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雷长篇小说夏研讨会11月29日体系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3-25

记者作家管喻:文学创作,让我青春永驻 http://www.frguo.com/ 2017-06-01 三晋都市报 周俊芳 赵树理文学奖彰显时代气息 系列报道之八

管喻是一名记者,198 年分配到山西日报社,他先后担任政教部、文化部、科教部编辑、运城分社社长等职;管喻也是一位作家,是山西省作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发行长篇小说、长篇评书、长篇纪实文学、散文集、诗歌集、民间笑话和自创幽默混合文体等14种书籍,共计四百余万字。

河东这方土地,是管喻创作绕不开的题材,也是其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此次,管喻于201 年出版的《死海螺碟》获得 201 -2015年度赵树理文学奖儿童文学奖 。这部玄幻小说的故事来源,就是他的故乡运城盐池一带。

搜集万荣笑话的有心人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据说,舜帝曾在盐池之畔吟咏此诗。而运城也因 盐运之城 而得名,广为流传的 五千年文明看运城 的说法,就与这片盐池息息相关。

管喻家就在盐池边上,他童年的大多数时间就在池沿上度过,那是他和哥哥们玩耍嬉戏的地方。虽然地处城市,但他家是农民,要种地。197 年高中毕业,管喻回到盐湖区东街一队开始种菜。那段时光他每日与胡萝卜、白菜为伴,在田间地头给蔬菜写成长日记,月光下的静谧、施肥浇水的辛劳,那种氛围和感觉,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1979年,管喻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期间,他发表诗歌、散文,大学毕业那年,凭借着曾经发表的60多篇稿件,敲开了山西日报社的大门。1990年春,管喻主动要求调回故乡运城,到记者站去工作。

生活就怕有心人。管喻用他新闻记者的敏锐,写出了很多新闻稿件,但一些新闻之外的庞杂而丰富的信息,却非文学不能表达,他按捺不住,继续着从未停歇的文学梦。

在基层采访,免不了会听到很多万荣笑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场的其他人哈哈一笑就完了,而管喻会悄悄写在手臂上、衣服上、肚皮上,或者借口走出去,偷偷记在本子上,他怕掏出本子记录,讲笑话的人就摆手停口不讲了。那些茶余饭后随口讲述的故事,是运城周边县市,特别是万荣荣河镇一带人天生幽默的产物,更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独特人文气息。

万荣笑话在当地由来已久,几乎人人都会讲段子,但真正付诸文字、编绘成册的却寥寥无几。 0年前,万荣笑话还处在 躲进深闺人未识 时,管喻就看中其文化价值,做了那个推波助澜、添砖加瓦的有心人。

除了自己走村串户,与老乡聊天获得第一手素材,他还发动相熟的人,采取电话、信函和设点征集等方法,为激励大家,承诺谁讲一个笑话就送一碗羊肉泡馍。5年时间,他搜集到大量的散落在民间的笑话段子。这种类似海选一般的 笨办法 ,无疑是最有用和最直接的手段。他通过去粗取精,文学加工,编辑整理了1000多条万荣笑话,到1998年10月,管喻终于出版了第一本《万荣新笑话》。

这本笑话集一投入市场,就成为畅销书。接着,他陆续出版了五卷本的《万荣新笑话》《万荣笑话精典》《万荣笑话宝典》和《金版万荣笑话 六卷》等,还出版了万荣笑话的研究专著《万荣笑话揭秘》。

那些年,运城人外出常常会选管喻的书作为礼物相赠。大家送的不仅是书,更是一种河东文化特产,自然,其中还蕴含着运城人的文化自信。如今,万荣笑话已经飞出娘子关、名震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在消遣娱乐的功能之外,万荣笑话已然成为运城的一张名片。

驰骋网络时代的 年轻人

一个大学历史系毕业并精于写古典评书体文学的作家,在大多数人印象中,许是一个暮气沉沉、寡言刻板的老学究。但见了管喻,你一定会大摇其头,他的年轻不仅在表面,而是内心的朝气与 ,是对事物满满的好奇心,还有他乐于学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2006年,管喻就迷上了博客,日日不辍坚持写三段体博文 诉君听 唱大风 感慨一声 。一篇篇公开日记,记录下他对每天发生的事情的看法、想法。这些句子并不长,三五百字的体量,但再容易的事情,坚持久了,也就不得了,更何况,他是一个心中有爱、眼中有花的有趣之人。

2011年,管喻将这些生活感悟的文字,整理编辑成管喻三件套自选集,取名《生命的记号》。这些借助网络而积累完成的三本书,算是他试水网络,用点滴时间完成的 作业 。如今,管喻还开通了今日头条的公众号,通过这种新的形式,表达他的所思所想以及对文字的挚爱。

