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军民鱼水情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2-16
在我漫长的人生岁月中,耳闻目睹过的有些事儿,许是深深触动过心扉,震撼过灵魂,就一直牢牢铭刻于脑际,根本无法抹掉。
甘肃广河县的回族老人沙进明,给我述说的解放初期亲身经历的一段往事,已过去很多年了,至今回想起来,仍是那么真切,感人,还一幕幕清晰地浮现于眼前。
沙进明老人生于1940年5月,经名叫海麦,信仰伊斯兰教,已经七十多岁了,是地地道道的广河人,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在他八九岁时,跟当初所有大多数贫困农家的孩子一样,背着母亲缝补的书包,无忧无虑地上学,接受最初的启蒙教育。有了空闲时间,给偷偷做小本生意的父亲去当帮手,忙前忙后,操持着家务,替父母分忧,为生计奔波。
在国民党马步芳的反动统治下,当时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十分困难,社会很不稳定。1949年8月26日,兰州战役胜利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二兵团四军,奉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进驻甘肃临夏地区。一野二兵团四军军部驻临洮县城,十师驻康乐县,十一师驻临夏州所在地,十二师驻辛店镇。十二师所属三十五团驻广河县(史称宁定县),团部设在县城居高临下的南门堡子山上。
甘肃省城兰州解放后,国民党马步芳的一些残兵败将,纷纷溃散败退,四处逃窜,大多来到反动势力影响较深的临夏、宁定(现广河)、康乐、和政、东乡等各地,重新纠结起来,组成土匪武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胁迫大量的无辜群众,拉进反动的武器组织,企图与我军为敌,进行长期对抗。他们烧毁民房,损害群众利益,杀害地方干部,绑架群众中的积极分子,拦截我军军车,抢劫军用物资,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新生政权。
广河县城周围的许多土匪,大搞串联活动,出入频繁,尢为猖獗。他们少者几十人,数百人,多者几千人,上万人,利用自制的斧头、马刀、轻炮等简单武器,组成大规模的步兵和骑兵,时而在这里出现,时而在那里消失,四处作乱,出没无常,危害人民。
1949年11月,针对广河这种危险复杂的局势,十二师遵照四军军长张达志之命,对东乡一带气焰嚣张、四处活动的高山、马学良、马二保长、孙少爷、大炮营长马福海(马步芳八二军山炮营长)、马明义(东乡韩家集镇镇长)等各路土匪,进行大规模的围剿,摧毁了他们盘踞的不少踞点,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大大缩小了股匪的活动范围,使部分匪徒看清了眼前的形势,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主动向我军投降,勇敢地站在人民一边。就这样,通过这次彻底地剿匪,基本上稳定了东乡、和政、康乐、广河等地的局势,巩固和加强了建立不久的人民武装政权。
这些投降的大量土匪,或有文化知识,或一字不识,或思想觉悟较高,或阴谋诡计多端,异常复杂。针对这种情况,十二师党委研究决定,把高山部编为一大队,孙少爷部编为二大队,马二保长部编为三大队,大炮营长马福海和马明义部编为直属大队,全部集中到广河县城,责成三十五团党委全权负责,进行及时有效地改造。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正面教育,劝化开导,使投降的大量股匪,能真正洗心革面,改良从善,成为人民群众的一员。
十二师师长郭宝珊和政治委员刘镇,经过认真研究,将十二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王永昶,派往大炮营长马福海和马明义部,任教导员,何凤义任文化教员,在沙进明家园子的部队驻地,坚守岗位,开展工作。教导员王永昶十六岁,文化教员何凤义十四岁,两人都来自陕西农村,忠厚朴实,相互尊重,配合非常默契。
改造股匪工作开展后,按照团党委要求,投降的所有股匪,集中在北门外的空地上,由王永昶和何凤义具体负责,宣传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他们认清当前形势,打消侥幸念头,与国民党划清界线,尽快站在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一边。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光明的前途,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股匪中的部分人员,受到了启发,提高了阶级觉悟,思想上有了很大变化,说要跟共产党走,真心靠拢我们,站在人民群众一边。
与此同时,投降的大多土匪,惯于长期为所欲为,作恶多端,横行乡里,一直顽固不化,听不进人民战士的忠诚劝告。他们站在反动阶级的立场,依靠根深蒂固,人多势众的优势,极力鼓吹投降的土匪,跟共产党划清界线,与劳动人民为敌,拉拢不知真相的无辜群众,偏向匪徒一方,不断争取人心,使短期内取得的改造效果,顷刻间化为泡影,改造工作陷入了僵局,显得愈加艰难。
