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散文二十世纪的东北庄稼院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1-14

人到中年,或许都有一颗怀旧的心。我常常梦牵魂绕老家那个盛满我童年喜怒哀乐的小院落。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都清晰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秫秸障子】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春暖花开时节,家家房前屋后的菜园由生产队的牛犁杖给起垄后,便开始架起秫秸障子。

架秫秸障子的过程是,先挑选一下秫秸,太细太短太弯的剔除去,同时去掉叶子。挑选好一定数量的秫秸后,就开始挖障子沟了。在准备架障子的地方,挖出一尺来深、一锹来宽的沟,把土放在沟的两侧。在架障子的起点埋上一根木桩,也有用几根秫秸绑在一起后代替木桩的,再用秫秸在木桩上横折成上中下三条障子的横栏,其中下部的横栏在障子沟里。编障子的方法是每次用三根秫秸,将它们的两头在上下横栏的这一侧,但中部在中间横栏的那一侧,这样也就固定住了。接着再取三根秫秸使其两头在上下横栏的那一侧,但中部在中间横栏的这一侧……这样一反一正循环下去就编成了障子墙。那三道横栏可以随时续接,这样每编出几米后,就将障子沟两侧的土培好,踩实。最好用镰刀在障子顶上的等高处将其削平。

过去,很少有垒得起院墙的,秫秸障子在农村很普遍,家家户户的菜园几乎都是用秫秸障子围成的。有的人家人口多,菜园子的菜不够吃,就常常把豆角种在障子下,豆角秧便爬满障子。也有的人家将牵牛花种在障子下,开花时节便姹紫嫣红,蜂飞蝶舞,好不热闹。

秫秸障子不是十分结实,能遮挡住家禽,但遮挡不住猪狗。尤其是猪,特别能祸害菜园子,也因此有了放猪一说,不放他的时候,就只能圈起来了。

至于狗,大多数还是通人性的,知道不允许它进园子。但也有个别钻障豁子偷嘴的狗,也难免被人家设的套子给套住,挨上一顿消。

再就是有些孩子,喜欢在比较背人的障子那里扒开个豁子,进人家园子里偷黄瓜柿子什么的。这事我也干过,由于我胆大心细,从没被人抓住过,因此乡亲们都夸我老实憨厚。

秋季里,蔬菜收回之后,秫秸障子经过一夏天的风吹雨淋日晒早,就更不结实了,只能拆掉做烧柴用了。

农村分田到户后,因高粱没有大苞米高产,所以很少有种高粱的,也就见不到秫秸了。人们在正月里便开始搓草绳,编苞米秸帘子,以此代替过去的秫秸障子。

现在的农村,大多的人家都砌上了砖墙院套,当年的秫秸障子,只能做为回忆,印刻在记忆里。

【小棚子】

小棚子是东北方言,就是杂物间、仓库的意思。东北农村差不多家家就要在院子里上搭建一个简易的小房子,其面积不大,土木结构。如果建在住房旁,叫耳屋。若建成厢房,就叫下屋。

很多不常用的农具,是不易放在住人的屋子里的,但放在外面又怕长年的日晒雨淋。比如铁制或木制的农具遇到雨水之后,极容易生锈或腐烂。比如储存的粮食需要通风,小棚子大多有透气孔,里边就比较干燥。如果没有了小棚子,什么东西都放在住人的屋子里,房间里会很零乱而不整洁。

小棚子是猫经常光顾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粮食,必然就有老鼠出没。我们经常见到一只猫从小棚子里出来,嘴里叼着一只硕大的血肉模糊的老鼠。

小棚子周围也是麻雀的乐园,他们既可以在棚檐下絮窝,有可以进小棚子里偷嘴。老鼠能够嗑坏麻袋或粮囤子,麻雀没有这个本领,但如果粮食没有盖好,他们就有机可乘了。有时候,我把小棚子里的粮食故意露出了一点儿,把夹子埋里边,用烧熟的香麻籽做诱子。差不多每天都弄到猎物,可惜常常都是老鼠,极少打到麻雀。

我们这里小孩子吃烧麻雀,都是吃秋后到来年开春之间打到的麻雀。老年人说,这段时间里麻雀吃粮食,肉也干净,夏天的麻雀吃虫子,那麻雀就不能吃了,因此夏天的麻雀就没人打了。

