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暖暖的煤油灯散文外一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11-18

【暖暖的煤油灯】

不知怎的,倒是突然十分想念起煤油灯来。一股淡淡的煤油味飘来,橘色的背景里,如豆般昏黄的灯光在我的眼前闪动,暖暖的,柔柔的,在曾经乡村漆黑的夜晚诉说着远去的寂寞和冷暖。

我的老家就坐落在群山之间的山旮旯里,那几间算不上气派的老屋像几个灯笼,不规则地斜挂在山坡上。如歌的岁月里,镌刻着久远的记忆。那时的乡村没有电灯,每到了夜晚,就会漆黑一片,祖传下来的煤油灯便成了唯一能够用来照明的工具。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微弱的灯光,给漆黑寂寞的山村添了些许神秘,也给我的童年生活升起一道霞光。遇着每个月的十五,倘若天晴,月亮的银辉便会如水般从窗户泻下,在我和奶奶的身边轻轻地流淌。那个时候,我总会吹灭煤油灯,抬头看着圆圆的月亮,依偎在奶奶温暖的怀里,听她给我讲许许多多让我惊叹不已的故事,奶奶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很好听,时间彷佛就停止了,静悄悄的夜晚,只有奶奶和我以及故事里的万物,奶奶轻轻地拍打着我,她的声音常常会伴随着我渐渐浓厚的睡意而越来越小,直到我进入梦乡。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家乡没有电。煤油灯是农村必须的照明用具,个别家境好一点的家庭用罩子灯,但大多数人家用的煤油灯是自制的。煤油灯的做法比较简单,在小西药瓶或者墨水瓶的盖子上钻出一个小孔,用薄薄的铁皮卷一个筷子一般粗细、两寸左右长的铁筒,然后 瓶盖的孔里面,再在铁筒里面穿上“捻子”,往瓶子里倒上煤油,一盏小小的煤油灯就做好了。所谓的“捻子”是用棉花拧成的细绳,棉花最好是新的,要是实在没有,就从穿过的旧棉袄或是被褥里掏一点,但必须要干净,不然影响灯的亮度,将新的白色的棉线拧在一起也可以做成“捻子”,但是这种做法很浪费线,所以大多数人用棉花。

煤油灯可拴了细铁丝挂在墙上,放在窗台上、柜子上、灶台上、饭桌上,也可装在纸糊的灯笼里在户外用来照明。那弱弱的灯光在黑戚戚的夜晚映照着乡亲们的苦乐生活。煤油灯的烟很大,屋子里用报纸糊的墙壁上,常常会被熏出一块块的黑色斑点。

山乡的冬夜寒冷而漫长,也正好赶上农闲时节。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煤油灯就亮了。我会早早地吃了晚饭,爬上热烘烘的土炕,摊开作业本写作业,温习功课。这时,妈妈会将煤油灯拨到最亮,在橘黄色的灯光下,她娴熟地做着手里的针线活,有时缝补我穿破的鞋袜和衣物,有时用细麻绳纳着鞋底,纳鞋底时发出的“嗤嗤”的声响,现在想来依然那么熟悉。妈妈拧麻绳的手艺也很好,她将买来的麻丝挂在墙上,轻轻地抽下一根,一头捏在手里,一头拴在“拧车”上,用手腕不断转动拧车的同时添上麻丝,拧车“吱吱扭扭”的响声时常会伴着我进入梦乡。有时一觉醒来,睡眼朦胧中依然看见妈妈在煤油灯下忙着手中的活计。那时妈妈的眼睛非常好使,她做的一双双布鞋很好看,是我在同伴们跟前引以为傲的资本,一直陪伴我走完了求学之路。今天,我依然固执地认为妈妈做的布鞋是全世界最漂亮、最舒适的鞋子。

在煤油灯下,我体验到了父辈们的艰辛,更多的是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童年的记忆是难以忘怀的,那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小小的煤油灯一次次丰盈和温暖着我的梦境和人生,一次次驱散我心头的阴霾和寒冷,在我前行的路上划过一道道斑斓的彩虹!

【守望心中的那份期盼】

从呱呱坠地到而立之年的我,感受着父母含辛茹苦的哺育之恩,体验着生活的不易,以为对母亲的爱有着深刻地理解,但我真正懂得母亲,是在我做了父亲之后……

我出生在渭河北岸的一个小山村,那里一年四季干旱少雨,农民广种薄收,虽勤苦耕耘但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有的年景,一年辛辛苦苦下来,连成本都收不回。

我的爸爸是一位小学民办教师,他将全部心血都花在了村里那所小学的孩子们身上,自身又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所以从我记事时起,妈妈就是我们家里的顶梁柱。她一个人不但要干地里的农活,还要照顾我和年幼的妹妹,料理爸爸的日常生活,家里所有的粗活、累活全都落在了她柔弱的肩膀上,她用汗水和泪水撑起了我们这个家。

