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人间端午节的煮鸡蛋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0-06

摘要:至此,我才明白,这依附于故乡泥土上所衍生出来的传统节日是有基因的,这基因通过泥土,渗透进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不论将来他走到哪里,那基因便会在某一个特定时刻显现。 忙碌的日子最不经数。觉着才过了春节,人刚忙碌完松口气的功夫,这怎么转眼便近了端午。

对于传统节日,我是极重视的,但却疏于看日历去专门标记。常常是某某节日眼看着要到了,我才在超市里商家促销的广告上,知道了这样一个节日的临近。尔后便是翻看日历,查找这以农历计算的传统节日,对照公历来算具体又该是哪一天,以便在这节日来临时,置备相应的物品,去郑重纪念一番。

今年的端午也一样,日子未到,各粽子厂家的促销广告便已占据了商场的显著位置。对于这些广告本身,我向来是不屑于看的。在我的意识里,传统节日便应该有传统的味道,用这些工业化生产的东西来纪念传统,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一种亵渎。所以,我虽已从故乡来这异域的城市二十年余,无论再忙,却依旧会按了故乡的习俗去过传统节日。这样做的目的,为的便是一种对于传统的坚守,更是对故土的一种依恋。

端午节也是这样。虽然大家早己把端午节过成了“粽子节”,我却依然会遵了故乡的习俗,在端午那天一早去煮蒜、煮鸡蛋。妻已经不会再像以前故乡女人那样,在端午节时给孩子绣荷包、缝香囊、拴五彩线。家里的门楣上,我也再找不到那长长的艾草来插,更不知如何去泡那驱虫的雄黄酒。只得将那些东西全部简化,仅煮了蒜和鸡蛋,以此来恪守传统。虽然极简单,却是怀了虔诚的心,为的便是那份对故乡端午节日的纪念。

说实在话,那白水煮的鸡蛋并不好吃,煮蒜就更不用说。我从记事起,虽盼着过那端午节,却并不盼了吃那鸡蛋与蒜,盼的原因主要竟是为着好玩。好玩的割艾草,好玩的抹雄黄酒,以及那好闻的香包和好看的五彩线。当然,这煮蒜和煮鸡蛋还必须得吃!

煮鸡蛋好说,吃起来虽没什么味道,却不难下咽,我只是讨厌那蛋黄太过噎人。所以,常会吃了白白弹弹的蛋清,而把那面得噎人的蛋黄,象征性地咬上两小口,便半耍赖半是硬塞地送到了父亲嘴里。直到今天,我每每吃煮鸡蛋时,都会想起当时耍赖不吃蛋黄的情形,更会想起童年时光里的端午节。于是,这煮鸡蛋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成为过端午的标志性记忆

可要说起煮蒜来,那味道真不好吃,但端午节的煮蒜必须得吃!父亲对我们吃煮蒜是有定量的,每人最少要吃掉一头煮大蒜。不吃肯定不行,吃吧又觉难以下咽,通常情况下便都是被大人们盯着,尔后硬了头皮吃下去。好在那样的年月,我们已经吃惯了难吃的各种东西,相比起这节日的快乐来,用吃上一头煮蒜来换取,我已经是相当地知足了。

至后来上了小学,有篇课文里写端午节的事情,里面提到孩子们拿煮鸡蛋到学校利用课间玩碰鸡蛋,比赛看谁的鸡蛋壳最硬。最后得出的结果说是那红皮获胜,原因是红色的蛋壳比白鸡蛋壳要厚要硬。受了这样的启发,后来再过端午时,我们便都各自揣了鸡蛋来学校,学着那课文中的方式,在课桌上进行碰鸡蛋比赛。后来,这样的游戏便成了端午节当天孩子们的保留节目。在碰蛋过程中,随那蛋好与蛋碎,感受着游戏中的或悲或喜。碎了固然婉惜,但毕竟这是游戏,目的便是将那原本只能吃的煮鸡蛋,变成一种彼此交流嬉戏的玩具,在游戏的过程里去享受这样一段美好时光。

而这样的游戏快乐,我的孩子是感受不到的,原因是这城市里的孩子过端午只吃粽子。

儿子也喜欢吃粽子,那香香甜甜、软软糯糯的口感,非常投了嘴馋小孩子的胃口。这样的粽子不但孩子爱吃,我亦同样。只是在端午那天,我会依了故乡习俗,早早便起来将鸡蛋和蒜煮好,然后等他们起来吃早饭时,将这些东西一并端上。

吃煮鸡蛋儿子能接受,可吃这煮蒜,便只能靠我的武力威慑。硬逼着让他吃上一瓣儿,还是只嚼两下便往下咽,其表情极为痛苦。再想让其吃第二瓣儿,已经捂了嘴巴,坚决不吃。一旁的妻看不下去,不让我再强逼儿子吃煮蒜,说:“过节本身就图个快乐,这一大早起来你就因为这个收拾孩子,值得不?吃煮蒜虽然是传统,可你不能拿自己的喜好,来强迫孩子去接受你认为应该坚守的东西,他只是个孩子,哪里能体会得到你对家乡的感情和对传统的那份儿坚守?”