我对小棚子的印象,源于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玩儿捉迷藏的游戏。由于小棚子里东西多,隐蔽的地方就多,易藏不易找。

记得有一次我绕过小棚子爬到棚子顶上,学着公鸡打鸣告诉对方自己的方位后趴在那里,那两个小伙伴在小棚子里怎么也找不到我。等他们泄气刚离开了,我就又学公鸡打鸣。于是他们又回来翻找,然而还是找不到我。折腾了几个往返他们俩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

轮到我找他俩的时候,找遍了整个院子也找不到。我知道他们没有在小棚子顶上,也没有离开院子。我就大声说,等你们过一会儿有尿了自己就出来了。然后我溜到院外偷偷地离开,把他们扔在那里。我到屯子东头儿,遇到几个小伙伴,我又跟他们玩儿起来,玩儿的还是捉迷藏。

【苞米楼子】

深秋时节,走进乡村,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搭建一个类似南方吊脚楼的东西,里面装满黄澄澄的苞米棒子,这便是苞米楼子,它已成为时下农家小院里特有的一道风景。

搭建时,要选好既靠边又通风的地方,再准备好结实的木杆子和8号铁线。苞米楼子的框架主要是用粗木杆做立柱,像埋电线杆那样把它们埋好。然后在距离地面一到两尺高的位置用铁线绑上横杆。这样楼子里的苞米就不会挨到地面,既避免了受潮发霉,也防止了家禽和牲畜的偷吃或糟蹋。如果这苞米楼子比较长,中间就要加上横梁,有时还要横勒上几道铁线起加固作用。楼子的将底部铺上木板或并排的木棍,四周疏密有致地插上一些的木杆或结实的向日葵秆,便于通风,苞米易于风干。比较牢固的苞米楼子一般高度都在三米左右。将苞米装入后,再往上边铺盖一些稻草或玉米秆什么的,以防止雨雪渗漏进去。

苞米是高产农作物,大帮哄时候按口粮分到各家的苞米不多,所以苞米楼子也不大。农村土地承包后,人们都以种植苞米为主。秋天把苞米连同杆棵割下来,一堆一堆规则地放好,再将苞米从每一个杆棵上扒下来放在一旁,最后用车拉到家,存放在苞米楼子里。

入冬以后,苞米在楼子里也渐渐地风干了,这时粮库也开始收粮了,家家户户开始将苞米脱粒,有人家专门买来苞米脱粒机靠它挣钱的,于是各家按排好顺序。一台工作的苞米脱粒机,同时需要十几个人手,所以轮到每一家,都是左邻右舍一起上。从这一家到那一家,大家有说有笑,也增进了邻里的和睦相处。

苞米脱粒后,也有专门下屯收粮,装袋、封包、过秤,当场兑换现金。拿着一捆捆的票子,便抚摸到一年的辛勤汗水,抚摸到劳动的回报,美好日子的新计划也在心里勾勒出来。

这时的苞米楼子一般就该拆掉了,把明年还要用的木杆子铁线都放好,别让雨水侵蚀了,准备来年还用它搭建苞米楼子。

由于近年来产量高的苞米品种越来越多,因此这些年农村的苞米楼子也越来越大。没有想到的是,去年秋天回乡下,竟然见到了制式的铝合金苞米楼子。用时拿过来就可以组装,不用随时可以拆卸。

【烟囱】

烟囱,是房屋走烟过火的设备,也常把它叫烟筒或排烟道。在“关东十八怪”里,就有一怪是“烟囱砌在山墙外”,构成了东北乡村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十世纪的东北乡下,家家住的都是泥草房,每一座房子间隔成里屋和外屋。里屋有炕,外屋有灶台,如果从外边走进来就会先路过有灶台的外屋。也有分东西屋的,一般指的是三间房两家住的那一种,中间是公用的外屋,这个公用的外屋中间是公用的过道,两边是各自的厨房,两侧屋子里各有自家的火炕。这样就要在外屋各搭建自家的灶台,东西山墙外三四尺远的地方各竖立着自家的烟囱。远远望去,每个烟囱就像个特大号的酒瓶稳稳地坐在那里。