1950年4月下旬,从东乡一带的山沟里,几乎每天都有不明身份的陌生人,偷偷窜到广河,与大炮营长马福海、马明义暗地里秘密接头,用东乡话叽哩咕噜地交谈,显得异常诡秘。虽然语言不通,不知具体说了啥话,准备要干什么,但从极不自然的神色和表情上,就能判断,他们可能就要谋反,做出背叛人民的事儿来。
1950年4月28日中午,突然来了一位白胡子老头,约请大炮营长马福海和马明义,避开人们的目光,悄悄来到县城北门的河湾,叽叽咕咕了好长时间,直到下午六点左右,天要黑下来时,才匆忙离去。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王永昶安排人员的视线当中,被牢牢监控着。
晚饭后,王永昶和何凤义来到自己的房间,对刚才发现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觉得目前改造股匪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十分危急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做出应对措施,以免发生更大的后患。最后决定,由何凤义做好准备,火速赶往县城南门堡子山三十五团团部驻地,详细汇报这一异常举动。
何凤义立即脱下衣裤,换上沙进明父亲拿来的便衣,装扮成一副农民模样,躲过土匪盯梢的目光,匆匆走出院子,向南门堡子山方向奔去。没过多久,出去不久的何凤义,又忙不迭地回来了,说外面各个路口,都站满了土匪,黑压压的,全被包围住了,出不去。
何凤义一边说着,一边退了回来,在自己的房间里跟王永昶说起外面正在发生的事儿。此时头顶的房面上,传来人们的脚步声,各种嘈杂的说话声,还有响起的枪炮声,这一切说明,外面涌过来许多股匪,把部队驻地团团包围了。不久,大炮营长马福海和马明义,带着满脸横肉的警卫,大摇大摆闯进沙进明家中,气势凶凶踢开王永昶和何凤义二人的房门,把他俩软禁起来。
面对把持房门的大炮营长马福海,王永昶试探性地问,房顶上怎么有人走动?老谋深算的马明义说,你们还是别费心思了,这没有用,我们今晚要出走。王永昶问,你们到哪里去?大炮营长马福海说,我们要过河(广通河)去。王永昶说,你们不要这么蛮干,自找绝路,还是听从我们的劝告,弃暗投明,好好做人,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若果你们投降以后,我们按照共产党的优惠政策,好好对待你们,给予宽大处理,争取有个好的结果。马明义说,你就别费口舌了,我们不相信你们。匪首的警卫往前跨了一步,恶狠狠地说,我们要出去钻山,山里很冷,要把你们的皮大衣带上。
警卫说完,在没征得王永昶和何凤义同意的情况下,径直来到炕柜跟前,蛮横地拿起他俩的皮大衣,夹在胳膊底下,先后出了房门,从外面锁起来。房顶上把守的十来个匪徒,看到这一幕就从房檐上、墙头上、果树上,纷纷跳下来,急忙跑出了院子。此时,天还没完全黑下来,模模糊糊的,看不清外面的行人。土匪走了之后,为了以防不测,害怕受到暗中伤害,王永昶和何凤义立即熄灭了房里的灯。
沙进明父亲看到这幕,很是忐忑不安,十分着急,匆匆叫来老婆和儿子,躲在偏僻的杂房,商量救护的事儿。沙进明父亲想,跋山涉水而来的这些军队,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的,是保护人民的子弟兵,不管部队驻地设在谁家,人民战士一旦出现生命危险,遇到紧急情况,都会想方设法,奋不顾身地保护的。
现在的部队驻地,就在自家园子里,自己若不千方百计救护战士,是不通情理,说不过去的。若把王永昶和何凤义二人放走,偷偷送到团部驻地,使其脱离危险,就不给革命造成损失。但大炮营长马福海和马明义回来,发现房子里没有人,偷偷逃跑了,一定怀疑是沙进明一家干的,就绝不会轻饶,会杀掉他们全家,还会伤及许多无辜的。
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沙进明父亲以剿匪的大局为重,从巩固改造股匪的成果出发,要勇敢地救护革命干部,这样边想边叫来沙进明,冒着生命危险,匆忙来到王永昶和何凤义二人窗前,低声问道,里面有人吗?他俩听出是沙进明父亲的声音,就赶忙回答,有人哩有人哩,是沙大爷啊!沙进明父亲又问,你俩都好着吧?没受什么伤害吧?他俩回答说,都好着哩,好着哩。
听到这里,沙进明父亲立即抡起铁锤,三下五除二砸坏门上的铁锁,推开房门,救出王永昶和何凤义,迅速带到门口,焦急地说,这里非常危险,土匪马上回来伤害你们,你俩现在赶快离开,快速到南门外堡子山团部驻地去,我们带路,说罢将宰牛的两把大刀,一人塞给一把,揣在怀里,以防不测。
沙进明父子带着王永昶和何凤义二人,悄悄溜出家门,沿着弯曲的巷道向前奔去。刚到一个拐弯,发现大炮营长马福海和马明义派来的几个匪徒,拿着盘绕的绳子,大摇大摆的迎面赶来,直奔沙进明家的部队驻地,看样子是专门来抓他俩,用绳子捆住,带到北门外的河湾,进行秘密杀害的。
在这危急关头,沙进明和父亲凭着在此长大,熟悉地形的优势,迅速绕开较宽的大路,避开众人的眼光,带着二人匆匆进入偏僻的一条小巷,左拐右转,绕来绕去,过了马路,沿着长满树木和杂草的山沟,安全来到南门堡子山三十五团团部门口。此时沙进明父亲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郑重地叮嘱道,你俩赶快进去,向领导反映刚才发生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股匪再次叛逃。你俩安全回来了,没受到一点儿伤害,我们也放心了。
