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黄复彩先生印象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0-12

余徐刚先生(长篇小说《海子传》和《我不是坏小子》的作者)在“铜陵市民论坛”上发帖说,黄复彩先生将于2007年2月10日在铜陵新华书店签名售书(刚出版的长篇小说《红兜肚》),我很高兴。因为在《红兜肚》还未被上架时,我就在《新安晚报》、《新民晚报》等报刊上看到与之相关的推荐、评论文章,加上先生是我敬重并有过一面之缘的铜陵籍作家,且在上又看到黄老师1月2 日在安庆签名售书十分火爆的消息,因此我想购书先睹为快,还想再续前缘当面聆听先生教诲。而之前先生1月27日在铜陵三中“五松山文化论坛”举办文学讲座,我却因有事未能参加心中很是遗憾,因此我不想再错过此次机会。

1991年,我在铜陵县塑料厂担任厂办秘书,先生的妹妹黄学敏担任厂工会干事,我们是同事和宿舍相邻的邻居。那年秋天,先生到妹妹家探望70多岁的老母亲,我因此与先生有了一面之缘。作为一个文学青年,我在1985年前后就曾看过先生的中短篇小说集《魂离》,知晓先生是与潘军、陈源斌、许辉等齐名的“新皖军”主力干将,并因此被省文联调到《清明》担任。我很喜欢先生精炼的语言和质朴的文风,更对他那高深的佛学造诣钦佩不已。所以在得知先生来后,我便赶到他妹妹家去拜望他。先生那时顶着一头“少年白”,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过得很好,一点也不摆“名作家”的架子,亲切随和地样子让我心中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我随之与他闲聊起来。他说我对佛教的认识,是因为文革中偶然认识九华山的一位老僧,后来又被仁德大和尚聘为九华山佛学院客座教授,故读了一些佛教方面的著作,从此与佛教有了不解之缘。受佛教的影响多了,所以在小说、散文作品中涉及佛教、禅学的内容就多了些……

因妻子仍在安庆工作,为避免两地分居又重回安庆继续担任副刊……记得当时我曾问他:作为,当您约了名家稿件,在采用时您是否改动?他说基本上不改,除非版面不许可,那也尽量小改保持原意。因为是你敬重人家向人家约稿,虽说名家并非每篇都是名篇佳作,但人家把稿子给你了,那是信任你,因此你要尊重人家的辛勤劳动。我说您讲的有道理,怪不得前一阵子我们市报副刊向梁毅老师(安徽工人报副刊、散文作家)约了一篇稿子,作了较大改动后发了,梁老师收到样报后很不高兴,曾向我表示以后不再答应他的约稿了……嘱咐我以后如有习作可寄给他看一看。告诫我作为文学青年,一定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东西写起,要多观察,勤思考,只有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收获。

此后,黄学敏告诉我,说是他哥在池州师范教书时的一些学生如许松涛、汪嘉健等,在他哥的影响、扶持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已成为我省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而我那时尚未成家,比较贪玩,有些急功近利,稿子写的少还期盼着每写一篇马上就能发表,故在寄给先生两篇稿子一篇都未用后就再没给先生寄稿了。

去年春上,我在上发了一篇散文《布鞋的故事》,尽管这篇文章后来被《皖江晚报》发表了,而黄老师看到了还是指出“文笔不错,能让人感受一种凄美。但这样的故事毕竟很难撩拨起现代人的视觉神经,因为现代的读者并不满足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你应当更深地挖掘出古老故事中的现代内涵。华仔努力啊,你会写得更好。”如今我已知道先生那时是想从严要求我,磨砺我的性格,是想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走文学创作之路,靠发关系稿走捷径是不行的,必须依靠自身的实力才行,可我那时竟没悟出来。本文初稿写好后我就将其发到“市民论坛”上,先生看到后立即给我回帖,指出了文中的一处差错,我已在上文中改过来了。他说没想到许多年过去了,我对他的印象仍如此深刻。只是我把他写得过分了些,他没有那么多成就。熬到头发都白了,才有这样一本拿得出手的书(虽然这是他的第八本书)。但他所能聊以 的是,他对文学的挚爱一直不变,就像马拉松跑,很多人中途退场了,他却能一直坚持到底。他的这番话和榜样行为,令我对他当初所说的“只有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收获”有了更深的认识。

可以说关怀和扶持文学青年成长是先生的一贯做法。前一阵有个叫“正义剑”的友在上说余徐刚“这么多年一直走取巧的路,靠写两个死了的名人(指诗人海子、犯罪的大学生马加爵)受到一些关注,其实他不懂人们关注的仍是名人本身。”先生看到后在上回帖说:“我不是安庆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请络管理员将他在‘五松山文化论坛’举办讲座时的个人简介上删去上述内容,免得别人说他欺世盗名。同时告诫大家――小余这样年轻,有这样的才气和成就,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些雅量,多些鼓励,多些宽容。”

后来,我因性格和迫于生计离开了铜陵县塑料厂,但我仍很关注先生和他的妹妹。大约是在2000年时,我回老家听到一位同学说,先生特有文人的铮铮傲骨。说是1998年10月,某县108位农民为一批土地归属权状告当地政府,希望先生给予舆论上的支持。面对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弱势农民,先生毅然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愤笔写下五千余字的长篇整版通信《108颗农民的手印》,为最后“民告官”打赢官司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展示了一个当代文人的凛然正气。

每当我从报刊上看到先生的作品时,我都要仔细阅读、评点一番。从先生前年在《新安晚报》上发表的散文《我的酒师傅们》上,我知道了先生已九十岁的老母亲至今健在,且耳聪目明身体很好,现在仍能喝点小酒,很为先生高兴。

