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韵槐树湾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1-07

今天是周末双休日,一早我就和老婆玲带着礼品乘车去太安镇槐树湾外婆家。一来是好久没去看望外婆了,应该去看看,二来是要去完成一项任务——采摘槐花。每年的五月我们都要去槐树湾外婆家采摘回很多新鲜的槐花,用清水微微冲洗后放入瓦缸中,一层槐花一层白糖腌制成槐花蜜饯,腌制好后装入一个大的玻璃瓶中密封待用。平时想吃甜食时,加入一点,芳香之味自然不必说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用作做汤圆、包子馅。将黑桃仁、花生、芝麻等捣碎,再加入槐花蜜饯做出的馅,那种可口的香甜美味,吃一次就会永久不忘。母亲是最喜欢槐花了,所以每年槐花盛开的季节,都不会忘记去采摘。往年都是母亲和我们一道回外婆家,这一二年带上孙子了,所以就我们小两口去完成这个任务了。

槐树湾在县城之北,距离县城有七十多里路程,到了太安镇还要走七、八里田埂小路。本来是自己可以开车去的,但考虑不能直接到达,小镇停车不方便也不放心,还不如坐班车方便,也没有什么担心的,于是和玲商量还是坐班车好。

早上七点多钟,班车就到了太安镇,我们便下车踏入了乡间小路。五月的清晨,凉风习习,田里的秧苗挂着露珠,在晨曦的照耀下,晶莹闪亮,像天上眨眼的星星。乡村的清晨很宁静,因而感觉空旷而博大,正应了不知是谁说的那句“静里乾坤大,闲中日月长。”的名言。偶尔几声布谷鸟的叫声划破长空,清脆而婉转。常年久居闹市,一旦远离喧嚣,远离汽车的尾气,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闻着旷野青草的芳香,心情特别舒畅。玲忘了自己已是孩子的妈妈,仍像小姑娘一样一路蹦蹦跳跳,欣喜不已。

乡村的景色优美,可是这路却不那么好走。走贯了城市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一下子来走这崎岖的羊肠小道总得小心翼翼,蹦跳中的玲几次差一点就滑下田埂跌入 ,后来再也不敢蹦跳了。这一带都是丘陵地带,山坡虽然不高,但是多,上山下坎穿沟,很不好走。好在我和玲都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人,曾经也都是学校体育队的,经过了一定的体能训练,所以走这路也不是很费力。

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来到了外婆所在的槐树湾已经八点多钟了。槐树湾位于两座山坡之间,还没有看到槐树就闻到了槐花飘来的芳香。走上山岗远远望去,那一湾的槐花开得正欢,洁白素雅,像一片片白云汇成的云海,蔚为壮观。走进槐树林,就像身披着圣洁的白色婚纱,不少蜜蜂在花间忙碌,采集芬芳的槐花花蕊。外婆的小院在村东头,掩隐在一片槐树中,一条小溪蜿蜒从旁边流过。远远的就看见外婆在院坝中喂养一群鸡崽,外婆看见我和玲到来,非常高兴,忙丢下手中的活,把我们让进屋里。

外婆的小院是一个U字形的农家小院,进院正面三通瓦房是古老的瓦房,现在是外婆居住,两边的砖房是后来修的,现在是两个舅舅在居住。近几年舅舅和他们的子女都出去打工了,屋里就剩下外婆、两个舅妈和外婆的几个重孙。外婆年近八十了,但身板还挺硬朗,许多家务活她都要亲自操持,农忙时还要下地帮着干活,让她休息她就感觉浑身难受,真是一个闲不住的老人。

小院的四周都生长着碗口粗的槐树,后山是一片槐树林,有两棵盆口粗的槐树足有近三十米高,树冠宽大,枝叶茂盛,花朵饱满,据说有一百多年岁了,小时候就听外婆讲过槐树湾的故事。

