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我的红色大家族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2-20
一天晚上,接到老家县城二叔打来的,说要找父亲打听一点事情,说话的语气深沉而凝重。
我有些好奇,因为二叔家没有女孩,我早年刚上班时曾在二叔家居住多年,二叔二婶对我如亲生,每次打都和我家长里短唠个没完,这样严肃的语气,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我急忙唤来在小院里乘凉的父亲接听,并站在一边窃听他们讲话。
“哥,叔叔到底是在哪里牺牲的?当时部队的番号是什么?尸骨真的没找到么?今天县民政局给打让上报资料呢,说是要在烈士陵园里给单独立碑的。”二叔问。
“不知道,曾经问了很多人,因为早年一起出去当兵打仗的,没有几个活着回来,更别说什么尸骨了,更不知道遗失在了哪里!”看得出,父亲的表情和语气也很沉痛。
挂断了二叔的,父亲一个人呆呆地坐着,不说话,表情依然凝重。
我平日里只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琐事,也可能是女人的缘故,对于老家家族里的事情并不挂心。不过,我从小就知道,我们家和村子里的其他人家都不一样,不仅仅因为我们家族在那个一千多人的小村子里是名副其实的大户,更因为我们李氏家族是为数不多的红色家族,不仅爷爷在村子里当村支书 0多年,更有一个在冀中平原战场上牺牲的二爷爷,后来被追认为烈士。
到了父亲这一辈儿和我们这一辈儿,包括父亲二叔三叔,堂哥表弟等居然有9个穿过军装的人,那是不折不扣的红色家族。这样根红苗正的革命家族,别说是在四里八村,就是全县也寥寥无 !
我对父亲说,您给我讲讲咱们家族的故事吧!父亲长出了一口气,开始向我讲述我们大家族的故事!
1、我的祖辈们
我的家乡位于冀中平原保定东20公里处安新县境内白洋淀边的一个村子。在那个火热的年代,日寇猖獗,硝烟弥漫,我们村那一带正是集中打战场的中心区域,村子里常年驻扎着日伪军的零散部队。著名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讲述的就是我的家乡的故事。
我的祖上早先是个富裕人家。只是到了太爷爷这一辈儿,因为好赌,输掉了大部分家业。虽然家族逐渐败落,但爷爷和二爷爷幼年时也读过私塾,甚至请了教书先生在家里读书习字。我自幼就知道,爷爷的厨子柜子炕边上,是经常会放着那种发黄的线装书的。爷爷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逢年过节,乡邻们便会拿着红纸到爷爷家排着队写对联,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化人。
19 5年,日寇猖獗,距离保定20公里的我的家乡也被硝烟战火所弥漫。时任区长的三太爷爷 是腰间别着双枪的大人物,在一次阻击日寇的战役中,他和警卫员被日伪军包围,最后被一群日军追杀到一个死胡同,他烧掉重要机密文件,用最后一颗子弹对准了自己的脑门。这是我们家族的第一个烈士。
受家族的熏陶,血气方刚二十多岁的爷爷和二爷爷和村子里几个年轻人一起应征入伍,被敲锣打鼓的送上了冀中平原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那时候没有互联,家人联络只能靠捎口信儿或写信。太奶奶没什么文化,只生了爷爷和二爷爷这两个儿子。每天除了做家务,就是牵挂着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两个儿子,那种提心吊胆和刻骨的思念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在爷爷和二爷爷离家的两年多里,部队在家乡附近打游击,转战多个战场,杳无音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太爷爷也急了,多方派人打听,后来才知道半年前二爷爷已经牺牲在某个小战役的战场上,后来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连尸骨都被日军的炸弹炸飞了,临终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更别说什么遗物了!
太奶奶由于实在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精神变得恍惚,整日里抱着二爷爷穿过的旧衣服,喊着他的小名“庆生啊,回家咧!”在村子里凄惨的呼喊着!现在想想,那种母亲失去亲生骨肉的痛苦,也只有为人父母以后才能体会的吧!
