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民俗峡陂朝菩萨述怀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8-17
2015年9月20日(农历8月初8),一个难忘的日子。
江西安福县峡陂村,正如中华大地千千万万的农村自然村落一样,千百年来默默地生活着土著人,他们生老病死,繁衍生息着,传承当地的文化习俗。峡陂原名峡水,名字里无非说明这个地方有山有水,是先人选择的宜居之地,也精心起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在这里,我同样从出生到童年和少年都没离开过村庄,长大后离家几十年,只是偶尔回家看看。乡村毕竟乡村,数十年如一日,田野、村庄、村里村外的各种树木,都基本保持不变,近十年来唯一变化的村里的房屋不再是以前的土砖瓦房为主,而是以现代楼房为主,各色破败的旧房参差其中,现代的水泥道路和传统的肮脏泥土地面混杂一起,路边角落多了代表现代物品的各种垃圾。大多数青壮年村民一样远离故土,在外漂泊着,挣着养家糊口的收入,留守在家的多数是儿童和老年人,守着自家几分地,没事时就扎堆聊天,攀比着谁家的房子好,赚钱多,有本事等等。金钱似乎成为衡量一切优劣的标准。
曾经,N年前,若干个N年前,这里的先民们也一样过着同样的生活,这里虽然偏远,但并不贫瘠,甚至可以说富饶的土地,温润的江南大地养育着一样温润的南方人,他们性格朴素,友爱,善良,虽然也有贫富差距,但能和谐共处,不管是先前的佃主、佃户还是自耕农,还是后来被带上浓重阶级成分的地主、中农、贫农帽子,在所谓的立国前,还是以封闭式的乡村文化自行繁衍,当地的家族长辈、老者、学究、或者有文化之人共同管理着家族和乡邻事务,政府似乎是一个与土著无关的机构,并不参与民间事务,只是有重大纠纷时,政府才会干预,正因为如此,才形成江南大地众多的方言,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就是这种封闭式居住生活的结果。
在这里有一个重大节日,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竟几十年闻所未闻,见未所见,农历八月初八日(今年阳历是9月20日):峡陂村朝菩萨,之前收到家里一个普通的短信,说有这样一个活动,竟拨动我迷睡已久的历史情怀,民间,多少灿烂的文化,多少古朴的风俗,在近代历史的风云中烟消云散。
可以设想,N年前,若干个N年前,在这样的节日里,不管富户还是穷人,一样怀着敬畏的心迎接那个日子,菩萨本无物,只是人心中的臆想。人:作为群居的,有感情的,有思维的,能力不均的复杂动物,不可能象野兽一样只有为生存而本能地生活。在生活中需要一个共同的信仰,需要一种共同的力量调节邻里、乡里、以至族群间的各种关系。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可以设想,在那个隆重的节日里,朝菩萨队伍虽然有些衣衫褴缕,有些端庄隆重,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理念而进行着这样的分工,队伍里,前面乐队吹打着乡村乐器的音乐,接着扛着“将”、“帅”大旗代表威严和庄重,接着是抬着代表判官、文官、武官菩萨的桥子,代表着公正、文明、理智等,紧接是十几个举着民间龙灯,代表着神灵护佑,接着是举起各色旗帜的送行队伍,代表愿意紧跟的民众,再后就是零散的观众,队伍虽不整齐但有序地行进着,队伍先朝拜统一的灵庙,庙旁古樟巍然耸立着,古庙加古樟,更加重了朝拜仪式的庄严感,现在古庙已不复存在,只有古樟孑然挺立。接着队伍依次朝拜各村的村口小庙,在小庙前,放下菩萨等,舞起龙灯,接受民众的祭品朝拜,一路各种乐器、鞭炮声混杂一起,喧声震天。人们跪着,虔诚地朝拜面前的菩萨,把心中的郁结、不快、祈望、甚至怨恨默默地与似乎无所不能的菩萨倾诉,求富的艰辛,生活的困苦,人生的不易,邻里的不睦等等。人活于世,哪能一路畅通,但作为一个人应该具有人的品质不能丢:善良、感恩、自助助人、尊重等,这些基本素养维系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推动着文明的进步。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人显得那么无力,在黑暗权力面前,人又是那么无助,在地方恶势力面前,人又需要公德和正义,在代表公正和道义的菩萨面前,人人匍匐于地,权力让路一边,权力也需要信仰才会自理,不至于滥权。