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才子伯虎随笔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9-05

唐寅,字伯虎。生于明朝成化六年(一四七零)二月初四。因岁舍庚寅,故名之唐寅。因虎字而复字子畏。卒于嘉靖癸末(一五二三年)十二月二日,天年五十又四。

伯虎童髫入学,才气奔放《志传》‘性极颖利,度越于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前应天府通判友生长洲祝允明撰,同邑王宠书《唐伯虎志铭》

(祝允明即祝枝山)

其父广德见子颖过人,“乘时之智铮然”,亦“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枝山文)与伯虎“致举业师教之。”《吴县志》

但其父料伯虎“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

撰文致此应当提及一个对唐伯虎有极深影响的人物:

“张灵:字梦晋,与唐寅为邻,两人志气雅合,茂才相敌;又俱善画,以故契深椒兰”(王樨登《丹青志》)

然“灵性落魄,简绝礼文,得钱沽酒,不问生业。”(同上)

张灵家贫嗜酒,伯虎亦不屑桑田家业之事,同以纵酒为乐。至父殁,家道中落。

应天府通判祝允明亦为唐伯虎之挚友,祝允明爱才惜才,力劝唐伯虎‘成先志,是时业’,先激后责次劝乃‘闭户绝交往’,研习治文事,应其言,’闭户经年,取解首如反掌耳!

伯虎缉一年之力为之,于弘治戊午(1498年)乡试应天府录为第一。

明朝科举,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乡试,通常在八月间举行。所以称之为‘秋试’,亦称‘秋闱’。中榜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由此,唐伯虎亦有唐解元之名号。

唐伯虎虽不屑事场屋,然绝对不会不屑事功名他有一首诗,名为‘夜读’

夜来倚枕细思量,

独卧残灯漏转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

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

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

在挑灯火看文章。

伯虎文思敏捷,‘有俊才’,博习多识,善属文,骈丽尤绝,歌诗婉丽《吴郡二科志》

次年春闱,江阴徐经,富甲江南,弘治乙卯(1495年)乡试中第41名,仰慕伯虎才学,邀其同舟赴京会试,奉伯虎甚厚。至京,因‘六如’(伯虎入佛门后自号六如居士,取金刚经中四句偈语为号,)文誉籍甚,公卿造请者阗咽街巷。徐有优童数人,从六如日驰聘于都市中,都人瞩目者众矣。

徐经豪富而好交友,伯虎文才出众,为人豪爽,彼此也就过从甚密。而伯虎与南濠都君穆甚好,以莫逆之交相称,时同至会试。

穆字元敬,吴县人,弘治12年(1499)进士,官至太仆少卿。

应当说,是穆元敬致伯虎的仕途毁之于一旦。

弘治戊午,岁大比,徐通考官得关节……遂以关节一事语唐,唐得知更以语穆。是岁,唐遂举第一,徐与穆亦得同榜。徐德(疑穆字)唐甚相与皆计。

徐经乡试中第41名,豪富而欲高官,求取功名‘另有计出’,做假也就势必了.

徐更通考官程敏政家奴,先期得场中试目,复以语唐,《袁袠谨》序注:‘且倩代草文字’。《吴中故实记》注:徐以三,四书题,乞君代作。唐为人洞见底里,无城府,如前语穆。坏就坏在如前语穆上。

未揭榜前,穆饮于马侍郎邸寓,与给谏华(缺一字)具会。有要宦谒马,马出接之,与谈会试事,宦云:“唐伯虎又举第一矣”!穆从隔壁耳知。

宦去,马入与穆语,喜盈于色,穆辄起嫉妒心,遂语马语故,华()亦与闻之,一日而遍传都下矣。遂论程并连唐徐。至廷鞫,两人具获罪,程亦落职。是岁凡取前列者,皆褫名。

唐伯虎被谪发浙藩为吏,寅耻不就,罢职返乡。

友人文微明以书切责之,伯虎亦有答书,眼底世情,满腔心事,慷慨激烈,执意‘牛顺羊逆,愿勿相异……’。

在伯虎眼里,‘以吏业事是屈身低眉,以窃衣食’,‘人命飞霜,自戮尘中’。

此事众论多粗梳异议,也有从根本上否定的:‘篁墩(程敏政)高行,岂受贿之人?徐富多才,岂行贿之人?

