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绚丽多姿拳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4-29

当代文学绚丽多姿,“络”作为重要特征之一,彰显着文学的时代性。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的“络文学”和作为泛指的络时代的文学,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表征。人为地将当代文学划分为“络写作”和“传统写作”,只不过出于研究的需要,并不能真正概括络文学与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对距离当下太近的文学现象下判断,总是一种冒险的行为。说络文学是体现文学时代性的重要构成,却似乎没有疑问。作为新生的并被基本认可的络文学,究竟以何种特质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时代特征?这1特质,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络文学现象,也不是繁多而庞杂的络文学作品类型,而是络文学创作中对形式魅力的追求。

众多的理论工作者都试图给“络文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遗憾的是没有哪一种说法被公认,甚至在很多的时候只能说络文学“不是什么”,而无法直言它“是什么”。这已充分说明了络文学的复杂性。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始终在内容和情势的变化中摇摆前进。但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稳定性,文学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世界已是“常量”状态,惟有文学的情势才是变量。从甲骨文到当代长篇小说,从希腊神话到后现代主义诗歌,我们看到的多是形式上的变化,文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述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络文学作为互联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其“新”也在形式上,这不仅是络文学与所谓“传统文学”最大的差别,同时也是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一项贡献。

络文学之所以被冠以“络”之名,乃在于其在络上产生、发展和传播的特性。络文学和非络文学之间,除了是否依存互联而存在的判断标准,两者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引入“传统文学”的概念,只是为了表示以纸媒形式传播的传统文学样式与络文学的区分。明显,口头文学在当代几近已成历史,传统文学的传播方式以纸媒为主,或书籍或报刊。正由于纸媒的存在,文学成为可感可触的情势。络文学的出现则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情势存在的历史,络成为文学的载体,文学的传播方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文字的黑白意境被光怪陆离的光电幻境所取代。如同从原始岩画、陶器到青铜,从竹木简到帛和纸,文学又一次迎来了载体情势的变化,这是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

除载体和传播情势的变化,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注入的另外一股新气力,是它所引发的文本形式的变化。从早期的《第一次密切接触》《悟空传》到改编为电视剧走红的《甄嬛传》,它们都在以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本样式发挥着吸引读者的优势。叙述以对话为主,读者(民)与文本的交换模仿络聊天的样式;段落容量短小,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或靠“意识流”似的键盘回车形成段落,令读者从冗杂、复杂的文本段落中摆脱出来,以轻松、快捷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从本质上说,络文学文本形式的变化是受市场影响的结果。消费时期文学遭到市场的影响,络浏览的特性吸引作者寻求与传统文本不同的轻质文本创作。反过来,这些作品又诱使读者不断适应新出现的络文本,由此构成了一个完全的新文本创作与浏览链条。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舍弃厚重的典籍,转而阅读这种轻松的文本样式,是络文学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受此影响,当代文学作品在文本形式上正在悄然变革,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大段的描述或抒怀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

文学首先是语言形式的艺术,其次才是达意抒情的艺术。作为思惟的躯壳,语言的鲜活度代表着文学的生命力。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新的语言情势的吸收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语和对络语言的大量运用。传统文学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中,书面语与口语完全脱节。而在白话文时期,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分野逐渐缩小,但由于语言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差异,二者之间的区分依然存在。在络时期,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特别是在大量的对话描述中,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络文学作品中引入的络语言,由两部份构成:一是日常生活常态话语、日常俚语和新造语词糅合在一起构成的络交流语言,二是汉语拼音缩写、英语字母缩写和特殊符号等构成的络符号语言,比如聊天软件中的表情符号或拼音缩写等。这类表情符号在络视野里具有语言的共通性,民彼此之间知晓这类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但络之外的读者却不尽然。络文学中的纯文应用络语言较多,而试图跨界到纸媒出版的作品则规避了第二类符号语言的使用。络语言成为络文学最明显的形式特质之一,既是作品时代特征的体现,也是络特征的体现。

固然,任何艺术情势都不会是纯粹的情势艺术,即便是那些“无厘头”的篇章,也一定在表达某种意义。望文生义地理解“络文学”,仿佛络是情势,而文学是内容,但事情远非这样简单,络文学也不是文学在络上流传这样简单。在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之间,络文学为当代文学进行着新的情势探索。

以络小说为例。络文学的某些类型正走在一条文学的“返祖”道路上,诸如那些神魔、仙侠、玄幻等类型化作品,它们的创作甚至直逼文学源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所不同的是它们的作者并非像文学的先人们那样,以懵懂的目光认知世界,而是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人在这些作品中具有“超人”的特性。在与现实结合紧密的作品中,比如,爱情、商战、婚恋、励志等类型作品,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落,传统的文学意境被淡化,模仿现实的剧烈的矛盾冲突大为增加,刺激人的感官欲望的写法铺天盖地。在所谓“快餐浏览”时代,络文学的作者迎合民需要,创作唯“速度”与“快感”的马首是瞻,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文学性思考,将作品所反应的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

传播方式的、文本的、语言的和叙事形式上的这些变化,是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提供的新元素。很多时候,读者对文的青睐源自络文学形式的魅力,由于它们好读、好懂,轻松、愉悦。在文学史上,或许这些形式的变化已经出现,但是,只有到了络时期,它们才集中显现并影响到文学的整体态势。信息时代来临,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络文学也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面对争辩和质疑,络文学也亟待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努力呈现出新的面貌。

(:李央)

老年人便秘用什么药好
芜湖那几个医院治牛皮癣好
咸宁治癫痫病的中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