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也许我的设想还过于简单,一个隆重习俗要长久传承必然要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听长辈人讲,附近还有几个寺庙,以前香火很旺盛,远近的人都会过来朝拜,有一个叫三基坛,位于近处高山之巅,山上独长几棵雄伟古樟,现在是乱石林立,以前的古庙建筑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峡陂朝菩萨只是其中一部分,朝拜期间必然还有斋戒等其他配套习俗,正如麦加朝觐一样,能吸引很多外来人参与,这样的朝拜才显得隆重而庄严,也才显示其习俗的重大影响力。但我的设想只能限于我的想象了,以前是何等的壮观和辉煌已经无从考证,峡陂村只是一个普通的村落,没有重要历史人物烘托其历史价值。现在恢复习俗活动也是一些热心人士根据老一辈人的记忆复原的,只能做到形似,神似就很难保证。
就这样,松散的乡村,通过这样一个节日将人心,民德紧紧联系在一起,维系着一代一代人的繁衍,历朝历代,不管政治权力如何变迁,民间自有民间的自治方式,形成的中华民族千年的文明,这种文明一直持续到近代。
这一切,随着一声嘹亮革命歌曲的传扬而改变,革命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土改改掉了乡村的贫富阶层,公社化和大跃进等一系列运动将乡村彻底推向贫困深渊,文化大革命中将大多数文化遗存损毁殆尽,上述朝拜活动中的古庙,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古寺古迹被狂热的革命民众摧毁,很多划分为地主,资本家成分的群体被满门灭绝,峡陂村仅留下一幢庞大的夏屋刘家祠,而建造它的主人及其后代已消失在历史遗迹中,我自家的房子墙上至今依然留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促大干”的标语,从那以后,农村的富贫结构彻底瓦解,从多种层次财富拥有走向单一的全面赤贫,土地也从起初的分田到户到后面公社化变成集体所有,只允许私人拥有少量的宅基地,走向共产主义结果走向经济崩溃。众多的民俗活动作为封建迷信被取缔,峡陂朝菩萨这一节日也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以至生于此,长于此的我竟闻所未闻。
历史就这样演变着,在权力的魔圈里,权力与权力进行无休地角逐,人和人进行了彻底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的改变,几十年下来,经过彻底的贫困折磨,经过世界格局的重整,孰优孰劣已昭然若揭,于是就有了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金钱似乎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特别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论促长一些人求富心切,在乡村生活的日子能明显感觉这一变化。
在八O年代前,虽然人人贫困,但乡村依然可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各种匠人做着人们生活所需的物品:裁缝匠、木匠、蔑匠、铁匠、泥匠、乡村医生等。记得小时候经常会遇到从河南、安徽因为天灾而四处以乞讨为生的流民,寒酸的乡民也会从自家的饭碗里分出一点接济难民,有些拖儿带女的流民因为碰到需要收养儿女的人家还会被全部收留,成为家庭的一员,这些事情都会传为美谈,在开放前夕,人们依然保持了善良的本质。
随着包产到户、私有制的倡导,由于之前一系列运动已经打乱了社会的行为规则,人似乎变成没有规范的动物,为了欲望,为了一已之私,似乎可以无所不为,最明显的变化是偷窃行为很多了,自家的竹园竹子,深山的木材,牛狗等家养牲畜,家里的财物,都经常不明不白地失踪;诈骗、抢劫重大恶性犯罪也成为很多人心中难除的阴影;在城市抢劫,杀人等司空见惯了。社会人人为了自保而自我封闭,宁清自家瓦上霜,不扫他人门前雪,为了金钱,假冒伪劣有毒产品盛行,社会形成人人害我、我害人人的境地,金钱这只无形之手正改变着一切传统的习俗。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和经济这两只手也正改变着中国。
