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凤凰凤凰首演黄永玉题写剧名体系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20-03-29
澳门作家太皮:为众声喧哗的澳门画像 http://www.frguo.com/ 2014-12-22 中国作家网 张 莉
在澳门文学的坐标系里
201 年8月16日,澳门作家寂然在《文艺报》上发表《澳门小说创作的多元风景》,梳理了澳门小说的历史与现状。它讲述的澳门作者的生存际遇 令人印象深刻: 即使澳门存在很多的文学爱好者,但普罗读者每天留意香港新闻,欣赏内地的剧集,享受台湾的综艺节目,如果要阅读文学作品,他们也会优先选 择内地和港台的书刊,反而对澳门文学比较冷漠。这也令澳门的作者长年处于为写作而写作的状态,作品所能带来的名利很少。然而,在毫无经济成果和成名效益的 前提下,澳门小说作者的书写意愿依然高涨,他们有的持续在报刊发表小说,有的已有大量长篇作品连载刊出,有的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勇敢书写,有的积极参加澳门 举办的征文活动,以期获奖之后可以获得出版机会。
毫无疑问,那是一批深怀文学之心的写作者。他们以自己的写作扭转着人们对澳门文学的误解: 过去人们误以为澳门小说只会书写在澳门发生的故事, 有时还认定澳门这么一个欠缺气魄的小地方无法出现像样的小说。那当然是未经验证的粗浅印象,人们大概忘记了这 开埠 400多年的临海小城一度是中西文化 的交汇点,人们也许想象不到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本身已拥有某些与众不同的写作资源,只要大家认真阅读澳门作家的小说,即会发现他们不但勇于写出澳门人生活 中的喜怒哀乐,还会探讨人性,思考哲学,有不少关于普世价值的讨论,更有一些在写作技术上进行实验的前卫之作。当然,澳门小说也不乏通俗易懂的爱情故事、 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挖掘人物灵与欲的 书写、讲述赌场百态的写实故事。 也许,在这样的作家及作品的坐标下认识太皮这位澳门作家是恰当的。
太皮,本名黄春年,生于1978年,祖籍广东梅县,父亲是印尼华侨。太皮十多岁开始在工厂、美式快餐店、赛马投注站和酒楼厨房打过工,大学时在 《澳门日报》连载长篇小说《草之狗》,毕业后从事传媒行业多年。这位陌生的作家小说创作成绩斐然,并不逊于他的同龄作家。《凉夜月》《连理》获第四届、第 七届澳门文学奖小说组优异奖,《摇摇王》获第九届澳门文学奖小说组冠军。他的三部中篇小说《爱比死更冷》《绿毡上的囚徒》《懦弱》三度蝉联《澳门日报》主 办的澳门中篇小说奖(2008、2011、2014)。
《爱比死更冷》有双城爱情的性质,它有通俗易懂的爱情,也有灵与欲的 描写。尽管故事主人公是澳门人,但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具有澳门地方特色的 作品。事实上,其中讲述的爱情可以发生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北京、南京、香港、东京或者纽约。它有关情欲、初恋、阴差阳错,所有情人之间的故事在这里都有。 对内地的读者而言,这部作品的许多元素是新鲜的,比如女主人公何艾因为不会说澳门方言而一度被同学唤作 北姑 在这个故事里,有从内地到澳门去的青 年,也有从澳门到内地去的青年,这许多地名提醒我们,书中青年的爱情有点似 南来北往 。而从内地到澳门,非典、张国荣自杀等事件,内地人所经历的一切澳 门人也在经历。这应该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作品。如果说《爱比死更冷》是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起步,那么他于2011年出版的《绿毡上的囚徒》,则显 示了不凡的艺术实力。
勾描澳门各阶层的众生相
在博客中,作家曾经感慨地说起这两部作品创作时的景况: 现在身边放着自己的两本著作,分别是《爱比死更冷》及《绿毡上的囚徒》,现在感觉是有 点不实在,好像它们不是我写出来似的,好像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确又实实在在由我每一个字在键盘上敲出来,然后经过很多次修改的完成品,那些情景还历历 在目。写作《爱比死更冷》的时间较充裕,因为早有写书的打算,而且工作和生活也闲,但《绿毡上的囚徒》却不然了,除了定时定刻的工作外,还有一大堆私事要 做,我几乎是每晚12点过后才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写作,别人春节时在游乐,我却沉浸在书中的沉重场面中,尚幸工作的假期较多,才得以一点一点地将这本书完 成。有时为情节上一些要解决的地方而困扰,晚上遛狗时绕着公园走几十个圈去苦思冥想,或者为让自己触发更多灵感,而在街上乱走,由佑汉走到议事亭,再由议 事亭走回佑汉,那种经历真是让人回味再三。