至于为什么把烟囱砌在山墙外,我向长辈人了解过。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因此人们在建造房屋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保暖。俗话说“炕热屋子暖”,室内取暖基本就靠火炕了。在灶台烧火做饭时,灶坑里的柴禾燃烧所产生的炊烟是很热的,穿过炕面下的烟道,经烟囱排出,热量通过火炕四散开去,屋子就会暖暖的。由于烟喜欢往上跑,烟囱又都有一种抽力,而且烟囱越高抽力就越大,如果烟囱紧贴山墙,离火炕就太近了,灶坑里的热烟刚到炕下的烟道就被烟囱抽走了,这个热量也就很快流失掉了。为了充分利用炊烟的热量,延长烟火的走向,使炊烟在炕内保持经久不散,热度更长地保留于炕内,同时也为节省燃料,于是人们便把烟囱砌在墙外,以此降低炊烟流失的速度。

烟囱和房子之间连着的一段宽宽的矮墙,被称为烟囱脖子或烟囱桥子,里面的烟道跟火炕相通。这里常常是农家安放鸡窝鸭窝的地方。借这些外散的温度,鸡鸭也睡上了热炕,既能促进鸡鸭发育生长,还能刺激它们多产蛋。

如果将烟囱修在房顶上,烟囱底部往往还容易渗漏雨水,春天房顶上融化的雪水,也常常容易流入房内,而烟囱安在山墙外就避免了这些麻烦。

当站在村外向村子里远远望去,一座座烟囱整齐地坐落在房山头,点缀在村屯之中,十分壮观。家家的烟囱里都飘荡的炊烟,给人以生活的美感。

【柴禾栏子】

过去在农村见不到煤气罐,更没有天然气,生火做饭烧炕取暖都用柴禾。

柴米油盐,柴列第一位,说明柴禾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像犯了烟瘾的人叼起烟却找不到火一样,急得直跳脚也是徒劳。然而柴禾又是比较廉价的东西,一般情况下不至于没有柴禾,曾有一句话叫做“穷得烧大腿”,就是用来形容生活困难一无所有的。

柴禾又分“硬柴禾”和“软柴禾”,比如柈子、秆棵都比较抗烧,就称之为硬柴禾,而那些叶子、碎末子之类的,遇到火就烧没了,便叫软柴禾。硬柴禾好存放,可以码成垛。软柴禾由于太散,容易被猪拱鸡刨,甚至被风给吹跑。于是,家家都弄个用来存放这些软柴禾的柴禾栏子。也正因为这些柴禾散碎,因此在围建柴禾栏子时,一般都要用整梱的秫秸,把柴禾栏子封堵得严严实实。

柴禾栏子大多建得离院子远一些,而我家长年编席子,秫秸叶子和秫秸瓤子特别多,为了方便,就把柴禾栏子安置在窗外不远处。那时,常有过年放鞭炮而导致柴禾垛或柴禾栏子失火的,所以每当过年我去外边放鞭炮时,父母就会不厌其烦地叮嘱,要离院子远点儿,要离柴禾栏子远点儿。

我小时候很贪玩,可家里的零活又儿多,只能在做完活儿之后抽空玩上一会儿。我每次把创完的秫秸叶子抱到柴禾栏子里,再扫一遍院子,将柴禾末子从柴禾栏子的门往里一撅,倒也省事。然后就溜出去找小伙伴们玩儿去了。

有一年我家柴禾不够烧了,父亲就去山里搂了两天柞树叶子。用生产队的大车拉回来后,堆了满满一柴禾栏子,后来烧不了就都烂成肥料了。

爱丢蛋的鸡,特别喜欢在柴禾栏子里的高处刨个窝下蛋。由于我家软柴禾多,是小鸡们避风刨食的好地方,因此我在抱柴禾时常常有所收获,一旦发现了鸡蛋那就不是一枚两枚的,而是一小堆。我高高兴兴地把捡到的鸡蛋卖到供销社收购站,一个鸡蛋可以换回一个本子呢。

在老辈人那里,常听到一些有关爱情的悲喜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大多是柴禾栏子里。我想这也难怪,柴禾栏子里舒适、暖和又僻静,就连小鸡都喜欢在那里下蛋呢。

【酱缸】

记得儿时的乡下,家家房前菜园门里的向阳地带,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酱缸。大酱对于东北人来说,就好比辣椒对于四川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酱的制作过程——选料,烀豆,做酱块子,存储,下酱,打酱缸都有很多的讲究。