以前虽然贫穷,但简单的生活方式,低廉的物价似乎也没有让人产生多大的压力,
政府现在似乎无处不在,统管着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君不见,从最高级到最基层,衙门丛生,官帽满天飞,终身制的官员晋升制度,使得官员只有上之虑,而无下之忧,只要不站错队,不发生重大错误,官运亨通,一生辉煌,于是与人多好办事对应的是官多难办事,重重行政性禁入制度制约着人的行为,而不作为的官僚作风又极大降低了行政效率,在乡村,办事找关系成为公开的潜规则,依托关系和强大权力,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正悄悄发生着,但贫者不安贫,富者欲更富的心理又恐怕难以维持富者安富,贫者安贫的局面,各种暴力行为的发生即为这种心理的结果,社会变得更加让人惊惧而不安道,改变命运只有通过不正当途径才能实现,笑贫不笑娼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经济正以另一种方式强烈改变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教育产业化、住房产业化、医疗产业化,这些都打着改革的旗号进行着。安居成为大多人数遥远的梦想,而房产泡沫在土地财政的推动下还在扩张着;不敢生病,病不起,死不起成为许多国人的困境;不论超生,多生也成为很多人终身的梦魇而宁愿独生,因此人口生育率急剧下降,政策虽然想放开,但舍不得收了几十年的计划外生育收费,因此形成了现在的表面计划生育,实际给钱可以随意生育,但无人敢生育的局面。赚钱成为大多数人家族梦、个人梦、夫妻梦,祖国梦也是以赚钱为主。钱多就富国了吗,强民了吗。2015年的经济下滑,股市振荡也许是一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开始。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只在从史书和消失的民俗中回忆了。
峡陂村2015年的朝菩萨活动,是第三届,在历史上,这个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现在依然遵守这个乡规,由于许多古庙古寺已毁坏,朝菩萨队伍只是象征性在以前的古庙遗址进行朝拜,古樟仍然独立,见证着人间发生的历史,从乡民虔诚的祭拜表情可以读出,人需要信仰,即使用人造的菩萨来代表信仰的主体,依然不能改变人的虔诚,在朝拜的路途上,有周围四乡的村民也带来祭品,在沿途或者朝拜点摆上,许多亲戚朋友或者陌生人从远方集聚而来,使得一个简单的民俗变得尤如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到处是观摩的群众,一路是鞭炮巨响,现代的烟花也大派用场,可惜是白天举办活动,如果是夜间,烟花的燃放不亚于春节晚上的烟花汇演,人的心情也不亚于春节,而此朝菩萨节所凝聚的民心和民德绝不是春节所能做到。
三届活动,一届比一届盛大,今年更加请来专业艺术表演和西洋乐队,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也许峡陂的朝菩萨民俗会越来越放出异彩。
作为一个离乡的村民,作为一个国家之内的民众,关心自己家、自己家乡、自己国家都是一种,你说是吗。
共 41 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菩萨在心中,是种信仰,是种精神寄托,也是善意的、引人向上、有助于身心修为的宗教文化。菩萨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积德行善为宗旨,便于修身养性。文中,作者借峡陂村的朝菩萨活动,细致描述其文化渊源,展示江西安福独特的人文风俗,结合现实的真实性,透视菩萨文化给予人的心灵养分,意蕴深厚,读来给人教益。【:冰煌雪舞】
1楼文友: 08:07: 7 菩萨是深藏于人心的道教文化,引人向善,修身养性,值得推崇,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中医治高血糖
糖代谢紊乱如何治疗
2型糖尿病联合用药
肺不好一直咳嗽类风湿性关节炎遗传性
冠心病的表现类型
上一篇:爱上风一样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