那是在清朝末期,这一带还是荒丘之地,没人居住。由于连年战乱,粮食无收,野菜树皮都难找到,人们四处逃荒避难。因为这里离县城较远,偏僻,来这里逃荒的人也很少。有一年的五月,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两个孩子逃荒路过这里,由于两天没吃东西,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这里歇息。忽然随风一阵芳香飘来,他们寻着芳香找到后山,看见两棵槐树正开满了花,他们异常欣喜,摘下槐花饱食一顿,精神大振。那时槐树不是很大,但两树槐花也够他们吃一阵子了。于是他们决定留下,在这里搭建茅屋,开荒种地,成了这里的第一户人家,这就是我的曾祖辈。后来又陆陆续续有逃荒的人在这里安家,槐树也随着种子落地逐渐生长增多。到解放时,这里已经有二、三十户人家了,那一湾槐树也成了气候,因而取名槐树湾,也叫槐树村。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这一湾的槐树也救了这里人的命。那时许多地方的草根树皮都吃完了,这里的人们仰仗着槐花度过了一年年的饥荒。在槐花盛开的时候,他们收集槐花晾干储存,把槐花参合在糠中做成糠糕,槐花的细腻香甜中和了糠的粗涩,吃起来容易下咽,并且增加了营养。所以,这里的人们对槐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对那两棵百多年的古树,更是呵护有加。据说文化大革命时期,公社一个造反派头头想来砍这两棵树去做家具,几个老人坐在树下誓死捍卫,不让其砍,造反派无法,只得放弃。

不一会儿,外婆就为我们煮好了荷包蛋,加入了自制的槐花蜜饯,一股香甜味充满整个屋子。外婆也不问我们是否吃过早饭,硬要我们把荷包蛋吃了,这是她对我们爱的表现。外婆从小就对我特别的爱护,因为我是她唯一一个城里的外孙。

外婆一生养育了五个子女,两个儿子,三个女儿,我的母亲是她最小的女儿,也是他们一家人最疼爱的一个。母亲生来有别于几个哥哥姐姐,她的皮肤特别白净细腻,相貌姣好秀气。但是性格却像一个男孩,从小就喜欢下田捉鱼,爬树摘槐花。在村子里没有谁敢欺负她,还常常为被欺负的姐姐打抱不平,哥哥姐姐们也很爱护她。母亲读书成绩很好,一直读到高中都在学校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作为回乡知青回到槐树湾务农。

我的父亲是城里人,高中毕业后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插队落户到了槐树湾。城市生长的父亲到了农村什么都不懂,更承受着在农村孤独寂寞的精神压力。这时,性格外向的母亲主动给予父亲不少帮助,让父亲逐步熟悉适应了农村的生活。母亲那时是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身材高挑,皮肤白皙,一双闪亮的大眼睛天真善良,端庄秀丽的脸蛋永远充满青春的活力,父亲一开始就被母亲的美丽和纯真迷惑住了。母亲对这个城里来的英俊男孩也情有独钟,于是他们相爱结婚了。后来知识青年全部返城,母亲就随着父亲进了城,成了外婆家唯一嫁到城市里的女人,并且考进了单位,有了工作。

我出生刚满三个月,母亲就带着我来到槐树湾看外婆,让外婆高兴。从我记事起,我就感到外婆对我特别关爱,总享受着在她的孙子们中的特殊待遇。长大后我曾问过外婆,为什么对我特别关照,她说因为我是城里人。每一年我都要来槐树湾一到二次,来这里度过暑假的时间较多。小时候常和村里的小伙伴爬树,捉迷藏,下田抓鱼,捉黄鳝,到村前的小溪打水仗等,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非常熟悉。从我参加工作后,来这里的时间就少了,一般都是来看望一下外婆,最多住一晚上就要赶回去上班。

玲是第二次来外婆家,我们结婚的时候来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外婆很喜欢玲,说玲的性格像母亲,诚实、率真、开朗、有气质。母亲确实如此,母亲做事利索,诚恳待人,脸上总挂着笑容,在她的脸上从来找不到半点忧愁的影子。那一年外公突然去世,一家人都沉侵在悲伤之中,母亲却劝大家不要难过。她说人终究要走这条路,外公这么大年龄了,他走得爽快,没有痛苦,也没有磨难后人,大家应该感到欣慰。母亲今年四十七岁了,稍微打扮一下,看上去就只有三十多岁样子。玲和母亲都是165公分高的个子,玲说她和母亲走在一起,别人都把母亲当作她的姐姐,这种效果或许正是母亲开朗豁达性格的效果吧。