二月里,精选上好的黄豆,用锅烀熟之后,用“豆杵子”在锅里碾碎成黏糊状,再做成酱块子。先放在阴凉通风处晾三至五日,待外面干燥后用牛皮纸或报纸包好放在房梁上等待发酵。每块间距约一寸,发到里面都长白毛了才好。等到农历四月二十八,把发酵好了的酱块子洗刷干净。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在太阳下暴晒,以便消毒杀菌。下酱时,酱块和盐的比例是三比一为好。把咸盐用开水化成盐水,这时可以放一个包着大料和花椒粒的纱布包放在开水里,溶解出来香味儿。再把酱缸放房前园子里靠障子边固定好,刷洗干净,把酱耙子也洗干净放到缸底,再倒进酱块,最后再把融化好的咸盐水倒进缸里。酱耙子是没有异味儿杨木或椴木做的,一个直杆比酱缸略高一点,另一端按上一个边长十公分的正方形厚木板。要用“卯榫”的方式固定,因为铁钉子遇到盐容易生锈。缸口用豆腐布盖着,边角系上螺丝母,酱缸上边扣个秫秸编的圆锥形的酱帽子。夜里或雨天必须给酱缸戴上帽子,万一雨水进去就会生蛆。下酱之后三天之内不动酱缸。为的是让酱块在缸里吸收盐分并慢慢溶解。三天之后打开“酱帽子”,开始用酱耙在酱缸里按一定的方向搅动,让酱块充分的融碎。同时用勺子把漂浮在上面的杂质和沫子撇出来。过一周左右,酱开始发酵了。这时再打酱缸,会飘出阵阵酱香。一般发酵后一周即可食用。打酱缸,撇酱沫,这活儿每日一次,做一个月就可以了。每天天气好时,一定要揭开酱帽子,让阳光晒着酱缸,保持酱缸通风透气,这样酱缸就不会因发酵过劲儿而产生异味。