听了这样的话,我无以应对,只得默默低头将他们吃剩下的那两头煮大蒜吃掉。在那有些难吃的煮蒜味道里,去感受属于我童年时光中,那样一段端午记忆。

吃完鸡蛋和粽子,儿子欢快地下楼找他的同伴们玩去了,剩下我和妻。妻去涮洗碗碟、收拾厨房。而我,则只能坐在沙发里,一个人沉默无语。这一刻,我只想静静地坐着,开启一段回忆,回忆童年时光里,故乡那富有浓重传统气息的端午节,那样的端午虽然没有粽子可吃,却有煮蒜和鸡蛋。那煮蒜同今天一样难吃,可我却愿意在吃过那难吃的煮蒜过后,去看四邻的女人们抱了各自的孩子,围坐在院场外面的石头上,比着谁的香囊更香,赛荷包谁绣得更好看,以及那五彩线谁又搭配得更艳。看完了这些,你还可以拿了自家的煮鸡蛋,找上几个小伙伴去相碰着玩。

只可惜,这样的情形,永随了时光留在我脑海里,成为我对传统端午的一段记忆,若非有时光穿梭的机器,你便永远无法回去。

如今,又近端午,超市里各样包装的粽子琳琅满目,将那特意腾挪出来的展区塞得满满当当,糯米和红枣也开始不失时机地写了大字海报进行促销。妻让我记得提早买点儿糯米和红枣回来,好给儿子包粽子吃,而我所想的,则是别忘了买几头新蒜和鸡蛋!在这样一个特殊而极富传统的节日里,我可以食无粽,但不能没有煮大蒜和鸡蛋。

前两日,无意中读到汪曾琪先生所写的《端午的鸭蛋》一文,才知道他们高邮端午的习俗,竟也不是吃粽子,而是吃当地所特产的红心咸鸭蛋。从文中我看到他们那儿许多的端午习俗竟也与我们那儿的相仿。从那并不长的文字里,你能感受到他对儿时过端午吃鸭蛋,以及挂“鸭蛋络子”那样一种端午习俗的深深怀念。因为,这些习俗只属于记忆和故乡!

至此,我才明白,这依附于故乡泥土上所衍生出来的传统节日是有基因的,这基因通过泥土,渗透进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不论将来他走到哪里,那基因便会在某一个特定时刻显现。

而今天,在端午将要来临的时候,它开始一点点显现,幻化成端午节的煮鸡蛋!

共 2 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每逢佳节来临,远离家乡的游子们都会对故乡以及故乡的传统习俗多了深深的怀念。端午临近,作者在棕香飘逸中想到了家乡端午节的特定习俗:吃煮蒜和煮鸡蛋。虽然这煮蒜的味道如今想来依然令人不敢恭维,但因了这是故乡与众不同的传统习俗而令作者多了一份深深的怀念与追思。于是,在静静的沉思中,作者的思绪重返了旧时光的美好回忆中:绣荷包、缝香囊、栓五彩线、插艾草、吃煮蒜和煮鸡蛋、玩碰鸡蛋游戏等等。离开家乡已久,而端午节时那特有的习俗仍深深地留存在脑际,那些旧时过节的画面依然生动如初,虽然煮蒜和煮鸡蛋称不上美味,但端午节当日做了来吃,在作者看来却是对故乡习俗的坚守与传承,也是对故乡的一种最朴实的怀念。文章生动细腻,情感真挚,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将一份深深的思乡情于字里行间尽情舒展。欣赏佳作,!【:梓郁】

1楼文友: 00:45: 9 问候作者,写作愉快!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2楼文友: 00:47:21 虽然你儿时的记忆里没有吃粽子的印象,但我想你一定是吃过的,只不过那些煮蒜和煮鸡蛋的味道更深刻而已。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楼文友: 00:48: 9 提前祝端午快乐!在吃煮蒜和煮鸡蛋的同时,别忘记多吃一些甜甜蜜蜜的粽子。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回复 楼文友: 08: 6:18 感谢梓社辛勤和点评!

4楼文友: 0 :0 :02 拜读学习了!问候作者写作愉快! 我的世界你已没有访问权!

回复4楼文友: 08: 4:44 感谢小朵的阅读点评!

5楼文友: 07:18:26 用工业化的产品来纪念传统节日,即使不是亵渎,但也至少是不搭。

回复5楼文友: 08: : 1 感谢您百忙之中的阅读点评!

6楼文友: 08:54:48 流露对故乡,对故乡端午的传承眷恋,真是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为晓生朴素又丰富,接地气的佳作点赞!!!

7楼文友: 08:59:01 来看二哥的作品,顶礼,祝您笑口常开!

回复7楼文友: 10:22: 8 谢谢阳光兄弟串门!

8楼文友: 10: 0:27 拜读,以及刮目!

回复8楼文友: 10:44:18 嘻嘻,刮鳞不?

9楼文友: 10:52:02 文风比口风雅致许多!以后还是多多读读您的大作,可以抚慰我在群里受伤的心灵。

回复9楼文友: 1 :22:0 嘻嘻,小心灵咋伤了!过来,我给抚慰一下!哈哈

10楼文友: 11:04: 8 往有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今有范老师的《端午节的煮鸡蛋》。欣赏美文,学习!

回复10楼文友: 1 :2 :27 可不敢乱和人家比!俺这小文,就是写着玩滴!

产后具体瘦身安排

女子减重健身计划

体重超重特重的如何减

红河灯盏花品质好吗
小儿便秘怎么调理
心肌缺血怎么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