这恐怕是马屁文,前面已有详查了-徐更通考官程敏政家奴,不能证明是考官所为,朝廷严苛那是另外一回事。至于徐富而多才,如何就不会富而贿,实在不能作为佐证。关键是后面还有一句:‘余见《孝宗实录》甚祥,因辨其诬。

《孝宗实录》我没看过。明孝宗朱祐樘,如果是皇帝亲钦,就是责之过严,也当辨之无益。只是污了前贤,惠了后踵,唐坐以退,穆才得以进。原来小人诋君子以夺势,古亦有之!

伯虎还乡,已近生计全无,自言‘饱则夷犹,饥乃乞食’。决计‘黄鹄举矣,骅骝奋矣!吾卿岂忧恋栈豆吓腐鼠耶?(与文微明书)

唯一使他忧心的是‘吾弟弱不胜门户,旁无伯叔,衣食空绝,必为流莩’。愤其‘仆素论交者,皆付节义’!

伯虎有一弟一妹,其妹早亡,有祭妹文:‘……且弟尤稚,以妹幼慧而溺焉’。

推其时当是父殁伯虎未试仕之前浃读期间的一件不幸事。唐伯虎‘扶携窘厄,营丧办棺都’备历艰难。

其妻徐氏,徐廷瑞之次女,因语齿伯虎斥去之。至此,业不就,家以荒,伯虎愈见自弃,意志消沉。继之放浪形骸,狂荡不羁;‘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这时候的唐伯虎,翩翩远游,扁舟独迈,名川大山,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舟于洞庭,踏雪野寺,联句高山,纵游平康妓家,或坐临街小楼写画易酒。刻一石章上书‘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好佛事而易名六如,亦称自已乃‘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后治圃舍北桃花坞,取名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有画及诗一首,画佚,其诗云: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趋,

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者比贫者,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平地比车马,

它得驱使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做田。

客至,便在庵中共饮,去亦不问,醉便颓寝。花开时也常与祝枝山,文微明仲圃中赏花赋诗。文称子畏有时大叫恸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

世人知否?子畏仕途中废,怀才不遇,颓志花间:“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为此剜有摧肝裂胆之痛,何以不恸景?何以不怜花!

‘隙景无淹晷,壮志坐衰老’,以是痛彻之言了:

二十余年别帝乡,

夜来复梦下科场,

鸡虫得失心尤悸,

笔砚飘零业已荒。

自分以无三品料,

若为空惹一番忙。

钟声敲破邯郸梦,

依旧残灯照半床。

以诗推测,伯虎时年以逾五十。从诗中隐约可见,子畏为仕之心已死,然治学之心未泯。

子畏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其学务穷研造化,元蕴象数,寻究律历,求杨马元虚邵氏声音之理而赞订之,旁及风鸟五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间,将为一家学,未及成章而殁。(长洲祝允明撰同邑王宠书《唐伯虎墓誌铭》)。

长沙族裔仲冕文:‘周髀算经中有先生辨证赵君卿甄鸾诸人勾股法数十条,最为精核。可见子畏先生治学是严谨而旁博的,而伯虎以风流名而淹才子名,则颇为憾事。我曾为文中治学所提名目留心古玩市场旧书摊想弄清所涉内容,哪里还找得到,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悲乎伯虎!

共 26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唐伯虎的一生,说起来也颇为人感叹,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编者少时颇喜唐伯虎诗文中的风流,而后方知其人画作也非凡,遂叹为天才。然所谓天才者绝少善终,唐伯虎愤世嫉俗的狂傲,终致潦倒,死时年仅54岁。看过唐伯虎临终时写的一阕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实乃旷世悲愤之言,本文作者围绕唐伯虎平生事迹,文学成就,以世态炎凉的感慨惋惜一代才子,笔力深厚,语浅意隽,。【:柳约】

1楼文友: 15:0 :08 感谢作者带来一代才子唐寅的小传,文章精雕细琢,欣赏佳作。 用手儿接过梨花盏。

2楼文友: 15:07:01 有所思,有所叹,一篇上好的读书随笔,围绕主题,文章内容若能再丰富一些,想必会更加完美。 用手儿接过梨花盏。

中风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

中风前的征兆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好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服用方法
小儿口臭
咽喉疼痛小妙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