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韵乡村的冬天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2-27

寒风扯着号子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风尘仆仆而来,带来了凛冽的寒。夜晚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窗外寒风呼啸,冷风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肆虐地扫荡着世界,吹走了暖,撞在窗玻璃上——呼!呼!呼——呼——这是一曲天籁之音,一曲冬的旋律。

呼啸的寒风如万马奔腾,翻过高山,越过河流,在原野里游荡。冬小麦是一片的绿意盎然,它们是不怕这凛冽的寒风的,随寒风一起跳着优雅的舞蹈,也许它们还在盼望着一场雪的覆盖和滋润。雪天,雪的白映着麦的绿,麦的绿衬着雪的白,煞是好看。寒风吹过光秃秃的树梢,树枝随风摇曳,大树好像在冷得发抖。路上的行人裹紧了身上的棉衣,有的骑车人还戴上了白色的口罩,一顶棉帽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乡下正是农闲的时节,田野里看不到一个劳作的农人,乡间公路上也是人迹稀少。现在的农民大部分都到城里找工作了,在家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儿童,一座座无人居住的小楼在寒风中静默着,好像也在忍受着这寒风的侵扰,盼望着主人的归来。村庄上空袅袅的炊烟,永远是在异乡打拼的游子心中的乡愁。

几场凛冽的寒风呼啸过后,下起了白霜,最后一朵菊花也凋零了,剩下了一枝枝傲霜的枯枝在寒风中摇曳。村庄旁边的池塘里终于结了一层薄冰,总感觉现在的冬天没有小时候的冬天寒冷了。

小时候的冬天很冷,池塘里的冰结得很厚,有时能承受一个孩子的重量,我们小孩子就尝试着在上面小心翼翼地行走,体会如履薄冰的惊险。当然,大多数的时候都没事,即使我们在上面跺脚都没事,但也有失算的时候,比如深水区的冰薄一点,或者太阳上来了,冰没有那么结实了。走着走着,咔嚓——咔嚓——不好,冰面上有裂纹了,赶快撤退,有时抽足慢了,勉不了要弄湿棉鞋和棉裤,顽皮的男孩子回到家难免会受到父母的责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不像现在孩子有那么多高级的玩具,都是自己制作玩具,平时很会玩。池塘里寒冷的冰就像纯净透明的玻璃,从家里找来农具敲一个窟窿,这样就有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碎冰了。我们男孩子一点也不怕冷,捞起小块的冰在冰面上打冰飘玩。就是拿起一块冰贴着冰面用力扔出去,冰块在冰面上磨擦,发出好听的“哗——”的响声,一直到池塘的对岸才停下来。有时还捞起一大块,透过这样纯净透明的“水玻璃”对着太阳看,折射出七彩的虹,童稚的心在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那时农村的环境很好,很少有污染,池塘里的水是能吃的,有时我们口渴了,还会吃冰,“咯嚓咯嚓”,冰在口腔里发出清脆的响声,就像现在的孩子夏天吃冰棒。

小雪节气过后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天阴沉沉的,一场寒风紧接着一场寒风地吹就是要下雪的节奏了。最神奇的就是头天天阴沉沉的刮着大风没有下,第二天早晨醒来开门一看,大雪封门,屋外已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了。院子里,房顶上,农具上,树枝上,田野里就好像被盖上了一层雪白的棉絮,白得是那么的纯净耀眼。老天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夜之间帮人们变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

冬天我是很喜欢下雪的,因为下雪的时候脚踩在皑皑的白雪上行走,脚下会发出清脆的“咯吱咯吱”的响声,一路行走就像一路听着美妙的音乐,也少了雨天路上泥泞的烦恼。

下雪过后是孩们最高兴的时候了,因为可以玩堆雪人、打雪仗的游戏了。记得那年腊月放寒假,下了一场大雪,我和弟弟在青石小院里堆了一个大大的雪人,憨态可掬。我们在大雪人的旁边还用雪塑造了一座小桥,很结实,人都是能在上面走的。小桥的旁边又塑了一个玲珑的小凉亭,加上旁边的小桥,真还有点公园里小桥流水的意味。

由于进入腊月天气寒,我和弟弟的雪塑杰作直到过年之后都还在,让亲戚家来拜年的孩子羡慕不已。没放寒假的时候,下雪天,小伙伴们还会在学校的操场上玩打雪仗的游戏,几个人一组对掷雪团,又或者纯粹是乱掷,欢乐的笑声在校园里回荡,也让我们忘记了寒冷。

