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对话美国90后作家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0-02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6月 0日,一场主题为 世界如何想象与书写中国 的文学对话活动在京举行,作家莫言与来自美国的文学青年约翰 兰多夫 桑顿畅谈了各自对文学的理解。
约翰 兰多夫 桑顿1991年生于英国伦敦,12岁移居美国,现就读哈佛大学历史系。他14岁时来北京生活一年,与北京球少年队共同训练。7年后,他将这段经历写成了《美丽的国家》一书。莫言看完了这本书,并评价说, 桑顿用少年的眼睛来感受中国,看到了中国的很多真实现象。他将观察的着眼点放在周围的人身上,用心感受他们的善良、淳朴,他们的狡猾、肤浅。如果仅仅描写中国的高楼大厦、雾霾天气,就不是一个作家应该做的事情。
对于如何观察当下中国的现实,两位作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莫言说, 单个视角容易造成偏见。对中国社会进行比较公正的判断,要有一个纵的方向和一个横的方向,然后汇成一个十字,汇成一个焦点,这样才比较准确。我们看外国,外国人看中国,都应该用历史的观点,用不同的坐标来参照。 桑顿表示,来中国之前,没有人给他灌输关于中国的任何想象,所以他的先见很少,能够以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来观察、体验中国。
桑顿表示, 《美丽的国家》中的很多人和事都来自现实生活,其中有美的也有丑的,但我对中国整体的印象就是一个美丽的国家。 而莫言的小说曾被误认为是为了迎合西方人对中国的想象而故意写中国的落后面。对此,莫言解释说, 我当时没出过国门,不知道有东方主义,也不知道西方人到底喜欢中国的什么。而且在写这部小说时,我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将来要翻译成外文给外国人去看,更没有想象到自己的小说会被拍成电影给西方人去看。我写作时就是用自己的内心来写,我感觉我心里压了很多话要说出来,所以我就开始写。
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每个时代的作家。 莫言表示,作为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作家,创作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已经 对当下的中国生活缺少一种最真切的感受 。他认为, 写当下的生活应该由年轻人来写,尤其是写到城市里的生活,写到城市里年轻人的生活,更需要有城市生活经验的年轻人来写。 谈及自己的下一部作品,莫言表示, 我应该发挥自己的长项,回避自己的短板,继续写我的乡村吧。
生物谷灯盏花药企怎么样
灯盏花产业经营范围
灯盏花产业怎么样
宝宝积食该吃什么药孩子感冒吃优卡丹吗
儿童湿疹预防护理
上一篇:流年四号病室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