因为担心大儿子我的爷爷的生命安危,太奶奶思子心切,差点哭瞎了双眼。太爷爷只好托人找到了依然在战场上厮杀的爷爷,办理了退伍手续。
回到村子里,爷爷并没有停止他的革命行动。他组织村民们成立了农民武装, 19 8年,爷爷经受组织考验,光荣入党。配合大部队打游击战,挖战壕,掏地道,掩护照顾受伤的新四军战士,为驻扎在村子里的大部队站岗放哨传口信。
那个时候,爷爷结了婚,娶了邻村模样俊俏的奶奶。奶奶受家族的影响,也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战争行动当中。
奶奶三岁丧母,五岁丧父,从小没有父母疼爱,被寄养在姑姑家,受人白眼。她个子不高,性格泼辣,个性独立,机智勇敢,胆子比一般女人大。她因此经常穿梭于几个村子之间,为爷爷的农民组织传送情报,是个秘密联络员。我小的时候她经常给我讲那个年代的故事。有一次不慎被抓进了日本人的岗楼里,关在一间黑屋子里一天一夜,滴水不进,直到后来被营救出来。
我上高中的时候,清明节学校组织去位于安州的烈士陵园扫墓,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高高矗立着的公共墓碑上,在密密麻麻的名字里面,找到了三太爷爷 的名字,以及那个被太奶奶临终前还在念叨着的二爷爷李庆生的名字。
凝视着那名字的时候,我实在无法用文字形容我当时的心情,眼泪居然夺眶而出,心中思绪万千。虽然我与他们并未谋过面,但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应该是注入骨髓的吧!
关于那个到处弥漫着硝烟与战火的年代,我们只能凭着小说和电视剧里描写故事情节和场面去展开无限的想象!只有真正亲身经历过的,才会深深地知道,生活的艰苦,战争的残酷,以及生离死别的那种无奈与痛苦!和他们相比,我们所经历的种种所谓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对于我那浴血奋战过的祖辈们,我总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心里去祝福他们。并为我的家族有这样光荣而悲壮的历史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2、我的父辈们
爷爷奶奶多子多寿,一共生了十个孩子,六男四女,(其中一个男孩八岁时因为得湿疹治疗不及时而夭折),人丁兴旺,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在那个缺衣少食,物质匮乏的年代,真不知道爷爷奶奶是怎么把他们一个个抚养成人的。
父亲在兄弟姐妹当中排行老大。中国自古就有“长子如父”的说法,他所承担的家庭和吃得苦当然会更多一些。
幼年家贫,父亲只上过两年学,自九岁就开始跟随乡亲们到处流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靠要饭勉强活了下来。
18岁那一年,父亲被爷爷送去当了兵。没有任何背景的父亲凭借着老实实在,又能吃苦,勤奋好学,深得领导喜爱。参军第二年就入了党,三年后提干,先后在太原,天津,新疆等地当兵,在部队一干就是十年。
父亲29岁那一年,因为到了结婚年龄,在爷爷奶奶的催促下,父亲离开部队,转业到地方,成为县民政系统的一名国家干部。也就是在那里,认识了母亲的叔叔——我的二姥爷,成就了父亲和母亲相隔二百里的姻缘。
母亲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小,深得姥姥姥爷宠爱。读的书也比其他女孩子们多。那时候刚从一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分配到当地一所学校教书。因为由姥爷的亲弟弟做媒,两个人只匆匆见过一面,这门亲事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第二年,24岁的母亲便嫁到了二百里以外人生地不熟的我们这个村子,在村小学当了一名小学老师。
对于父辈们的婚姻,我常常想,他们大多数也是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的,甚至有的直到结婚才第一次见面,却鲜见有离婚的现象,磕磕碰碰,磨牙拌嘴的一过就是几十年。艰苦的日子里培养出来的那一份相濡以沫的情感,是岁月的洗礼中一份日久弥香的沉淀。
父亲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不善言辞。他虽然没上过几年学,但从当兵到转业这些年下来,一本字典不离手,勤学好问,读书写字完全不在话下,像爷爷一样,读书是他最大的乐趣。爷爷去世后那些线装书,都被父亲像宝贝一样珍藏起来,我也喜欢读书,完全是受爷爷和父亲的熏陶和影响。