小时候,虽然下雪天很冷,但奶奶的屋里往往很暖和。这时候,奶奶和父亲就会把秋天里积攒的树根、柴火找出来,在奶奶的屋里生一火锅火取暖。取暖的同时,还会在火锅里用水壶烧水,有时还放一两个山芋在里面烤,烤熟的山芋刨出来,剥去外面一层黑黢黢焦糊的外壳,露出里面黄红的瓤,吃着那叫一个香甜!所以小时候的冬天,奶奶的屋里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因为不仅暖和,还能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有时还能吃到香甜的烤山芋,也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我们江淮之间的冬季,没有北国那样的严寒,雪天一般也来得比较迟。一般下雪的时候,农历新年也就不远了。一到腊月,是那些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们最忙碌的时候了,因为要准备过年的腊货了。腌腊肉,腊鹅,腊鸭子,腊鱼,灌制腊肠,腌好后趁着大晴天放在太阳下晒,就会生成自然的香味,有阳光的味道,在过年或者春节待客时吃,吃着特别香,并且不用冰箱都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坏。这时的集市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都是大量采购的人们,并且很少有人还价。商贩们也因为销售量大而放低价格,薄利多销,让利于民,也好图来年有个好生意,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小时候,过年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就是磨汤圆了,那时食品工业还不发达,不像现在超市里有成品的汤圆粉售卖。先把自家生产的雪白的糯米用清水浸泡一天洗净,然后再用石磨加水磨成粘稠的米糊状,再用做饭烧的草灰给吸干水分,然后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用圆箔等东西盛着放在太阳下晒干。吃的时候可以把干的汤圆面块掰成小块放在稀饭里煮,也可以加水和成面团,然后用红糖或菜做馅搓成汤圆和面条一起煮,又或者用菜籽油加红糖炒成元宵,这是我们这儿过年和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象征着团团圆圆。磨汤圆虽然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但我们每年都乐此不疲,是过年前一项重要的工作。现在不像过去那么麻烦了,超市里有成袋的汤圆粉售卖,一年四季都有,很方便。但也还有人墨守着传统,自己磨汤圆,不过不用笨重的石磨了,用的是磨豆腐的小电动磨,也很方便。我很喜欢吃汤圆,感觉又糯又香。糯米做成的汤圆据说属于温热食品,冬天吃了可以养胃、御寒。

一进入腊月,小村里的大爷大娘们就忙了起来,腌腊货,磨汤圆,杀年猪,辛苦劳作了一年,也该好好犒劳犒劳自己了。这里,也许就有你的父母,每天除了忙碌之外,就是对着儿女回家的方向,翘首期盼着儿女早些回家过年,这已成了年年不变的风景。

共 248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寒风渐次拉开了乡间冬天的帷幕。乡村的冬天随着一场凌厉的寒风吹过之后,冬季,便降临在村庄里,农家的日子开始厚实起来,村庄立即变得清瘦了。村子里的青壮年到城里找工作去了,村里就只有老人和小孩子,冬日的村子略显凄凉景象。慢步在雪地里,记忆里呈现出儿时的回忆中,冬日雪地里和弟弟堆雪人,滑雪板,打雪仗的快乐时光。小时候的天气很冷,但在奶奶的屋里总是暖暖的,奶奶让我们的童年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快乐。便是样一天天一年年的慢慢滑过,一份质朴和简单是乡村不变的性格,不论苦乐冷暖都会露一脸快乐的微笑是乡村不变的容颜。整篇文从卷首细细铺展开来,把一幅集声乐影像于一体立体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布局工整,文笔细腻柔和,语言灵动唯美。质朴的语言,描绘着乡村美丽的容貌,更让我欣赏的是细节描写的非常好,然而,那些普通的东西都把写活了,选取的是那些普通的事物,描写的跃然纸上,画面感十足。就好似那个乡村的模样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好文章推荐共赏!【:素心若雪】

1楼文友:- 0 22: 7:2 冬天的乡村肃静的,唯美的。作者将山村的人们的那份朴实与世无争的心境勾画出来,语言流畅,画面感强,过渡自然。非常精彩,问好作者新春快乐! 馨蕊英华步冷穹, 清魂洁魄傲芳丛。 宁由朔雪侵三世, 不向东君乞柳风!

回复1楼文友:- 1 08:49:06 谢谢素心若雪的精美编按,就像本文的浓缩版,却又别有一番意境!

2楼文友:- 1 19: 0:55 一篇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好散文,读着就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玩冰玩雪的情景,大同小异。那个年代经济匮乏,精神生活不缺,很快乐,很轻松。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2楼文友: 08:2 :58 谢谢社长赏读支持!

楼文友: 1 :26:51 学习精彩美文!问好

回复 楼文友: 1 : 2:02 黄老师,祝您农历新年快乐!

灯盏花产业怎么样

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发展

灯盏花制剂怎样

小孩中暑怎么办
薏芽健脾凝胶疗程
小孩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