共 759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秫秸障子】架秫秸障子的过程是,先挑选一下秫秸,太细太短太弯的剔除去,同时去掉叶子。挑选好一定数量的秫秸后,就开始挖障子沟了虽然过程不算太复杂,但却非常简单实用,如果用豆角和牵牛花种在障子下更是一举两得,它的作用主要是遮挡一些家禽,以防祸害园子……【小棚子】小棚子是东北方言,就是杂物间、仓库的意思。可以放一些农闲的农具,当然也成了儿童们玩耍的乐园;【苞米楼子】深秋时节,走进乡村,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搭建一个类似南方吊脚楼的东西,里面装满黄澄澄的苞米棒子,这便是苞米楼子,它已成为时下农家小院里特有的一道风景。是农民在长期劳动中智慧的结晶;【烟囱】烟囱,是房屋走烟过火的设备,也常把它叫烟筒或排烟道。在“关东十八怪”里,就有一怪是“烟囱砌在山墙外”,构成了东北乡村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不仅能让屋子里温暖如春,也是安放鸡窝鸭窝的地方。【柴禾栏子】过去在农村见不到煤气罐,更没有天然气,生火做饭烧炕取暖都用柴禾。柴米油盐,柴列第一位,说明柴禾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酱缸】大酱对于东北人来说,就好比辣椒对于四川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酱的制作过程——选料,烀豆,做酱块子,存储,下酱,打酱缸都有很多的讲究。【猪圈帽子】搭建相对简单,十几平米的地方就够了。先将三四平米的地方垫高,垒成低矮的三面土墙,封盖苫草。然后将另一面向外扩延,用不怕栱的木障子围严实。最后在圈门子旁将猪槽子垫高固定,便是不错的猪圈了。远远望去,像一顶破草帽子,于是称之为猪圈帽子。【茅楼子】乡下老家把厕所不叫厕所,叫茅楼子。【小土房】整洁的小院是用玉米秸围成,院门是用柳条编织的……几件已经成为久远记忆中的“历史”清晰地印在作者的脑海中,它没有因为消失而从人的记忆之中抹去,看似文章是散文,但更象“报告小说”,他把过去的事物用真实的手法描摹出来,带给我们久远的回忆,这也是文章一个巧妙之处,用这样轻巧的构思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过去的温馨和如今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文字表述真实而有分寸,在耐人寻味中刻画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做为载体,诠释了它特有的深度和现实意义。问好作者,。:锦妤【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7:12:21 【秫秸障子】架秫秸障子的过程是,先挑选一下秫秸,太细太短太弯的剔除去,同时去掉叶子。挑选好一定数量的秫秸后,就开始挖障子沟了虽然过程不算太复杂,但却非常简单实用,如果用豆角和牵牛花种在障子下更是一举两得,它的作用主要是遮挡一些家禽,以防祸害园子 【小棚子】小棚子是东北方言,就是杂物间、仓库的意思。可以放一些农闲的农具,当然也成了儿童们玩耍的乐园;【苞米楼子】深秋时节,走进乡村,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搭建一个类似南方吊脚楼的东西,里面装满黄澄澄的苞米棒子,这便是苞米楼子,它已成为时下农家小院里特有的一道风景。是农民在长期劳动中智慧的结晶;【烟囱】烟囱,是房屋走烟过火的设备,也常把它叫烟筒或排烟道。在 关东十八怪 里,就有一怪是 烟囱砌在山墙外 ,构成了东北乡村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不仅能让屋子里温暖如春,也是安放鸡窝鸭窝的地方。【柴禾栏子】过去在农村见不到煤气罐,更没有天然气,生火做饭烧炕取暖都用柴禾。柴米油盐,柴列第一位,说明柴禾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酱缸】大酱对于东北人来说,就好比辣椒对于四川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酱的制作过程 选料,烀豆,做酱块子,存储,下酱,打酱缸都有很多的讲究。【猪圈帽子】搭建相对简单,十几平米的地方就够了。先将三四平米的地方垫高,垒成低矮的三面土墙,封盖苫草。然后将另一面向外扩延,用不怕栱的木障子围严实。最后在圈门子旁将猪槽子垫高固定,便是不错的猪圈了。远远望去,像一顶破草帽子,于是称之为猪圈帽子。【茅楼子】乡下老家把厕所不叫厕所,叫茅楼子。【小土房】整洁的小院是用玉米秸围成,院门是用柳条编织的 几件已经成为久远记忆中的 历史 清晰地印在作者的脑海中,它没有因为消失而从人的记忆之中抹去,看似文章是散文,但更象 报告小说 ,他把过去的事物用真实的手法描摹出来,带给我们久远的回忆,这也是文章一个巧妙之处,用这样轻巧的构思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过去的温馨和如今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文字表述真实而有分寸,在耐人寻味中刻画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做为载体,诠释了它特有的深度和现实意义。问好作者,。:锦妤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1楼文友: 07:19:41 那份亲近,那份眷恋,真是无以言表

谢谢社长的细心点评,辛苦了!!!

2楼文友: 07:14:0 搜索我记忆中所有的感官对这样陌生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很多都是道听途说,如今起来是那样的清晰明了,一个熟悉和热爱身边事物的记叙,让人产生温暖的联想。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2楼文友: 08:58:42 在乡下生活过的人,都会有一份记忆。

楼文友: 07:15:26 有了浓郁生活的积累,靠着深入的观察,调动所有记忆才会产生如此细致入微的文笔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 楼文友: 09:00:46 不用计较太多。只要用 爱 去写作,就足够了。

4楼文友: 12:11:17 把过去的事物用真实的手法表现出来,给我们带来了久远的回忆,文字表述真实而感人。问好作者。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回复4楼文友: 15:59:41 谢谢文友的来访点评!非常感谢!!!

5楼文友: 12:55:46 人到中年,喜欢怀旧,喜欢想自己亲历对那些陈年旧事,从小在农村的环境里长大的我太熟悉文章中所描写的这一切,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家一样。我也写过大酱,写过农村的栅栏,写过农村的庄稼院。但更多的体会却在老师的笔下生辉着。朴实的文字,读来给人以温馨之感。学习了!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5楼文友: 14:11:42 感谢秋天的风吹来的清爽。问好!

6楼文友: 1 :5 :16 北方的家已经是寒凉之季节了,深秋的风里却让我看到了春的气息,看到你的制服,会让我想到远离家乡几十年当兵的姐姐。就两个字,高兴能认识你。可以的话加我,希望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6楼文友: 09: 0:10 谢谢信任!加您了。

心绞痛要注意些什么

心绞痛要注意哪些

心绞痛发病后要注意

威门热淋清颗粒功效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症状有哪些
盐酸索他洛尔怎么服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