父亲一生的职业生涯辗转了很多个单位,我从记事起就知道他在镇政府工作,当过最大的官是镇政府的副书记,人大主席,直到退休,安享晚年。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对我们姐弟三人并不严厉。他因为常年在外工作,没有闲暇照顾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只在周末才会见到他,他每次回家也时常会买些零食和玩具。很多时候,同龄的小伙伴对我更多的是投来羡慕的目光。所以虽然从小和父亲很少交流,但心里对他也有着一份感激和尊敬。
母亲结婚后在我们村学校当老师也只有两年的时间。姐姐出生后,没有人帮助照看孩子,离娘家又远,母亲忍痛离开心爱的讲台,后来随着我和弟弟出生,母亲再也没有返回学校,也从此丢掉了工作,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由于这件事情,母亲一辈子对爷爷奶奶充满怨恨,父亲也一直对母亲充满歉疚。直到奶奶晚年,母亲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我从小怕她,对于母亲,我们姐弟都非常尊敬,她的命令是从来不敢违抗的。由于父亲在外工作,我们姐弟三人的教育培养完全归功于母亲的教诲,小时候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她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让我们读书的念头。所以,我也是村子里同龄的女孩子当中唯一一个读了大学的。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在读书,虽然在农村长大,对于农事,我一窍不通。也从来没有真正下地干过农活。
弟弟18岁当兵,去了遥远的新疆,一走就是16年。期间考军校,提干,结婚,生子,直到三年前转业,才真正回到父母身边。
看得出,由于弟弟常年在外地,父母对我和姐姐一直很依赖,如果有个头疼脑热,父母第一个就会找到我。我也心甘情愿的享受着这份亲情和信任。对于父母,我们还有多少年可以回报呢?
二叔是爷爷奶奶的第四个孩子,中间隔着大姑和二姑。二叔比父亲幸运,读完了中学。
他也是18岁当兵。一直在天津的部队呆了15年,后转业到我们当地的一所法院当院长。
在父亲的众多的兄弟姐妹当中,我和二叔二婶感情最深。二婶是我们村有名的漂亮姑娘,她和二叔两个人上中学时偷偷摸摸的搞对象。二叔长得一表人才,二婶虽然长得漂亮,但个子较矮,奶奶并不满意这门婚事,无奈二叔二婶执着抗争,最后还是结了婚。
没随军之前,二婶带着大我一岁的堂哥住在村子里。那时候,母亲和二婶同病相怜,父亲和二叔都不在家,每天战战兢兢的过着逆来顺受的日子,没少受奶奶的冤枉气。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亲眼目睹过奶奶把妈妈递给她的饭碗狠狠的摔在地上。
我因此对奶奶也充满恐惧,从来不敢亲近她。奶奶晚年时得了脉管炎,瘫痪在床,临去世那年的暑天,我带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回家小住,奶奶第一次看到我的女儿,激动地抱着她,左瞧右看,非常欢喜。我永远记得她那快乐的表情。回想着我从小到大对她的成见,我的心底掠过淡淡的疼痛。
一九九九年六月,奶奶安详的去世,享年8 岁。
二婶性格温和,慈眉善面,她心灵手巧,擅长缝纫裁剪衣服的手艺,我小的时候她曾经用碎花布给我缝过一个毽子,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后来二婶带着孩子随军到了天津,在村子里受气的日子终于结束。二婶随二叔转业后被安排到当地的一家医院工作。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二叔家的两个儿子恰巧都不在身边。一个在北京当兵,一个在长春上军校。我便住在他们家,互相有个照应。下班回去,饭菜已准备好,他们对我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后来我离开那座小县城来到保定,心里最牵挂的依然是二叔和二婶。
去年二叔住院,在离我家不远的省医院做心脏搭桥手术,看着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的二叔,我很是心疼。我也终于有了机会在病床前照顾他,为他做喜欢的饭菜,他喝着我亲手熬得莲子粥,是一种非常幸福和满足的表情,他应该很享受那种被照顾的感觉吧!
