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PK大奖赛石林游记散文

文章来源:中山文学网  |  2019-09-19

摘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间四月天,已着一袭淡绿的薄纱,染一身典雅的嫩黄,从清新婉约的人家小巷中走来,走进大山深处,云的深处……三七之乡文山人间四月天迎来建州六十周年大庆,小区行人纷纷议论:难打车,买不到水喝,就餐难……又何必凑热闹,不如外出走走。

在这美好的人间四月天,文山州迎来了建州六十周年大庆,借着节庆放假的时间,我开着车子载着母亲和孩子向石林方向驶去。车子缓缓地驶进了环城路,花草树木皆被园林工人们精心打扮过,路旁的树木上都披上了长短不一的彩色祝福条语,挂上了大大小小的红灯笼。绿化带中晚樱骄纵地开放着,白里透着红,一簇簇金黄花儿在明媚的阳光下灿烂着……

儿时总以为石林离我很远很远,远在异国他乡。初识石林是在电视屏幕里,父亲买来了一台影碟机,我和母亲在家看了碟片《阿诗玛》。美丽善良的阿诗玛的爱情故事,让我唏嘘不已;那拔地而起的千姿百态的石柱奇景,让我惊叹不已。看到阿诗玛变成了石山,母亲盯着屏幕深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上天不公啊,这么美丽善良的姑娘咋就化成了石山?”接着又轻声念叨:“她的石像可真像啊,啥时候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握着母亲的手说:“我也很想去看的,可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

到中学时,我才知道昆明有个地方叫石林,那里有个景区叫石林,是阿诗玛的故乡。从那时起我就暗自下决心好好读书,争取将来有一天能带上妈妈去看她最喜欢的“阿诗玛”。

母亲不识文断字,也没出过远门,这辈子吃的苦太多,而享的福太少。平日因为工作繁忙我很少陪伴她,恰好赶上州庆放假,这次带她去石林旅游,也算尽了我的一份微薄之孝——陪伴。

“石头长到云天外”说的就是石林。

车子抵达景区已是下午三点多,停好车、买好票已是四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加入了一个旅游团体,一身撒哈尼族装扮的“阿诗玛”(导游)带我们先坐景车浏览石林整体景观。踏进石林,我被一望无际的石头森林震撼了,只见成千上万的奇形怪石拔地而起,高高耸立,让我目瞪口呆、长吁短叹,不由地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为醒目的是一根巨型石柱上赫然鲜红的“石林”两字,紧紧地牵动着我的心弦。据说,这两个大字是1949年前曾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彝族干部龙鱼所题。

导游耐心地介绍着,大小不一的峰丛、石笋跃入眼帘,令我惊叹不已。

心无旁骛地听着导游的介绍,走进了小石林,只见路口宽阔,两旁峰丛耸立中,浅草没马蹄,杜鹃、三角梅三三两两 绽放着。从峡谷左侧顺道路走去,“阿诗玛”石柱就在正前方。石山的左边最突出的是她的脸庞,右边是她背的背篓。她静静地站在湖边,好像在等待阿黑哥的到来。电影《阿诗玛》屏幕里的一幕幕展现眼前:一位叫阿诗玛的姑娘,喜欢上了一个叫阿黑哥的小伙子,可地主的儿子也喜欢阿诗玛,想法设法把阿诗玛抢走。阿黑哥就去找地主的儿子比试,给果阿黑哥赢了,可地主不甘心,就引来洪水把阿黑哥冲走。阿诗玛非常伤心,就面朝北在小石林中化成了一座石山,久久地向北方凝望着,期盼着她的阿黑哥的归来……

出了小石林,导游指着对面的湖泊向我们介绍说,1962年周总理陪同外宾来过石林,看到这么好的山石没有水,就提议说有山就该有水,于是便有了这个当代老百姓称为“恩来湖”的水域,那弯弯的形状特别像天上的月牙,也叫月牙湖。看着这美丽的月牙湖,我的耳畔响起了那首儿歌《月牙》,思绪不禁飞到了那个浪漫的童话般的银白世界里……

走出小石林,七弯八拐后进入了大石林,穿过天访屏风的桂华林,无数巨石顶天立地,其上留下了很多名人墨宝,为石林平添了一抹文化色彩。其中“群峰壁立”、“千嶂叠翠”八个钢劲有力的大字,是1962年6月朱德委员会长挥毫题写的。回头看还有“南天砥柱”、“大气磅礴”、“天下弟一奇观”等奇石景观,让我不禁浮想联翩起来。

这时,导游指着一块奇石让我们向上看。一抬头,哇,只见一块断石夹在两个山石之间,下面是狭窄通道,断石摇摇欲坠,让站在下边的我感觉心都跳到嗓子眼了。导游接着说这是因为大地震时那块石头被震倒在中间卡住了,她还告诫我们不要用劲拍石山,以免巨石落下来砸到了。我误以为真,蹑手蹑脚赶紧从巨石下面溜了过去,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咯噔”一下回到了原位。“千钧一发”这名字起得真是形象生动啊!