去年4月18日,先生受“大士阁”寺庙(为“九华山头天门”)释大定法师之邀,为居士们讲药师经。过后,先生在上发了“在大通大士阁讲经”的帖子,好评如潮。作为普通民,我很喜欢看先生对佛学的一些见解,由此知道了先生前几年先后出版了《佛教故事》、《禅宗故事》等书籍;通过发帖、回帖,我知道了先生的妹妹在铜陵县塑料厂破产后离开铜陵到安庆经商的信息。

从上,我看到了1月27日先生在铜陵三中“五松山文化论坛”举办文学讲座的演讲稿。他说:“不是读者冷落了文学,而是文学冷落了读者。不是人们的阅读欲望下降,而是没有好的阅读。21日我在安庆为《红兜肚》首发签售,那场面真是让人激动、让人感动。一条吴越街挤满了人,虽阴雨连绵,但前来参加首发签售会的读者仍是人头攒动。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学,广大的读者需要文学、渴望文学,渴望真正的文学。说明只要是真正的文学作品,是能够被千千万万的读者所接受和欢迎的。”先生这番话一语中的,一针见血,说到我们心里去了。

10号上午,我带着正上初二的儿子早早地赶到新华书店。先生在签售会上说:“长篇小说《红兜肚》是我写作二十多年来所有著作中最厚重的一本书,也是我耗费心血最多的一本书,这本书自上月十日在全国发行上架以来,首印的11000册和加印的五千册在不到半个月内即被全国各地订售一空,出版社正在准备第三次加印。《红兜肚》的热销,说明真正的文学作品是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被千千万万读者所接受、所喜爱的。为此,我愿意以这本书回报我的家乡,回报热情的读者朋友。我也愿借此机会,倾听家乡读者的意见,回答读者所提出的任何问题。”

面对此景,我告诫儿子:“你看――黄老师多谦虚,他可以说是全国集文学创作与佛学研究于一身的知名作家、学者。在他工作的单位,他是很受同事和广大读者、作者尊敬的资深;在文学界,他是名作家,著作等身;在宗教和佛学研究界,他是九华山佛学院客座教授,是九华山佛教协会主办的《甘露》杂志执行副主编,是佛教与禅学研究的知名学者。

在现在文学作品很难出版的今天,黄老师一下子就被上海远东出版社同时出版了长篇小说《红兜肚》和禅意散文集《一花一世界》,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按说这出版和发行是出版社与新华书店的事,他完全没必要搭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搞什么现场签售,可他仍这样做,足以说明黄老师做人与处世是多么地淡泊,这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得到的。而这正是黄老师为什么受人尊敬的原因。”儿子应道:“爸讲的有道理。”边说我边把自己2月5日提前购买的那本《红兜肚》呈给先生,先生在书的扉页上签上了“吴华先生大雅黄复彩2·10 几行龙飞凤舞的字,让我如愿以偿。原来的老同事黄学敏带着女儿冉冉陪着先生的老母亲也来到了签售现场,我们互致问候,互相问长问短。

当黄学敏问我这本书到底写得怎样时,我说“从我才看的这部分来看,这本书确实写得不错。文笔老到,结构紧凑,语言质朴,皖南地域风格明显。尤其是题材选得好,小说的主角竟然是一位开明地主。通过一个地主家族的兴衰和人物相互之间的情感瓜葛,来反映那段特定的历史进程,确实给人史诗般巨著的感觉。我不是当面奉承黄老师,这本书简直比陈忠实的《白鹿原》也毫不逊色啊。”她说“你既然有这些见解,不妨写写评论,发到我哥的博客上去。”我笑说我没那个才气。

离开签售现场后,我在内心深处仍对先生的处世、为人感慨、钦佩不已:先生真是大德无痕啊!无论是为文、编稿还是研佛、悟禅,他都是那么从容、淡泊――“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活得是那么超然、脱俗、潇洒,又是那么真实、可亲、可爱……

期盼着能早日再次与先生相聚,再次聆听先生的教诲……

共 62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多年前的一次有缘相见,黄复彩老师就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他没有作家的架子,非常亲切地跟“我”探讨文学,这些都让“我”更加坚定地走这条无悔的路。之后的两次给他投稿,被退稿,让“我”心生不快。“我”并没有揣摩到老师的真心,而是浮躁地略过他,开始了“我”自己认为更加精彩的文学旅程。但老师并没有忘记“我”,他经常在“我”并不成熟的文字里提一些建议,这些建议都让“我”更加明白他曾经对“我”说过的话,“只有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收获。”黄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来不作空说大话,他一直是踏踏实实地写文章,一直是勤勤恳恳地做学问。这次他来铜陵签名售书,再次与他相见,是他给“我”无尽的鼓励和支持!他的人如他的书,他的书又如他的人一般,是那样超然、脱俗、洒脱,又是那样真实、可亲、可爱……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都认识了这位黄复彩老师,欣赏他的文字,又仰慕他的做人,让我们也一同盼望有机会在文字中与他相会,一起学习,一起探讨。这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本篇文字浸润了作者对黄老师的感谢,这感谢无言,但却两两相知,醉人心脾!充满文气书香的文字,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平淡是真】

1楼文友:201 - 11:1 :09 以文会友是文人最开心的事情,比如此刻!

第一次老师的文字,不知是否有揣摩不当之处,烦请指正、包涵!

遥问夏安,祝福老师写作愉快!

2楼文友:201 -06- 0 16:45:19 随心漫步,访读作者美文,寻找阅读的愉悦,为这个作品献分了。支持一下。问作者好!

汉森四磨汤不适用人群

汉森四磨汤适合哪些人

糖尿病胃轻瘫消化不好的治疗方法

悦而维生素D3多少钱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吃啥好
常吃什么能预防经间期出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