《绿毡上的囚徒》是有艺术追求的作品。它以澳门 五一 节游行为核心,讲述了诸多澳门人的生活。全书共分为17章,每章都有一个人物志,一个人 物与另一个人物相关,另一个人物又与新人物相关,以 五一 游行作为中心事件,将各阶层人物次第展开,形成了人物图谱式写作。每个人物都有独立的心路世 界,但人物和人物之间的生活都互有交叠或观照,从而达到了 形散而神不散 的结构。这样的结构给人以陌生感,也使这部看似并无多少情节的小说显得风生水 起。
因为游行,各阶层汇集在了一起,这些人有来到澳门 0年依旧挣扎在贫困线上的 垃圾婆 蔡姐,被称为 新移民 的张福迎,虽然生活在底层但乐于 参加社工活动的林锡德,吸毒少年张永正,精神分裂症记者冯威廉,出身低微但美丽热情的记者张碧芝,从教师职业改为荷官、在情感生活中无法自拔的Miss 梁,葡萄牙人后裔警察菲拿度,当地富豪之子程明,内地来到澳门举目无亲被卷入无妄之灾的徐鄂强
各个阶层的人们,各有各的甜蜜和苦恼,各有各的历史,他们与澳门一起回归,中央政府开放自由行,城市里建设了新赌场,澳门经济不断创新高,但与 许多内地城市的发展一样,在GDP的高歌之下,城市遗迹却在减少,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开始变得多元。每个人物当初来到澳门的历史、每个人的家族史都在 五 一 游行事件中被讲述 游行是小说讲述的中心,是风暴之眼,它透过各个人物的生活际遇,串连起了澳门的历史与现实。
400年的殖民地命运、澳门人的边缘感、不安和焦虑都在这部文本中。作品里,澳门土地被形容为绿毡一般。小说中张碧芝夫妇二人讨论《聊斋志异》 中 红毛毡 的故事,正是这一故事催生了她关于澳门的想象,她有时甚至会觉得 濠江小城真有这么一张大家都看不到的巨大毡子,走在街上,明明地下就是灰色 的石子路,她却错觉踩到绿色的绒毛上了。也许,这是因为澳门少有传说的缘故,魔毡在她看来有与众不同的色彩。
《绿毡上的囚徒》也是一个关于澳门空间概念的写作。澳门的所有地标性建筑 提督马路、殡仪馆、市政狗房、牛房仓库、美副将大马路、旧丽都戏 院、莲峰球场等都出现在小说中。阅读中,读者就这样一路跟随小说人物一起走过澳门街道的历史和现在。更重要的是这部小说的内核。每个人物都与这个城市如此 紧密相关,他们关心它的命运,他们的命运也与它的命运相关。
当时间、空间以及命运全部聚集在一时一地,便成就了这部小说的芜杂气质。社会众生相里,有情欲,有爱情,有亲情,有在赌场面前欲望的苦苦挣扎, 也有在贫困线上的潦倒和不安。最有意味的是小说中的某种玄幻色彩。不良少年张永正吸毒幻觉中一再出现 林则徐 ,以及林则徐对吸毒少年的痛心。而张碧芝受 伤后灵魂出窍的讲述也使小说有了某种飞升空间,虽然在阅读中读者会对小说灵异部分感到不适,但事实上,不仅仅是张碧芝,跳楼自杀的梁芳婷、徐鄂强被无端殴 打时的幻觉,也都使这部小说显得别有关怀。
小说的题目《绿毡上的囚徒》使人意识到,小说在有意讲述每个人物都有如这座城市的囚徒,但是,果真如此吗?正如小说最后所言: 每个人都是囚 徒,也不是囚徒,视乎你怎样去看。这些人甘愿戴着的镣铐和枷锁,有的是与家人的羁绊,有的是与情人的羁绊,有的是与朋友的羁绊,有的是与过去的羁绊,有的 是与未来的羁绊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而为囚徒的人,而甘愿成为囚徒,都因为心里有爱 这些生活在澳门的人们,与其说是 囚徒 ,不如说是这座城市的 主人或子民,他们有着不同梦想和不同诉求,但他们身上无一例外都洋溢着浓烈的澳门气息,那种不论怎样都坚忍生活的精神,那种通过努力创造好生活的精神。
记下历史这一刻
是什么使太皮如此钟情于对游行事件前后澳门人心路的追踪?这似乎是一位小说家的社会责任使然,在 作者的话 中,太皮如是说: 由于工作关系, 在游行日子前后,我分别接触到本书所描写的主要人物,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和他们的灵魂,我或深受感动,或深恶痛绝,或深铭肺腑,我觉得我有必 要将他们的故事写出来,让大家知道。 事实上,这部作品各有原型,事件及故事都接近于真实,但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做了艺术处理。这也是小说有强烈现实感的 原因所在。
在时间长河中,作家是刻下人类心路的人。太皮的写作亦如此。这位年轻的作家,因对 五一 游行那一刻深为感怀,以记录者自居,克服种种困难记录下那早已消失的时刻,他记下了一个历史的 活生生 ,为澳门写下了令人难忘的传记。
《绿毡上的囚徒》中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感是宝贵的,太皮也因此显示出他的不凡。事实上,不只是《绿毡上的囚徒》,在《摇摇王》《连理》中读者 也可以读到太皮对澳门这座城市的深切热爱,对城市各阶层生活的了解和熟悉。他的写作以写实风格及反映社会生活为主,但小说中诸多超现实元素与现实元素的交 杂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艺术的光泽,也使这位小说家具有了强烈的个人印迹 太皮的写作技术、想象力与社会情怀都有其强烈的独特性,这是让人读后难以忘记的 作家,你不由不对他的未来保持期许。
消化不良容易腹泻咋办舒筋活络正骨水他达拉非主要治疗
月经不调怎样治前列腺术后ED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治疗
上一篇:希望你不忘过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