等沙进明和父亲返回来,到了自家的部队驻地,看到大炮营长马福海和马明义,派来大批的匪徒,散布在各个巷道口,严严实实包围了部队驻地,和附近的各个村庄。叛匪发现王永昶和何凤义二人找不见了,突然消失了,以为是当地的村民,怕被杀害,暗地里保护着,悄悄藏了起来。为了尽快找到二位战士的下落,匪徒们随意闯进每个家里,横冲直撞,翻箱倒柜,不断叫嚣,四处搜寻,弄得整个村庄鸡犬不宁,乌烟瘴气。过了好长时间,匪徒们还是没有找到,险恶的用心没有得逞,才唉声叹气地纠结在一起,气急败坏地逃走了。
王永昶和何凤义安全回到团部驻地后,马上向刘冠生团长汇报了大炮营长马福海和马明义叛逃的情况。刘冠生团长听了之后,立即找来王巨才副团长,全面分析了局势的发展变化。他们觉得,这次股匪的叛逃,极大地动摇其它股匪投靠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信心,对改造股匪极为不利。
最后,以三十五团党委的名义当即做出决定,一是由王巨才副团长率领一营全体将士,马上行动起来,全力追剿逃跑的股匪大炮营长马福海和马明义部,二是在第二天早上,以召开股匪大会的名义,将蓄意谋反的其它股匪头目,全部集中到南门堡子山团部,一个不漏地逮捕,实行武装看管,防止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王巨才副团长率领的一营全体将士,在追剿逃跑的股匪途中,由于山高沟深,地形陌生,加之敌我力量悬殊,匪徒负隅顽抗,终因寡不敌众,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叛逃的大炮营长马福海和马明义,借着人多势众,根深蒂固的优势,利用威逼和胁迫手段,将刚刚转化过来,投靠人民的土匪,再次被拉拢过去,重新混进反革命阵营,与新生的武装政权作对,和当地的人民群众为敌。
1950年 月以后,随着朝鲜局势的恶化,全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情绪异常高涨,驻甘肃省广河县的十二师三十五团全体将士,奉命东调,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广河县追剿股匪的大量工作,教育改造股匪的艰巨任务,落在驻守临夏州所在地的十一师全体将士身上。
1950年12月以后,在临夏州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股匪头目马学良、马二保长、大炮营长马福海、马明义等三十多人,从东乡、康乐、和政、临夏等各地,全部押往广河,接受人们的审判,最后执行了枪决。溃散逃窜的许多土匪,由于群龙无首,失去指挥,显得十分盲目,一片混乱。在共产党的多次宣传教育下,他们渐渐认识到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提高了思想觉悟,开始慢慢转化,决心弃恶从善,站到人民群众中来,重新做人。这样,广河县危害多年的匪患,基本上得到了平息,社会开始安静下来,人们过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
沙进明和父亲安全送走王永昶和何凤义后,返回家中,进了他俩的房间。沙进明父亲坐在炕沿上,对刚才冒险护送的事儿,静想了很久,考虑了再三,然后叫来媳妇和儿子,凑到一块儿,非常神秘而严肃地说,我和海麦(沙进明)护送王永昶和何凤义的事儿,只能由咱们三人知道,不能走漏半点风声,绝不可对任何人说起,不管以后发生什么事儿,出现怎样的变化,都要守口如瓶。按照父亲的吩咐,沙进明和母亲肯定地点了点头,满口答应下来,将此天大的秘密,深深藏于心底。
共 10191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一段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在笔下流淌,一段鱼水深情在炮火中延伸。在残酷的战争年代,烽烟四起,虎狼遍地,千钧一发之际,沙进明用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救护王永昶于一旦,因此,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义和真挚的民族情感,沙进明舍己救人的精神和他的英雄事迹,还在人们的口中竞相流传,在滔滔奔涌的广通河畔久久颂扬。朴实厚重的文字,饱满鲜活的人物,真挚细腻的情感,无论哪一方面都是细致入微的,这篇文章的情节就像清晰地 D立体黑白电影,循环播放,萦绕于心,难以忘怀。倾情推荐!——:嫣然盼晨曦 【江山部·精品推荐1 060 0015】
1楼文友:201 - 21:06:17 问好作者,很不错的文字,欣赏了。。。。欢迎作者赐稿江南烟雨社团,祝福创作愉快的同时,也祝福阅读愉快。希望作者在江南烟雨社团里,有新的收获,以及有更多的精彩作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有更大的进步。
灯盏花领军企业发展
发现灯盏之美
红河灯盏花作用
微店怎么卖东西经常腿抽筋是缺钙吗
灯盏花领军企业有哪些产品
上一篇:专栏笑对生活买书的故事
上一篇:我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