就和千百万农村母亲一样,妈妈不光终日为生计奔波,还用慈爱的心、朴实的话教育儿女。我忘不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妈妈操劳的身影,忘不了小时候偷走5块钱时妈妈恨铁不成钢的巴掌,忘不了挨打后耍小聪明假装昏倒在地时妈妈那无助的眼神和苦涩的泪珠……

妈妈一生没上过一天学,然而对于我和妹妹的学业却是费尽了心血。在我读初中的那些日子里,由于学校离家很远,凌晨四点妈妈就起床给我做早饭,然后唤醒熟睡中的我,看着我吃得饱饱的,再陪我走过那一个小时行程的蜿蜒山路,送我去学校。曾多少次从梦中惊醒,我看到了火光映红了她渐渐长满皱纹的脸。后来,我考到了县一中念高中,那几年,妈妈自己舍不得买一条头巾,买一件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将就着用,省吃俭用为的只是让我多吃一点新鲜的蔬菜,多穿一件新衣服!

多少个夜晚,多少个不眠之夜,是谁伴着我挑灯夜战,让我不再感觉孤单?是妈妈。虽然她对我读的书看不懂,只是手里做着针线默默地陪着我,但是她在身旁让我感觉温暖。当我考试失利了,她总是鼓励我,虽然说不出多么高深的话,但她那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记得她说:“念书就像种地,下的苦多,光阴就好!”

我记不清,也数不清,妈妈给我的爱犹如涓涓细流永远滋润着我的心田!她的那份期盼,在我的心中屹立成了一座高大的山!都说十年寒窗苦,可我知道,真正最苦的是妈妈!

生活在一家人的努力下渐渐改变了模样,我和妹妹都考上了大学,又都顺利参加了工作。我们各自的小家也从山窝窝安到了城里。可是妈妈还依然在那里,照顾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多少次我让她和爸爸来和我一起住,可是她却笑笑说:“我习惯了这山里的生活,进了城倒不习惯。”妈妈不曾知道,儿子的心里多么难过,其实我明白,她是觉得城里消费太高,我的工资又少,想着为我减轻点负担。

寸草寸心,难报春晖!难道她的一生就是操劳的一生,就是和黄土相伴的一生吗?就是任劳任怨,为子女无怨无悔付出的一生吗?就是用她那瘦小的身躯承受生活的苦难和艰辛的一生吗?

当我初为人父,我终于知道,她不是不需要,而是在等待——等待我成为她的眼睛,让她看到希望的实现;等待我成为她的拐杖,在跌倒时让她得以依靠;等待着,我将她心中的那份期盼一直延续下去……

共 248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而又情意深厚的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感人而又暖人的深深情意。【暖暖的煤油灯】:这一短章由记忆中的煤油灯写起,以煤油灯为线索,串联起奶奶的慈爱、妈妈的辛劳,也穿插了生活的艰辛与煤油灯的在那时的所起到的作用。奶奶夜里在煤油灯下为“我”讲故事,伴“我”入眠;妈妈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伴“我”写作业,这些,,无不让“我”体会到了她们对“我”的关怀与疼爱,更令“我”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尽管那时生活艰辛,但煤油灯却照亮了前路,给了“我”不断前进的希望和永远难忘的温暖。【守望心中的那份期盼】:讲述的是妈妈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妈妈对“我们”这个家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还有对儿女无尽的关爱与呵护。爸爸是教师,把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他又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于是,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妈妈一人身上,但妈妈没有喊苦叫累,而是尽己所能地照顾好“我”和妹妹,竭尽全力地把这个家支撑起来,并一步步改变着家里的生活状态。当“我”和妹妹终于有能力照顾妈妈的时候,妈妈却选择了依旧留在大山里,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也照顾爸爸。“我”知道妈妈的心中一直都有着一份期盼,她期盼着自己的儿子可以帮她实现希望,期盼着儿子可以成为她的依靠。为了妈妈的这份期盼,“我”会一直努力向前,让这份期盼一直延续下去……这篇文章情真意切,语言凝练,对家人、对妈妈的一片深情都满满地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强烈的感情渲染,可正是这样朴素而真实的文字才最打动人心!深情美文,推荐共赏!【:孤独舞者】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0:07:4 亮亮,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读完它,我的眼睛不由得有些湿润了。

你的妈妈好伟大,而你的文章情真意切,也是感人至深!

回复1楼文友: 14:49: 1 舞儿老师的按写的很到位、很详细、很精致,让我很感动,谢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

2楼文友: 10:47:54 亮亮善于扣住细节,再以朴素的文字辅以画龙点睛的抒情,成就一组大情怀来。

煤油灯里,有贫寒的日子,更有奶奶的慈爱与暖怀。

妈妈的守望里,是密密缝的亲情,望子成龙的殷殷期盼,是绵延流淌的母爱。

素字,真情,动人心扉的力量。 名芦汀宿雁,60后。行走山水,虚极静笃。与书相伴,恋字成痴,以散文、随笔居多。

回复2楼文友: 08:09: 问候雁子

楼文友: 10:20:5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母乳性的黄疸的症状

母乳性的黄疸什么症状

母乳性黄疸宝宝的症状

小程序如何做分销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怎么办
红河灯盏花化学成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