河东大地哺育出关羽、柳宗元、司马光、关汉卿等无数杰出人物,给人类留下了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古老神秘的盐湖也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盐文化,自然也流传着众多的神话传说。管喻自小听着这些美丽的故事长大,随着阅历、知识的增长,他就想把这些澎湃于胸、翻腾在脑的精彩故事,创作成文学著作,留诸后世。

201 年,长篇小说《死海螺碟》出版,在当年的全国第2 届图书博览会上,受到各方关注。这部悬疑惊悚玄幻小说,以博大精深的潞盐文化和风光旖旎的运城盐湖为背景,讲述了康华中学4位师生探查北宋金元宝失窃案的惊险故事。全书27万字,平均不到千字一个小标题,就像航标和向导一样,引领读者在奇幻诡谲的万花筒中漫步游历。其实,早在200 年,管喻就出版过一部惊悚探案小说《太阳穹隆》。这些当下盛行于网络文学的文体,在管喻的笔下,一样熟稔于心。

读者曾经渴望的,或者还没来得及渴望的那份文学享受,我认为《死海螺碟》都可能给予他。我希望把它奉献给青少年读者 他们就是当年的我。 在他心中,仍住着一个青涩纯真的少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

退休之后,管喻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他笑称,文学创作令他思维活跃,青春永驻。他说,对事物的敏锐性是他多年做记者的职业习惯,加上文学的表达方式,才成就了他的文学梦想。未来,他将紧跟时代,潜心耕耘,在文学的海洋里,追逐更绚丽多彩的浪花!

潜心研究关公的故乡人

运城,有最早 古中国 之称,最令人自豪的,莫过于赫赫有名的蜀汉名将关羽。

关公故里就在盐池之南的解州常平村。一位被历史厚待,逐渐被神化的 关圣大帝 ,以 武圣 之尊,与 文圣 孔子齐名。在运城当地,对关老爷的崇拜更甚。在管喻家中,至今仍供奉着一幅 解州关夫子真相 的神像图,这是他母亲1 岁时用节省下的两个铜钱买来的一张黑白照片,距今已近百年。照片拍的是解州关帝庙春秋楼上的 关公夜读春秋塑像 。

关老爷爱读《春秋》,管喻爱读古典名著。他记忆最深的莫过于《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他读的第一本《三国演义》非常破旧,没头没尾,被撕的只剩下中间章节,但他还是就着煤油灯,一夜读完,陶醉其中。 自小天然对文学有种冲动,文学的种子,就是在那个时候种下的。

他说,自己有个和孙悟空一样的毛病,每每读书到精彩处,就坐不住了,心里头激动得非要表达出来。在《西游记》开头,孙猴子拜师学艺,受教于菩提祖师门下,某一日,祖师爷讲到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之时,孙猴子就 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这个情节自小给管喻打下了烙印,他常常这样说: 文学爱我如亲,我追文学如梦。

三国纷争,叱咤风云,最令管喻难忘的,自然是与他同乡的关羽。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直接从桃园开始讲关羽,那么桃园之前的关羽走的是怎样的人生轨迹?他的盖世刀法从何而来?他的《春秋》功底何人所教?这些,《三国演义》中没有写,像一部电影只演了精彩的一段,而另一段的故事一直在管喻脑海中。从小听着关羽的传说长大,根据当地百姓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他决定补续关羽从15岁到25岁的人生经历。

2014年,第一本长篇评书《神勇关羽》出版,共 6回,25万字之多。序言中,管喻写下: 常听关公戏,领略其英雄风采;常看关公书,品味豪杰之当年。 那关公的故事,总在心中激荡;关公的形象,总在眼前闪光。管喻一生写书不少,却还没有一本写关公的书。虽然世上现有的关公文章浩如烟海,但那都不是出自本人手笔。为关公撰写这部长篇评书,乃是我今生今世必须了却的一大心愿 。

2016年末,他完成了第二本与关公有关的著作 《关羽赴桃园》(与人合著),共46万字,仿古典文学体例,两本共写了108回,集中讲述了关羽在桃园结义之前的故事,填补了文学创作上有关关羽的这一时段的空白。

正史野史上找不到,文学戏剧里寻不着,民间虽有传说,书本却无记载。我参照的,就是这些非文字的文化遗产 从今往后,人们再也不能说桃园结义之前的关羽故事无书可看、无稽可查了! 谈及自己续写关羽故事的事,为人一贯谦逊的管喻颇为满足。他完成了一件萦绕了半生的夙愿,做了关羽故乡人该做的事。

深静脉血栓的表现南昌治疗白癜风费用小儿肠痉挛腹痛临床症状

早搏属于心律失常吗
远大医药立可安功效与作用
怎么调理月经不正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