5 问好,老师!欢迎来渔舟!
新生儿腹胀腹痛怎么办
宝宝拉肚子治疗方法
小儿便秘饮食注意什么好
尿路结石治疗调理小便有异味什么症状
孩子感冒发烧怎么办
上一篇:昨天的百官佛迹山的传说
上一篇:守住卡夫卡遗稿两姐妹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