二叔当了半辈子法官,我们村的乡亲们有个大事小情的都愿意找他,一来他秉公办事,从不收人钱物,二来,他以理服人。在我们家族里面,二叔也是绝对的权威。二婶在医院工作,也免不了给乡亲们帮忙,所以,叔叔婶婶回村子里,总会有喝不完的酒。一来喝酒,二来也经常会有家长里短的琐碎事情需要调节,是父老乡亲说起来就树大拇指的人。
二叔二婶一生虽然没什么积蓄,但非常恩爱。至今还住在法院80平米的单位宿舍里。一生两袖清风,看病住院十万块钱还是东拼西借来的,他经常说这样活着心里才踏实!我从心里敬佩他!
三叔是我们家族里文化最高的人,当了三年兵,后来被部队保送上了工农兵大学,本科学历。一直在省城工作。三婶是长征老红军的女儿,家世显赫,性格骄横,一副看不起人的表情。记忆当中,每年春节回老家都会和奶奶打架,有一次半夜被奶奶赶出家门,一村子的人都到处找她。
我对一向她没什么好感。
我感觉她从骨子里是看不起农村人的,也从来不曾把这里当成她的家。她和她唯一的儿子我的堂弟关系也很紧张。堂弟由于对她的不满,逆反心理非常严重,严重到大学上了一年就偷偷退学,半途而废,至今找不到一分合适的职业,去年又匆匆结婚、离婚,成了心比天高的三婶的一块心病。
上大学时我和二叔家的堂哥曾去过三叔家一次,三叔在那个家里实在没什么地位,我和堂哥只住了一晚,便匆匆返回,那种感觉终生难忘。我发誓永远不再去他们家。
虽然住着省城里的大房子,有着让人艳羡的高薪的工作,但我看得出三叔很可怜。他帮我和堂哥买了车票,又偷偷塞给我们车票钱让我们给三婶,可想而知他平日里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过得并不幸福,我从心里希望他幸福!
四叔五叔家依然还住在村子里,这让我们这一大家人和二叔三叔两家人回村子还有个可以投奔的地方。四叔短命,五年前心脏病突发去世。四叔家的堂弟很聪明,生意做得红火,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是现在我们家族唯一坚守在村子里的人!
四个姑姑都嫁在附近的村子里。大姑家人丁兴旺,四个表哥都做生意,开厂子,在附近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我的那些表哥们对我们也都非常好,一团和气。
每年过年过节我们依然会拉家带口带着父母回老家去。还有二叔一家三叔一家,姑姑们也会一起回来,一起团聚在四叔家里。一行人先浩浩荡荡的去上坟烧纸祭奠祖辈,然后大碗喝酒,气氛活跃,其乐融融。虽然父亲和叔叔们都70多岁了,但每次我们都不阻拦,任凭他们喝多。
每到那个时候,我总会有很多的感慨。因为我们家的确算得上一个大家族,如果父亲他们兄弟九个,加上我们这一辈儿的堂兄表哥表弟,加上我们的下一代,仔细算算居然有60多人!
如果爷爷奶奶还活着,看到这一大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的欢乐场面,那该有多开心!有时也会想,一定是在天堂里的爷爷奶奶,在无时无刻的护佑着我们,护佑着我们的家族,永远祥和兴旺!
