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篼我的奇谈怪论答ZY老师随笔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2-20
常看到老师们谈到古诗词的韵律。各种韵谱现今多见居于络,没有几个人是能从祖传几十代的老黄本中去得传。而将读过的作品与这些“谱”作对照时,没有发现过一件相同作品。日前于家园里发过一首词“沁园春”,引发了老师们的一些感慨,摘录于下。
现代人写诗词,不要动不动就创新,能把传统继承好就不错了。这个和书法一个道理。你看赵孟一辈子学“王字”,没有创新,仍然成为了优秀的书法家。中国是以继承传统而闻名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脉相承,我们该庆幸传承没有中断。如果说中国是一个有特色的国家,这种特色就是继承。对于诗词,尤其是要讲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诗词。
很多人在喊打破传统、改革,打破就错了。千百年不改变为什么现在要变?宋、明、清时字的读音也已经与平水韵的唐音改变很多,为什么宋儒、明清这么多大家没想到要搞个宋韵、明韵、清韵?就新中国的“诗人们”觉得要改革?这个原因您想过吗?
如果宋朝的诗人们不使用平水韵而按自己当时代的读音搞个“宋韵”、明朝是再来个“明韵”、清朝来个“清韵”、民国来个“民国韵”会如何?原来从宋开始千百年来的文人们就这么笨,明明读音变了却死守陈规不肯变革,只有新中国、只有这几十年的诗人们最聪明。这岂不是很荒谬?
有些东西不是说打破就打破的。诗词就是如此,书法也是如此。明明大家都用简化字了,只有书法家们真笨不能与时俱进还抱着繁体字不肯放手。写简化字的书法家们也有,启功就写过。但您想一般的、中等的书法家们谁敢写个简化字的作品去参赛展出(官员书法家例外)?如果这样恐怕只会贻笑大方。先做好继承吧,当你继承到很高的程度你说来个小改革,或许没人敢说您,如此而已。
最后一句:没有继承就毫无意义。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加厚传统,这就非常了不得。
我无意于与这位老师去作学术上的争论,因为我已经做过这方面的争论了。只是浅谈自己对这个方面的一些看法。
中国的诗词文化是在传承并发展着的,自古以来即如此。从劳动的号子,祭祀的巫咒卦词到民风民韵,到后来的七言五言,古风律诗,唐诗宋词元曲清赋,再后来的自由体及现代的络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诗词的灵魂合着时代的脉膊才迸发出最斑斓的光烨,也形成了最精彩的轨迹。鲁班是高明的木匠,但不能造火车。旧女人的裹脚让男人们欣赏了上千年,但现在如果哪个男人再欣赏那种残缺的肢体,一定会让人说成是精神病。
宋词产生的当初,国家尚未统一,中华文字数万,官方语言以西安话为母体,在这种情况下,一字多音本身就表现了汉语发音的灵动性,在诗词中亦被广泛运用。大清王朝奠基中原,汉文字书写方式没变,但官方文字仅保留了原有汉字的三分之一,而发音则有根本性的改变了,官方语言是以北京话揉和北方其它省份基础语言习惯而成,也一直沿袭至今,更何况从共和国成立到如今,不但改变了汉字的书写形式(实行简体字),同时也改变了汉语言的基本形式,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抑扬钝挫的朗读已取代了摇头幌脑的吟诵,在这么巨大的语言文字改变的前题下,一概“传承”几千年前的框框,能让人感到诗词的美感吗?只怕是人们看不懂弄不明听起来还别扭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新韵”并不是近几十年来诗词作家的发明,而是在清初以纳兰容若为代表的“宋词”复兴时代就有了其雏形,是伴随着汉文字的改革而产生的,它以康熙字典规定的汉语四声音韵为基础限定诗词韵律;纳兰容若这位满清汉文学家和诗人,面对着汉文字语言的巨大改变,也为了中华诗词文化中的这枝奇葩——“词”,可算是煞费苦心。因为他看得到这种词体的美,也看得到汉语言变迁的必然形势。新韵从产生时开始,运用至今数百年,虽仍饱受争议,但已被很多诗词爱好者所接受,但它也并非完美无缺。五四时期,受外来诗词”翻译体“的影响,更有诗人大胆地提出了“旧诗新作,旧词新作”的主张。鲁迅,毛泽东,包括后来的郭沐若和柳亚子,都作了“诗词文学”改革的先躯。
我不是什么“功底”深厚的诗词作家,古文功底肯定也可能不如今夜老师一类“行家里手”们,但我能有今天的“作品”则得益于对鲁迅,毛泽东,郭沐若等“改革派”诗词的鉴赏和领悟,我想,应该还有很多与我有着同样感受的诗词爱好者。