从“千钧一发”出来,只见那顶部尖锐、边缘锋利的石峰形如一把把锐利宝剑的直刺云霄,一排排、一列列。有种说不出的惊讶感,真真正正的“刀上火海”啊!

继续沿游路前行,导游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石屋里,设有石床、石桌、石凳,石壁上书“且住为佳”,传说只要在石床上一坐就可百病全消,习武者功力大增,我们几个都一一落座了一会儿,沾一下福气。

走出石屋,行至低矮处,“剑锋池”三个大字赫然闯入眼帘。很是好奇,顺着导游的手望去,果然在池中看到了那折断剑身的剑柄。池中众多高矮不一的石柱,只有那形如剑柄的石峰高高挺拔着、雄伟着、壮观着。

奇景应接不暇,一块有趣的石头,从正面看感觉好像一个人脸,中间还向前突出一块,形似猪八戒的猪鼻子,从侧面看去,很清楚地看到他那突出的鼻子、蒲扇似的耳朵和突出的猪嘴,真可谓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也。

……

行进中仰望高处,“望峰亭”上风光无限。攀过天桥,蹬上莲花峰,峰出水十余丈,石片叠翘,瓣瓣向心,簇拥着圣洁的莲花。素闻“巧夺天工”,这天工之巧,又岂是人力可夺?

自峰底向东,曲径通幽,移形换位、象据石台、凤凰梳翅、双鸟踱食、羔羊跪乳,神态各异。更有那妙趣横生的钟石,叩击时,回响着悠远的钟鸣,令人心驰神往……

蹬上高亭眺望,夕阳扫射,长剑指天,天光云影,尽收眼底,豁然开朗。

“千姿百态世无匹,巧夺天工趣无尽。”奇林奇石,美不胜收,妙不可言。走进“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石林,恍如一次从尘世到仙境的穿越。离开之时,我久久地回望着、回味着……

共 220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很有情致的散文,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好不容易说服了放不下家的母亲,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石林旅游,姑且不说那石林特有的风光,也不说“阿诗玛”美丽的传说在人们心中特有的印象,单是一家人相互陪伴在一起,在这美好的四月天,作为儿女对父母的这份心意,就足以让人心生温暖了。文章结构清晰,在摹景绘物时采取“移步换景”的方式,根据空间的变化依次向我们呈现出石林美好的风光,文字通畅,生动而不花哨,淳朴而不枯燥,在引领着读者游览自然风光的同时,很巧妙地把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弥散在字里行间,让人内心受到阳光般地熏陶。孝敬老人是个好话题,但这类话题不好写,分寸不好拿捏,既不要过分露又不应太过白,更不能有“说教之气”,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渗透,以一种平和的、自然的、不经意的方式传达人间这份美好的感情,在这方面,此文值得学习,!【:唐风汉韵】【江山部•精品推荐F】

1楼文友: 16:14:06 文章富有情致,构思很是精巧,文字通畅练达,显示作者朋友娴熟的写作技巧,更妙的是借旅游来表现对老人的反哺之情,以温暖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感恩之愿,我想母亲之所以像文中说的那样放得开,很大程度上也是内心感受到了来自儿女的这份美意吧,在她老人家游玩的时候,看着美好的风光倒还在其次,更主要的是内心始终充满了一种幸福和自豪的情绪吧,陪伴是最好的报答,真好! 一路走来,用文字遇见美好,播种温暖

2楼文友: 20:24: 2 石林奇景,在作者的妙笔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精彩无限!

楼文友: 15:01:15 祝轩洁写出更多精美散文,顺祝春安快乐!

4楼文友: 17:1 :49 人间四月天圆了母亲的心愿,最美的风景也就在心里。文章写景抒情,语言优美,笔法灵动,思路开阔,精彩文章,欣赏学习!

5楼文友: 20:56: 8 祝贺轩洁赏心悦目的美文加精!精彩无限!

6楼文友: 21:00:2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精彩继续!

7楼文友: 21:18:44 祝贺老师美文加精!精彩无限!

8楼文友: 21:54:1 祝贺老师美文加精!祝老师创作愉快,精彩无限!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9楼文友: 10: 6:04 祝贺美文获精!期盼精彩继续!

10楼文友: 22: 0:09 文章主题鲜明,描写生动细腻,情景交融,耐品耐读。赞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生物谷灯盏花产品

云南弥勒灯盏花药业

云南弥勒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

气滞血瘀型痛经
脉络舒通
慢性肾炎的食疗
友情链接