共 5626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用真挚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自己的红色大家族。首先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从父亲口中听到的祖辈们的故事:任区长的三太爷爷 ,在一次阻击日寇的战役中,他和警卫员被日伪军包围, 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饮弹自尽,最后壮烈牺牲;牺牲在战场上;连尸骨都没留的二爷爷,参加革命,退伍后继续领导群众打鬼子的爷爷;还有受家族的影响,也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战争行动当中的奶奶……到了作者父辈这代,父亲参加部队,后专业地方,成为县民政系统的一名国家干部,父亲一生的辗转了很多个单位,在职期间,工作兢兢业业,最后光荣退休;母亲则为了家庭忍痛离开心爱的讲台,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二叔二婶,为了追求婚姻幸福和奶奶抗争,争得了自己的幸福;奶奶虽然厉害,但对后辈还是充满亲情;二叔的清正廉洁,在乡亲们之间有着极好的口碑,和作者感情笃厚,关系融洽,让作者从心里敬佩他;而三叔却性情懦弱,有个性格骄横的老婆,和亲戚们关系很紧张,四叔五叔坚守着自己的家乡,四叔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儿子很聪明,生意做得红火,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还有姑姑们家家人丁兴旺,生活富裕……看到这一大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的欢乐场面,真是如作者最后所说的:“一定是在天堂里的爷爷奶奶,在无时无刻的护佑着我们,护佑着我们的家族,永远祥和兴旺!”散文文笔老到,语言真挚而朴实,真情涌动,通过立意、结构、故事、人物和细节,把个人事件投入到时代的大环境中,读来真实可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红色大家族的光荣革命历史,字里行间弥漫着亲情,充满着对家族的热爱和自豪感,让我们和作者的笔墨一起跳动,对这个革命大家族充满敬佩和羡慕,心生感动,引起共鸣。很厚重,很动情的好文章,推荐共赏!【:刘柳琴】【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71618】
1楼文友:201 - 2 :08:54 问候蝶舞,写作快乐,夏日快乐!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2楼文友:201 - 2 :14:00 一个红色的大家族,有烈士、有革命家、有干部、有工人、有农民、有知识分子,真是包囊了各个行业,各行精英,简直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真是让人羡慕。愿 天堂里的爷爷奶奶,在无时无刻的护佑着我们,护佑着我们的家族,永远祥和兴旺!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回复2楼文友:201 - 2 :25:40 谢谢姐姐辛苦,精彩的编按,为文章增色不少!我的红色大家庭,是我永远的骄傲!
楼文友:201 - 2 :14:4 祝蝶舞创作丰收,佳作不断,江山红火!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回复 楼文友:201 - 2 :26:18 谢谢琴姐的美好祝愿,遥祝夏安!
4楼文友:201 - 08:15: 5 一个红色家族史,告诉人们共和国来之不易,受教育。
5楼文友:201 - 1 :46:54 笔墨流畅的散文,如同家谱横铺,脉络清晰!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7楼文友:201 - 16: 1:01 拜读佳作,欣赏并问好!
8楼文友:201 - 17:5 :06 思路清晰,如数家珍,立意向上,语言流畅。佳作!拜读了,欣赏了,羡慕了!
9楼文友:201 - 18:02:41 开头巧设悬念,引人入神。内容丰富而不乱,情感真挚而饱满;结尾干净利落,爽心悦目。立意很好,引人向上,令人羡慕。写得很不错。好文!
10楼文友:201 - 18:58:08 敬仰!红色家族,感恩这样一个家族。问候星空下的蝶舞!!
老年人晚上尿多
缓解前列腺增生的方法
男性尿频尿急尿痛怎么办
青岛双鲸药业悦而维生素D骶骨关节炎怎么治疗
云南特色植物灯盏花有什么作用
上一篇:筐篼我的奇谈怪论答ZY老师随笔
上一篇:羚羊和猎豹
- [诗歌大全]近一个月股价跌近50%,傲农生物:4月份起生猪出货头均毛利较一季度已明显改善
- [诗歌大全]情感之公事,合则双利
- [诗歌大全]柳岩与妈妈穿旗袍录节目!身材高挑妆容显清纯,母女眉眼想像中相似
- [诗歌大全]在一起贵了你就会发现 他不仅会骂你 烦你 还会盖起被子继续睡 不管你哭成什么样都不会哄你 只会觉得你
- [诗歌大全]福建宁德增添本土“0+6” 连续4天未发现社区阳性样本
- [诗歌大全]本土新增“3297+18187”!山西新增本土新冠胃癌确诊病例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8例;隐瞒行程返家
- [诗歌大全]通威股份(600438.SH)2022-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投资者购买 斥资约54.88
- [诗歌大全]哪有什么真直男 都是装直男 他发觉你生气了 需要哄 也发觉消息要及时回 也发觉要关心你 给你买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