清油炒菜,各喜各爱,做红烧肉,爱吃甜的加糖,爱吃香的加蒜,端上桌的总归是一碗红烧肉,尽管红烧肉是传统菜。
时代发展至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宛若、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的女德,又小又尖的裹脚,都不是现代人心中的神圣了。人的欣赏能力和欣赏层面不尽相同,对诗词文化的认知角度不一样也不为怪。仿古的永远是赝品。无论是书法还是文学艺术,
中华诗词文学,我们要继承的是其基本的、美感的、实用的、精髓的东西,该留的得留,否则不为诗文,该改的则改,任何事物都只能在发展中求出路。
写出这样的贴子,我又得准备一顶罩住脑袋的帽子了,准备着随之而来的口水。但我忠诚的祈盼,中华诗词文化从神坛上走下来,”开入寻常百姓家“,点缀人们的现代文学生涯。
宋词格律产生之初,中华民族尚未统一,中华文字数万余有史可据。读音也是六声韵。请问现今的”圣儒贤达“们哪个是在全部掌握了这些文字工具的前题来下来写作的?如果说我没有资格谈诗词的发展,鲁迅先生提出“大韵”(即近音韵)主张,毛主席提出的“旧诗新作、旧词新作”主张,他们是诗词文化改革的先躯,他们的诗作、词作尽管于传统格律上有一定的“离经叛道”,但在知识文化”广谱“的今天,在广大读者心中并不失其畅美之感。我愿意向他们学习,尽管我目前还是学前班的水平。
要过河,就得要有桥,但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去修一张桥。不论某些学者如何评价毛泽东的诗作“不合格律”,但我仍然愿意去学习与思考,力图提高自己。
共 226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中国是个继承传统的国家,特别在文化这一块儿,其中更是没有间断过,唐诗宋词,代表着中国文化鼎盛时期,是我国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作为中华儿女,应该把诗词文化传承学好而加厚,而不是“自作聪明”,随意搞创新,特别在是学术界,不是说能打破就能打破的,能创新就能创新的,“创新”不好就贻笑大方了。在古风律诗创作方面,无论是学者,还是文学爱好者,还是要保留传统,韵律不要轻易去改变,不要“自作聪明”,让文化出现杂乱,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原汁、清晰地文化传承。拜读此文,深受感动,作者用犀利的语言严厉地批评了如今文化杂乱的现象,呼吁当今络文坛不要轻易给传统文化涂鸦。文笔厚实,主题鲜明,批判性强,堪称佳作!好文,倾情推荐!欢迎您继续投稿筐篼文学。【:蓝明】
1楼文友:201 -10- 0 12: 8:5 拜读此文,对我以后写古诗词进行了规范指导,祝月下老师创作愉快!问好,远握。 享受文字的快乐。
2楼文友:201 -10- 0 20:01: 8 可资借鉴。拜读欣赏了。感谢对筐篼的支持!!! 我是您不经意间忘却的一个人,您是我无意之中想到的一个人。
楼文友:201 -10- 1 18: 5:26 中华诗词文学,我们要继承的是其基本的、美感的、实用的、精髓的东西,该留的得留,否则不为诗文,该改的则改,任何事物都只能在发展中求出路。这是我的看法。
维生素D滴剂孕妇用量
维生素D滴剂怎么服用
悦而D3滴剂多少钱一盒
吃什么才能每天通便儿童中暑的症状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使用方法
上一篇:《我是个幸福的人》
上一篇:杨柳我的红色大家族散文
- [诗歌大全]近一个月股价跌近50%,傲农生物:4月份起生猪出货头均毛利较一季度已明显改善
- [诗歌大全]情感之公事,合则双利
- [诗歌大全]柳岩与妈妈穿旗袍录节目!身材高挑妆容显清纯,母女眉眼想像中相似
- [诗歌大全]在一起贵了你就会发现 他不仅会骂你 烦你 还会盖起被子继续睡 不管你哭成什么样都不会哄你 只会觉得你
- [诗歌大全]福建宁德增添本土“0+6” 连续4天未发现社区阳性样本
- [诗歌大全]本土新增“3297+18187”!山西新增本土新冠胃癌确诊病例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8例;隐瞒行程返家
- [诗歌大全]通威股份(600438.SH)2022-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投资者购买 斥资约54.88
- [诗歌大全]哪有什么真直男 都是装直男 他发觉你生气了 需要哄 也发觉消息要及时回 也发觉要关心你 给你买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