吃过荷包蛋,与外婆拉了一会儿家常,就快十点了。我和玲准备去后山摘槐花了,外婆说,你们不用去爬树。随即她把舅舅的两个十二、三岁的孙子叫来,找来两根长竹竿,一根尖端绑上弯刀,一根尖端绑上小铁叉,又找来一个大背篓,我们就出发去后山槐树林了。

一路上我们寻找开得正饱满而又没开过头的槐花。阳光透过槐树林的间隙,撒下斑斑点点的金黄。阵阵清风吹来,一串串槐花随风摇晃,像千万只玉蝴蝶在翩翩飞翔。不远处,也有三、四群人在采摘槐花。近年来,不少城里人专程到这里来采摘槐花。槐花现在不是充饥的食物,而是作为另一种理念被人们爱好。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环境状况的污染,粮食、蔬菜的化肥农药残留,人们更想寻求一些纯天然的绿色食物。槐花,正是这种理想的食物被人们重新重视。开始一二年,外地人来采摘,这里的村民并不在意。可是人越来越多,而且很不爱惜树木,毁坏了不少树枝和幼树。后来,村里组织人守住路口,不允许外地人来采摘了,本村村民的亲戚可由村民带着采摘。目前槐树村有五十多户村民,所以来采摘的亲戚们也不少。每一年,除了村民们自己采摘收藏足够槐花后,余下的槐花由村委会组织人统一收集晾干卖入药店。

两个小侄儿很聪明,很会选择槐花,也很有经验。树枝稍微粗一点的,就用弯刀勾住往下轻轻一拉就割下了。枝桠细的,就用叉子叉住,旋动叉子就摘下了,采摘的槐花又大朵又饱满。我和玲负责第二次清理,只摘下花朵,去除枝桠。不一会儿就采摘了满满一背篓槐花,足有三十多斤。我们背着胜利的果实,兴高采烈的回到外婆家。

中午,外婆做了几样我爱吃的菜,还专门杀了一只鸡,炖了一锅沙参鸡,香气扑鼻。两个舅妈和她们的孙子都一起过来吃饭,一大桌人像过节一样热热闹闹。外婆要我好好爱护玲,不能欺负玲,我说我哪敢欺负她呀,她不欺负我就万幸了。外婆说,你们要相互珍爱,把我的重孙带好。我仔细端详着外婆。她是那么和蔼可亲,慈祥的面额留下了道道岁月的刻痕。

午饭后,舅妈帮着把槐花装进我们带去的布袋里,外婆又给我们捡了几十个地道的土鸡蛋,我们坚持不要,她说鸡蛋不是给我们的,是给她重孙的。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外婆和舅妈们,告别了槐树湾,扛着采摘的槐花踏向回家的路途,槐花的芳香伴随我们一路走去。

共 80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品读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去槐树湾采摘槐花,看望外婆来描写槐树湾的故事。槐树湾是外婆居住的地方,原本是一片荒丘之地,因为有槐树生长,有槐花盛开,逐渐形成了一个村庄。槐树槐花对这里的人们有很大帮助,人们对槐树也有特殊的感情。文章立意明确,章节有序,描述清楚。景物和人物描写到位,手法自然,语言流畅优美,情感饱满,读来有一种轻快的感觉。推荐共赏!【:天空微笑】

1楼文友:201 - 1 :44: 佳作,倾情推荐给大家欣赏!感谢赐稿,问好老师,创作愉快!

2楼文友:201 - 1 :48:14 喜欢乡村气息,更喜欢老师这样的文笔,清新、流畅、自然

小孩不爱吃饭什么原因

小孩儿不爱吃饭

小孩脸黄怎么办

剖宫产术后消化不良多久能恢复
女人腰酸腿疼是什原因
小儿积食发热的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